书城社科国际传播策划
3286500000015

第15章 经济报道的策划(3)

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关于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报道的策划

(一)事件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国际分工不断细化,中国作为世界外资最佳投资地,在国际加工市场所占份额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逐渐成为部分美国政、商界人士用以转移公众视线和国内舆论压力的手段。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其时又恰逢美国大选年,为转嫁国内对于经济低迷的不满,同时争取选民支持,美国政界人士频繁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低估人民币币值,从而为出口行业提供变相补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国际传播媒体,有责任向海内外受众介绍中国现行的汇率政策,澄清事实,批驳无理的言论。

(二)情境分析

金融海啸面前,各国都同样面临着保证经济增长、保证就业率的任务。而对于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来说,这样的任务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在金融危机当中陷入深度衰退,这也促使美国开始反思其自身的产业发展战略,重新重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并振兴出口。实现“经济再平衡”成为美国,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重要经济政策目标。在这一战略思想主导下,美国开始寻求“弱势美元”效应,中国成为这一政策的主要针对国,一系列旨在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措施连续出台,包括频繁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甚至有国会议员提议就汇率问题立法,人民币汇率“政治化”倾向日益严重。

对于中国来说,自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改进程以来,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走势总体平稳上升,但受欧元等货币对美元走软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幅较小。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央行采取临时性汇率政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此举为稳定自身经济,并保持区域和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贡献。

(三)策划案简介

国际台关于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报道的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策划目的

阐明中国立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级别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际金融稳定和贸易发展;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

表明中国努力的方向。中国将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廓清误读,解疑释惑。针对外界受众由于对中国经济体制、金融体系以及货币政策的不了解,加之受到一些媒体错误引导,产生对中国汇率政策的误解,应通过客观介绍中国现行各项经济制度,消除误会和疑虑。

驳斥无理诉求,维护国家利益。针对一些人士出于政治、经济利益需要,刻意无理攻击中国汇率政策,并将汇率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应以经济学理论与客观事实为依据,严肃驳斥,以维护国家政治与经济利益。

2.参与部门

国内报道部门:提供中国实施和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背景资料;就“中国实施汇改后的效果”、“人民币汇改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关系”、“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顺差的关系”、“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就业率的关系”等主题采访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委,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的权威专家;与地方记者站配合,实地采访中国进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人民币汇率波动给中国企业运营以及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采访。

国际报道部门:提供全球主要经济体、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合组织等)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与驻美国记者站配合,采访当地各界人士对于美国政、商界人士“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论点的不同看法。

新闻评论部门:针对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议发出本台评论,从学术和理论角度客观评述;对比各国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制定和取向的不同,分析中国现行汇率政策的特点;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视频访谈,增加传播种类和有效性。

(四)策划特点及效果

这是一次较为典型的选取适当时间点对热点话题进行集中报道的策划,与大型报道活动的策划相比,此类策划具有如下特点。

1.时效性较强

尽管与突发财经新闻相比,中美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一直存在,但其间的冷热度和关注度差异较大,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每逢美国各类选举时期,人民币汇率问题都会成为炒作的热点。因此,对于报道时机的把握,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突出国际传播特色,实现报道的均衡与充分

目前,财经新闻报道正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无论是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形式都在不断细分。汇率政策的执行与变动从以往的纯经济话题变成了政治话题,并且由此受到众多非经济界人士甚至普通人的关注。而当汇率问题的争议产生于全球最大发达国家与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其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更高。因此,对于这一话题的报道策划更加需要深入思考。就这份策划案来说,以下两点值得提及:

首先,明确报道基调是第一要务。汇率问题关乎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不容他国指摘,因此在策划人民币汇率相关话题的报道时,必须首先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上。

其次,与单纯的对内报道不同,国际传播要求观点的平衡与公开,同时也要求媒体的公允和理性。因此报道中应均衡体现争议双方的观点,并针对不合理诉求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批驳。这就要求媒体在设计策划方案的时候,要注意不同人士不同观点的充分表达,客观陈述观点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或批驳。

【策划者手记】

作为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从业者来说,只要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没有完成,财经新闻当中就有一个话题是永恒的。这种永恒有两种含义,一是这个话题是永恒的热点;二是谈这个话题的人也是永恒的隐晦。

这个话题就是汇率。

汇率对于一国经济的影响再简单不过,就是你的钱值不值钱,你的钱能换多少人家的钱。在闲聊的时候,很多非“财经圈”的人说,钱当然是越值钱越好,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同样很简单,我们的货币,也就是本币,币值高,对外购买力的确高,有助于我们用更少的钱获取更多的原材料。但与此同时,随着本币升值,以本币计价的劳动力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对于长期以来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之一的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将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后的连锁反应则是大批生产低端产品和代工产品的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倒闭,从而推高失业率。这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讲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是否币值越低越好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一国货币的币值应当与其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结构相适应。恰当的币值是主要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人为操纵的。人为压低汇率,只会导致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竞相效仿的所谓“货币战争”,这种违背自由贸易原则和经济规律的做法最终不会有赢家。

正是基于上面的理由,汇率问题才成为国际传播领域当中财经报道的永恒话题,无论是经济上升周期还是经济下行周期,任何一国汇率政策的变动,其影响都不可能仅仅存在于本国国内,而必然直接影响其贸易伙伴,并进而影响全球贸易。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经济体,汇率政策走向和人民币币值的水平,更是所有国家关注的话题。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废话,那么,我们该怎么让我们的受众理解,没有理由让中国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责任这个道理呢?抛开纷繁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必须从最简单的几个“为什么”来回答。

首先,为什么美国人要攻击人民币汇率。他们说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好,我告诉你中国是怎么做的,我们从2005年开始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现在以市场供求为主,不单一盯住美元,参考一篮子货币。我不但告诉你我们在做什么,而且告诉你我们做的效果,2005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稳走高。

其次,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大幅升值。人民币升值将严重冲击中国经济,造成大量企业运营困难甚至倒闭,真实情况要由企业自己来表述。同时,中国经济的下滑对正处于后金融危机影响当中的世界经济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次,为什么喊着要人民币升值的都是美国政客。因为经济低迷,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转移政治压力,找到一个攻击的对象,把责任推出去是最简单的做法。

最后,中国会怎么做。继续推进改革,按照既定的方案推动经济转型,让人民币真正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发展状态。这样的做法,是得到中外经济学界支持的。

从“为什么”切入,以回答“为什么”收尾,一个云山雾罩下的金融问题终于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这一策划的成功之处吧。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节目中心编辑陈濛)

思考题

1.如何处理经济报道专业性与生动性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经济报道的客观性?

2.国际传播中的经济报道策划,如何把握好中国立场?

3.思考当前国内外知名财经媒体在运营理念和操作手法上的异同,尝试总结规律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