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策划
3286500000043

第43章 媒介机构国际传播定位策划(11)

4.研讨及培养的参与性平台

Oh my News一直被视为公民新闻业的领头羊。无论是公民新闻行业本身,还是纳入公民新闻要素的传统媒体,抑或是公民新闻研究学者,但凡提到公民新闻的理念推广及实践经验交流,都会提到Oh my News打造的两个行业性参与平台:“国际公民记者论坛”与“公民新闻工作室”。这两个平台已成为公民新闻领域重要的研讨及培养机制平台。通过对两个主要平台的成功策划,Oh my News汇聚了公民新闻领域的资源,推广了公民新闻的基本理念,并扩大了在公民新闻领域的名望。

Oh my News于2005年举办第一届“国际公民记者论坛”以来,至今已持续举办了四届。仅以第一届为例,该论坛除邀请30多个国家的公民记者参与外,还邀请了公民新闻领域的前沿专家与知名学者。延续第一届的传统,随后几届论坛均邀请相关学者、专家、公民记者以及传统媒体人士,就公民新闻的某个领域展开探讨分析。几年下来,该论坛已成为公民新闻领域最为重要的论坛之一,并成为传统媒体与公民新闻媒体争鸣的重镇,学者对公民新闻领域进行思辨的空间,以及公民记者学习了解公民新闻、分享心得的基地。

除组织国际论坛外,2007年开始,Oh my News还成立了公民新闻学校性质的“合作性知识中心”。在该中心,公民可以学习新闻报道方法、技术设备的使用及图片新闻学等。该中心的教员包括Oh my News的编辑以及其他来自纸媒、广播与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此外,Oh my News还为青少年举办公民新闻工作室,培养青少年的公民记者意识,在青年一代中扩大影响与认同。

三、点评

自诞生以来,Oh my News常常被认为打破了韩国保守的媒体环境,推动了韩国社会民主的进程。10年中,Oh my News从韩国本土发展,到尝试国际化策略,再到对公民新闻研究领域的推广,从单一的新闻网站发展到公民新闻培训学校等多元化产业,其影响力早已蜚声海外。回首这10年的发展,有成功、有失败,但值得关注的是,Oh my News每次大动作都能引起业界与学界的关注。

究其原因,一方面Oh my News顺应了公民新闻发展的浪潮;另一方面则得益于Oh my News的参与性传播策划。Oh my News的参与性传播策划体现在Oh my News的整个运行机制中。就经营方面而言,Oh my News采用了参与性经营策略。从内容生产到网站经营,Oh my News广泛汇集了公民记者参与的力量。公民记者既是新闻网站的主要新闻稿件来源,也是网站的收入来源之一。从传播方面来看,Oh my News采用了对重点、热点事件的参与性报道及对媒介事件的制造与有效经营。Oh my News网站的首脑人物与公民记者都以宣传网站为己任。网站领袖人物与公民记者的有益结合既高效利用了高端的国际舆论平台与话语空间,又充分使用了互动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了多维度的国际传播空间,形成了辐射广泛的国际传播力量。此外,Oh my News整合各方参与力量,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研讨及培养机制,构建了行业性的参与平台以主导公民新闻领域的话语权,引导公民新闻发展的方向。

四、小结

参与式传播是Oh my News成功的重要策略。然而,追根究底,公民新闻的参与性传播是公民接近使用权的体现和公共领域的再发现。参与性传播通过开放媒介,使不同群体的公众得以享有一个趋向于理性、平等、自由的沟通空间,由意见的交流与分享,构建多元互动的公共论坛。以自主而理性的互动和辩论形成一个意见多元平等的空间,进而形成公共对话,实现传播的有效性。

如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所言,随着大政府主义的干预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公共领域原有的结构逐渐被改变。传播科技的发展,使得大众媒介逐渐成为代表主流意见及商业利益的平台及渠道。在此情况下,一方面,传统国际传播媒介面临着其承载的政府意志与商业逻辑使其国际传播有效性降低的现实;另一方面,新媒体带来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又给国际传播媒介传统的国际传播手段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此情况,传统国际传播媒体开始纳入公民新闻网的参与性传播策略。具体而言,CNN成立了隶属于CNN但不经其把关的iReport网站。公民记者可以在iReport上发布新闻稿件以及新闻视频。CNN如觉得某则新闻具有价值,根据需要,决定编辑与否,在CNN电视频道上播出。BBC也纳入参与性传播策略。由于BBC在俄罗斯受到限制,BBC于2008年在俄罗斯著名的博客门户网站LiveJournal上专设了一个网络频道Live Report,该网络频道与BBC俄罗斯网站相链接。LiveJournal用户可在Live Report上提交新闻、报道,并参与讨论。BBC把Live Report作为新闻与信息搜索以及获得俄罗斯公民的见证报道以及点评的工具。另外一家国际媒体——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俄新社)也于2009年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来对用户自创内容进行跟踪,既搜索对俄新社有用的新闻线索,又研究发送新闻、吸引用户的新方式。在该部门的基础上,俄新社于2010年推出了“你是一名记者”的多媒体平台。俄新社通过该平台来收集、发布互联网用户见证新闻事件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经过选择与核实后,俄新社把互联网用户收集的信息与该社工作人员制作的相关内容一并播送。俄新社同时为公民记者举办研讨会,对公民记者进行培训。俄新社还对公民记者提供的有价值的新闻给予物质奖励,如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

可见,在公民新闻网等新媒体的参与性传播策略的影响下,传统的国际传播媒体也开始纳入公民新闻要素,以此来拓展新闻来源途径,扩大观众范围,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增强其国际传播策划能力与国际传播力量。

对于国际传播策划工作而言,应该把握新媒体技术、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参与性本质,积极应对新媒体为国际传播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纳入新的要素与模式,在国际传播策划中创新求新,以取得最大传播效果,并有效占领国际传播领域阵地。

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走出单向传播方式,走向双向与互动的融合传播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及博客等互动媒体的发展,国际传播渠道及模式也面临着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微博,既可发布,又可传播,已将单向的信息传播(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时代转变为关系交流或关系传播(relation communication)时代。

《微博力》一书的作者谢尔·以色列就提出了新闻业变革中的“辫子新闻”(braided journalism)概念。他认为,专业化传统媒体中的新闻将与由外行来报道的公民新闻交织在一起,而这些汇集、编织在一起的绳索,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2009年3月,美国广播公司就通Twitter对话的模式采访了前美国总统候选人,突破了传统的采编模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络平台“国际在线”,也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报道中尝试使用了微博新闻,满足分众化需求。藉此,专业记者正与草根记者共同为广大网民提供全方位、多视角的新闻报道。

对于国际传播策划工作而言,跟上新媒体的发展,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必须深刻体悟新媒体为国际传播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把握新媒体技术、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本质及低门槛的参与特质。新媒体是常变常新的媒体,国际传播策划也是创新求新的活动,二者相得益彰。

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个人由过去单纯的接受信息开始向发布信息转变,成为新兴的传播主体。通过网络互动,媒体和受众就某一热点事件共同进行探讨,设置议题,已经成为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公民新闻的个性化特点迎合了国际传播受众国际化、报道角度多样化的要求,成为了国际传播新的发展模式。

总而言之,参与式传播策略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国际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传播的语境中,在国际受众的公民自主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参与式传播通过国际公民的趋于理性平等的沟通式参与,跨越传统的单向传播的障碍,实现去中心化的水平式沟通,形成多元意见的沟通平台,从而获得最佳的国际传播效果。

思考题

1.在国际传播中,差异化及国际化定位策划的出发点及意义何在?

2.请就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改版谈谈中国电视的国际传播定位策划。

3.在向海外展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如何开拓多元渠道?从海外媒体的发展中有哪些经验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