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概论
3286700000007

第7章 国际传播概述(4)

(二)经济实力是国际传播、文化交流的基础

对一个独立的国家来说,经济和技术实力是国际传播和信息交流的基础。没有经济实力,一个国家难以建立强大的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难以繁荣自己的民族文化,难以建立雄厚的文化设施;没有繁荣的民族文化,一个国家就拿不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向国外输出。没有经济实力,一个国家就没有发达的传播媒介和国际传播基础设施向国外输出自己的信息。

虽然国际传播不完全等同于国际上的商业贸易,但是,一个国家用于文化交流或国际传播的费用,出国访问学者的数量,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为国外人士设奖学金的数量,出口的电影、录像节目、图书杂志、印刷品的贸易额、短波电台数量、播出节目的时间都可以作为计算国际传播信息数量的尺度。而所有这些行为的推进都需要经济实力作为基础。

我们不能回避的一种现状是,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在两个发达国家的交流情况,不同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情况。前者的交流基本上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后者的交流基本上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即主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由此可见,经济实力的强弱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军事功能

从军事方面来看,国际传播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引导国内民众,形成统一的舆论;提高部队士气,瓦解对方军心,实施心理威慑;还可以树立正义形象,争取国际舆论。

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国际传播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传播学的诞生和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均与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新的世界大战在较长的时间内打不起来,但是自1991年以来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及本世纪开始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感到国家间的战争依然离我们很近,地区冲突短期内不会停止。国际传播可以成为维护和平的工具,但是它也可以成为战争的工具。传播媒介是宣传的主要工具,宣传是战争的必要条件,所以传媒也就成为战争的必备工具。通过大众传媒实施的对内对外宣传是现代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国际传播具有符合战争需要的特点从未改变

首先,传播媒介特别是电子传媒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例如,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向伊境内投放了几千万张传单,美对伊的广播电视节目直接传到了伊拉克的政要、士兵和民众那里。

其次,国际传播具有卓越的攻击力。传播媒介向敌人方面投掷的心理炸弹,其攻击力不比坦克、飞机、大炮差。

最后,国际传播具有良好的组织力。现代传播媒介可以快速准备军事行动,宣传对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有过交战经历国家的国内,宣传可以起到团结和激励本国国民支持战争的作用。“9·11”之后,美国迅速将全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反恐战争上,迅速集结了众多盟军,发动了阿富汗战争,这个过程中,国际传播的巨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此外,国际传播可以对敌国军民进行心理打击。在战争中,对敌方的心理打击主要是使用制造假象、揭露真相、恐吓胁迫、规劝投降、瓦解斗志、制造混乱等手段。

(二)信息战概念的出现

1996年8月,美国陆军颁发的《FM110-6信息作战条令》,将信息战定义为:在军事信息环境中的连续军事行动,实现、增强、保护指挥官员的决策和任务的执行,从而获得军事行动全范围的信息优势。1997年9月,我军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信息战定义为: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是通过争夺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递、处理等的主动权,破坏敌方的信息传输,为遏制或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现在提出的信息战主要有:指挥控制战,它是在战场上实施信息战的军事战略,目标是将敌人的指挥控制体系的“头”从部队的躯体砍断,例如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的“斩首”行动;情报战,作战需要情报,情报战直接应用于寻找和打击目标;电子战,它将射电学和密码学用于作战的技术,是通信领域的战争,射电学针对通信传输,密码学是比特的密码战;心理战,它采用对国家决策者的意志、对指挥官的意志和对士兵的意志进行攻心,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广播、卫星直播电视、手机、国际互联网等媒体有了更广阔的斗争舞台;黑客战,它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攻击,其基本方式是采用病毒、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等,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漏洞,控制、致瘫或破坏计算机的系统,监视、侦查和搜集情报。

四、文化功能

所有传播行为都是象征性的活动,因为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意义和影响,国际传播也不例外。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利,文化交流在文化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国际传播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传播能够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国际传播对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十分明显。这是因为文化一方面是民族性的,是凝聚国民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文化传统中很多价值趋向、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却又具有世界性。

于是,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交流可以增进理解、消除误解,产生文化的趋同性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冲突。这似乎因为全球化和信息化在促进世界文化趋同的同时,会进一步削弱文化的民族性。这必然会促使文化部落主义兴起,各个民族会更加注重保护各自的文化,于是因民族、宗教和文化等差异而诱发的地区性冲突和非常事件也将成为目前和将来国际政治和国际传播中的常见现象。

第二,国际传播可以推动国际文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动力:一是自身的发明发现,二是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成果。国际传播加速了知识的传播,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国际传播促进了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使世界各国能够及时吸收他国文化中的先进因素,从而得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加速了各国的文明进程。

但是,也有学者担心,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能力的不平等,强国可以通过国际传播系统将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包括新闻价值、社会道德和政治经济理念)强加给比较落后的国家。国家之间的争议在于有些国家试图保护其自以为源远流长的文化习俗及交流方式,有些国家则认为这些习惯不利于跨文化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交流的权利。

此外,因为国际传播离不开文化因素,因此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问题往往会激起一些政治、外交上的矛盾,甚至可能升级为暴力冲突。因此,如何把握好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问题,成为研究国际传播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世界,国际传播所关注的内容已经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等各个方面。它的跨国性、政治性、跨文化性、时代性使它成为传播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分支。它独有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的功能也让它在促进各国相互沟通,引导国际关系,解决冲突与矛盾,促进和平与发展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国际传播的不断深入和多样化,它的内涵、外延及功能也在不断地补充、变化、发展。国际传播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从单一交流扩展为多向交流,从单一领域扩展至全方位、多领域。这些变化使国际传播的地位日益提高,使人们对其关注度日益增强,进而使国际传播的应用、研究也进一步地延伸与扩大。国际传播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播学的抽象名词,它正逐步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这个时代的热潮。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传播?当代的国际传播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2.国际传播对当代国际关系有哪些影响?

3.在国际经济危机条件下,国际传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4.在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面临哪些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