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3287200000016

第16章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特色(3)

在传统媒介中,交流的无奈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每个人都难以获得一种与他者平等对话的机会。我们不仅难以获知他者,而且也难以获知自我,我们的交流仍然停留在一个私下交流的狭窄空间之中。“我们不能认识自己,可是我们又渴望得到确认,这就给我们转向其他智能的饥渴火上加油。只有把自己当作接受的终端时,我们的想象力才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症结在于,我们不能与他者进入共同的领域:我们又回到了苏格拉底勾勒的失败和扭曲。”

然而在网络媒介中,我们真正地实现了与他者的实实在在的沟通,并拥有属于自己的交流的乐趣。在网络媒介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人们还被大众传播所包围,但在部分意义上又回归了人际传播的状态。人类曾经由于文字的发明以及交通工具的进步而实现了村落都市化,人与人之间由直接的、口语化的交往变成了非直接的、文字化的交往。但现在网络又使都市重新村落化,人们在网上的“虚拟社区”中又实现了个人对个人的交往形态。对麦克卢汉有精深研究的保罗·莱文森教授曾说,“因特网完成了麦克卢汉的比喻,使地球村成为现实。网上地球村的村民,只要有一台个人电脑、一条电话线和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居住在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和别人聊天,可以搜寻新闻,而不是被动地坐在电视机前接收新闻。”孤独感将伴随着网络的普遍化而得到克服,每个人都将成为自己的感受的主人。在跨越国界的网络交流中,人们不仅获知了其他国度的各种信息,而且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了一种自我享受。真诚的沟通与信息的结合是一种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国际新闻传播形态。

第二节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拓展

网络媒介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存在空间,它可以承载任何信息内容,这一媒介特质使得传统媒介在网络面前缺乏竞争力。网络媒介本身的多元化特征为网络传播多种领域的信息并以多样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奠定了基础。正是网络的这个优势使得中国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突破了固有的狭窄范围,并且也改变了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基本理念。

一、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拓展:以“中国网”为例

哈米德·莫拉纳(Hamid Mowlana)在其《全球信息与世界传播》一书中总结世界上对国际新闻所进行的内容研究时,指出了世界新闻的五项不足,其中就包括国际新闻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对第三世界的报道侧重于负面,如灾难、暴力、腐败等;以及国际新闻更多地报道了精英而不是大众。网络媒介的崛起将有利于这种状况的改变。

实际上,在传统媒介中,国际新闻的报道领域也在不停地发生着转变。以新华社的英语新闻报道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它主要报道的是外交和军事事件,其次是国内政治事件,而经济和财经方面的新闻所占的比重最小;60年代,宣传性报道增多,外交事件和军事行为仍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有关国际共产主义的报道有所增加,但内容里多为长篇说教和毛泽东著作;70年代,关于外交关系的报道除了起到宣传作用外,其告知功能变得明显,新增了体育的内容,同时有关政府的报道增多,而经济和金融新闻仍占据着较不重要的地位;80年代起,告知成为其国际新闻报道的主要功能,这时对外关系仍是国际新闻报道的核心,但经济和金融新闻从次要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而体育继续是国际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它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渠道。此后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财经新闻越来越成为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而关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报道也一直是其主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也在发生着转变,就像《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现状与趋势研究——国际新闻报道的流变》一文所指出的,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国际新闻报道明显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是宣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竭力贬低对方。冷战后,随着两极阵营的崩溃,国际新闻报道进入了相对低潮期,这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报道逐步占据了各国对内和对外媒体报道的主流,人们更倾向于了解自己身边的事情。在全球化背景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波及的范围不仅超越区域国家间的范围,其触角更延展到大洋彼岸的遥远国家。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经济新闻的报道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2001年的“9·11”事件使得国际新闻报道似乎在一夜之间又突然发生了转变,“反恐”一时之间成了众多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至今,亚洲核危机和中东局势仍是各国媒体关心的焦点。总的来说,当今的国际新闻报道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成为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其次,消费主义的影响导致国际新闻报道娱乐化趋势日渐流行;第三,科技新闻的比重上升。

虽然传统媒介中的国际新闻报道也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但有关报道却难以在根本上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而没有一定量的累积,单纯的涉及和关联并不足以构造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的新特征。而在网络时代,中国国际新闻报道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它突破了往常的政治冲突、战争、灾难等内容,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全球经济、科技领域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成果。正是这些领域的多样化决定了网络与人们生活的靠近,决定了网络所具有的永恒的吸引力。网络媒介可以承载的传播领域以及传播信息的量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体都难以企及的,而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与传播正是依赖于网络才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网络作为一种“电力媒介”,它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力量,这一点正是对麦克卢汉预言的印证。早在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就指出:“电台不仅是唤醒古老的记忆、力量和仇恨的媒介,而且是一种非部落化的、多元化的力量。这实在是一切电力和电力媒介的功能。”

“中国网”是中国向世界各地传输国际新闻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国网”运用十余种语言向世界各地进行报道,同时也将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传输回中国。由于这个网站域名的便捷性,国外搜索中国信息的时候,一般就会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国网”。虽然“中国网”是政府出资建设的重点网站,但它并不仅仅向世界传输中国政府和政治的信息,也不是单纯地将外国的政治信息尤其是外国所发生的不好的方面传输到中国,而是采取了一种多元化的运行理念。它的国际频道包含如下栏目:国际时政、国际观察、海外看中国、中国人看世界、世界博览、精彩图片等。而每个栏目下又包含若干个子栏目,如“国际时政”栏又分为亚太、中东、美洲、欧洲、非洲、中南亚和综合;“国际观察”栏里又包括热点评论、国际论坛、国际漫画、新闻背景和专家博客;“世界博览”又细分为奇闻趣事、时尚·娱乐、探索·新知、环球大观和史海漫游等。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人如何看世界,你可以找到“我看世界”、“中国外交官看世界”和“行走天下”这样的小栏目;如果你想知道世界又是怎样看待中国的,那么你可以在“外国人看中国BBS”、“中国观察”、“问题与建议”、“中国与世界”、“中国百象”和“文化中国”里找到。这些报道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拓展不仅仅表现在栏目的形形色色上,还表现在对新闻的全方位报道上。过去中国一直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但考虑到中西方在新闻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这样做并不合适,而且也吸引不了受众,所以我们开始向“有主导性的全面报道”转变,即在主要报道我们成就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问题。如“中国网”国际频道的“海外看中国”栏目里就包含了“问题与建议”这样一个子栏目,主要发布外国媒介揭露中国现存的问题的文章:如《英国卫报:中国运动员制度的深层弊端》、《美联社:中国老板被指雇黑社会殴打难缠工人》、《南华晨报:“灰色收入”加剧中国贫富差距》、《德国世界报:中国的反吐痰教育成效不大》、《法新社:中国禁烟难,连刘翔都代言烟草品牌》,等等。“中国网”是一个官方网站,但现在即使官方网站也不仅仅以宣扬意识形态为目的。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不仅是给外国人看的,而且也是给中国人看的。对于外国人而言,他们往往很挑剔,如果中国的官方网站动辄传播空洞的意识形态的内容,那么势必导致中国国际新闻报道被冷落,空洞的话语是很少有人喜欢的。外国人不习惯抽象的宏大叙事,他们喜欢真诚的生活感受,中国的官方网站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个方面的重要性,因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而今天的受众也大不同于以往,如果他们不能从你的网站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自然就转向了别处。受众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存在,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主体,在他们所不喜欢的新闻信息面前,他们完全可以拒绝“阅读”。

中国的各大新闻网站都认识到了多元化背后所包含的人的价值理念的到场,而不是缺席。所以他们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一支良好的记者编辑队伍,以便更好地实现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拓展。以“中国网”为例,在它所招聘的编辑记者中,所学学科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既有国际新闻报道所最需要的各种外语语种与新闻学,又有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考古学、文学、艺术、技术科学等多种学科。这样的编辑记者队伍实际上鲜明地体现了国际新闻报道领域拓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的转换,在一些传统媒介中招聘的多是新闻学和外语专业的人才,但网络的多元化特性改变了传统媒介的招聘方式,出现了从现实的人的基本需要的角度构思招聘理念的举措。这是网络媒介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单一化被多元化所取代,在一个不断走向生活化的时代和对人的关注日渐突出的时代,传统的狭隘的学科队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各个事件,要想对其有一个深入的把握和阐释,单纯的外语和新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两个学科从国际新闻报道的角度而言仅仅关涉的是报道的形式的更新,而报道内容的深入阐释必须依赖于多种学科的人才参与其中,从而成功构造一个良性的国际新闻报道体制。比如对于一条法治新闻的国际报道,一个学习英语的人固然可以将这个事件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出来,但对其内容的深度报道,若没有专业的背景往往会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思想内涵,从而降低国际新闻报道的质量。当然最理想的应该是既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同时又懂得外语的人被吸引到国际新闻报道的队伍之中。其实一些网站已经懂得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所以它们往往优先录用具有外语和专业双重背景的人。

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不仅要体现出对于既往的传统媒介固有的报道形式的继承,而且要不断挖掘崭新的内容,报道领域的拓展意味着网络时代的国际新闻报道开始真正地关怀人们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中每个个体的存在价值,关注每个群体的不同需要。报道不同领域的事件恰恰是国际新闻报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正走向成熟,走向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