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家传播战略
3287300000042

第42章 后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作为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重要媒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进行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重要机构,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CUC)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信息传播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推出了很多重要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新闻传播人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传媒大学之间,无论在业务探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传播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历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新世纪以来,伴随传播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日渐崛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实力构成。

由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传媒大学都承担着国际传播的相关使命,两者的关系因此在新的时空背景下更为密切。也正是在这样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传媒大学联手打造这本专业教材《国家传播战略》,以求培养更高水平的国际传播人才,推进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国家传播战略》全面梳理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的内涵与外延、历史与现状、特点与规律、地位与作用;明确了国家传播战略的概念,厘清了国家传播战略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关系;概括了国家传播战略的传播全球化背景、制定国家传播战略的缘由、实施国家传播战略的要领;分析了国际传播战略的不同媒介模式,即印刷媒体与国家传播战略模式、电子媒体与国家传播战略模式、新媒体与国家传播战略模式;研究了不同国家的国际传播战略,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这类发达国家,也包括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分析了国家传播战略的中西差异。本书的编辑出版是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合作的结果,由臧具林、陈卫星主编,刘建平为副主编,由李智副教授负责撰写[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刘建平副教授负责撰写[第一章]第三节和第四节,朱振明博士负责撰写[第二章],任孟山博士负责撰写[第三章],臧具林、梁建军高级编辑负责撰写第四、五、六章。

伴随软权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中国如何在世界上体现自身的文化优势和价值体系,国际传播显然承担着重要任务。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新闻传播领域的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各项使命。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此有所贡献。

编者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