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3287500000013

第13章 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个案研究(2)

在突发事件方面,2010年10月,钱塘江再现“潮水卷人”事件,被卷走的还都是萧山本地人。在遵守宣传纪律的前提下,栏目迅速推出特别策划“摸不透的潮水”,通过采访钱塘江管理局、海事部门和老渔民,解开了本地人也未必明白的“不是大潮汛为什么潮水这么大”、“潮水过了半小时后下海怎么还会被潮水卷走”等疑问,发布了“钱江潮水过了一小时后才能下水”的专家忠告,建设性地引导和提醒人们安全观潮。

当下中国电视新闻生产在求深、求精、求厚重方面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虽然不是“明日黄花”,却也没有太大的市场;不少电视机构近年来都在撤销新闻专题部、新闻专题节目。在这样的行业格局下,钱江台依然坚持《新闻007》的探究、追问精神与操作,虽然每天只有15分钟,但依然凸显了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贵之处。

《九点半》,是一档典型的“电视杂志”节目,开播于2008年10月,每天21∶30播出,时长一个小时。该节目以新闻评论见长,强调“内容为王、观点制胜”,自2009年至2011年,同比第一季度收视涨幅为109%,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与节目培育期成正比递增提高。目前,《九点半》收视率在3.6%到5.0%之间(市网),最高达到7.1%。2010年,仅冠名收入就已接近1500万元。

打开这本“电视杂志”,除了四个有冲击力的板块——“五虎将出动”、“今日非常道”、“新闻一锅粥”和“大家故事榜”之外,它的主持人也是极大的看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九点半》“开门引援”的思路。在节目创办之初,钱江台从湖南电视界挖来“愤怒名嘴”钟山,传播效果极佳,钟山也由此作为唯一一位入选的地面电视频道主持人,获评《新周刊》“2009中国电视榜”之“最具血性民生时评主持人”。2011年,在钟山返回长沙之后,钱江台再度引进一位来自湖南的电视业者涂磊。自2011年3月入职以来,涂磊以其气场、形体语言和思辨力迅速抓住观众眼球,现已成为《九点半》新的核心符号,形成了良好口碑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九点半》的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各界专家加入到节目的评论员队伍中。上海高层大火和杭州房地产调控地方细则出台的当晚,《九点半》均以最快的速度,邀请消防专业人员和房地产研究专家走进演播室,对事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解读和评论。

这档由节目组而非新闻部制作的新闻节目,能够为钱江台的新闻生产提供如此大的舆论和经营空间,其中反映出媒介组织的内部结构设置对于生产活动的利好效用。

三、专业与融合:新闻生产机制的创新

在对钱江台的频道整体及其新闻节目、生产机制做出简要评述之后,我们将进入更为微观、具体的生产情境,对其新闻生产实况中的创新和独到之处进行考察。

前文已经提到,钱江台的三档新闻节目由两个部门(新闻部和节目部)分别承制。一个马上出现的问题是:两个部门在日常新闻实践中,是如何合作的?是否也有竞争?

据调研发现,钱江台高层有意让两个部门分头承制新闻节目,“我们需要专门做新闻的,也可以看看,完全没做过新闻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节目?或许有特别的新意”。结果,节目部研发的《九点半》,一经推出就在浙江乃至全国新闻界造出了不小的响动。此外,钱江台高层也希望通过新闻部与节目组的内部竞争激励新闻生产团队、业者的积极性和创新诉求。当然,这种内部竞争有一个大的背景:在浙江广电集团的大院里,高层领导也鼓励旗下各频道互相竞争,这与整个浙江民营企业发达的“小狗经济”氛围和做法相类似。

浙江广电集团内部竞争成效明显:浙江卫视在全国市场极具竞争力,在集团内广告业绩一枝独秀;包括钱江台在内的主要几家电视地面频道旗鼓相当,广告表现接近且都较为理想。整个集团的广告同步“水涨船高”了。

竞争之外,钱江台新闻部和节目部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也有良性的合作与互动。每天上午8点45分,分管新闻的频道副总监会召集新闻部和节目部主任,以及三档新闻节目的制片人、总编同开新闻协调会。在新闻协调会上,两个部门、三档节目一道商讨不同选题的不同报道方案,不同节目不同的报道侧重点以及不同节目之间的分工和配合,从消息到深度报道再到评论,全方位地进行梳理和布置。从目前的生产和收视情况来看,钱江台新闻节目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基本处在一个良性博弈、良好互动的状况。

身处全媒体的生产与传播环境中,除在频道内部竞争、合作之外,钱江台还较为重视与其他形态媒介组织之间的联动。比如,以评论见长的《九点半》就与浙江本省同以评论版闻名的《青年时报》合作,在选题和稿件的互通、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频繁互动的行业趋势当中,钱江台也在逐渐“潮起”。最近一年的微妙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与微博的互动之中。

从2010年10月起,钱江台在新浪微博开设官方微博“浙江钱江频道”,并由综合部副主任亲自打理,其中既有节目信息的预告、新闻资讯的发布,也有偏于个性化表达的互动和大众性信息的提醒。到目前为止,该官方微博已成为浙江地面电视频道中粉丝数量最多的一个,这与钱江台的重视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除了官方微博,钱江台高层、中层领导,一线主持人(比如范大姐、龙薇薇等)、记者大都开有自己的微博。虽然这些微博首先是他们自己的“网络私域”,但在调研中,新闻部主任告诉笔者:“我们经常从微博上发现新闻线索,这些线索有些是被报道过的,我们可以二度跟进;有些是刚刚‘冒’出来的,没有任何媒体做过,那么,我们便可以快速联络到消息源,争取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做出报道。而且,特别对电视媒体有利的是,过去都说我们是‘抄报纸的’。但现在,面对微博上出现的选题资源,我们一定做在报纸前面,可能当晚就能播出了,而报纸一般要等到第二天一早才能出街。”从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电视机构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在保持信息传播权威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能。

钱江台的新闻业者,无论高层领导还是一线业者,并没有对微博产生狂热的依赖和膜拜,他们依然会提到“微博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很容易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这种稍显审慎的姿态值得赞许:在融合新闻的背景、潮流中,不盲动,保有专业资讯制造者的职业理性和判断力,这是需要提倡的,也是任何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一种表现。

微博之外,通过短信、热线电话等手段与消息源、观众进行互动,钱江台业者已经操习得非常熟练。

钱江台的新闻节目全部采用直播的方式,这是对业者的专业能力和意识的一种考验。除了常规节目的直播之外,2010年国庆期间,《范大姐帮忙》组织特别直播行动“生态钱塘江,国庆喜乐汇”,从钱江源头到杭州湾入海口,SNG卫星直播采访团队一路顺江而行,连续报道各地生态旅游的生动场景和各地生态建设成果;2010年8月大潮期间,新闻部策划了“2010钱塘江冲浪嘉年华”,从水面、空中和岸上全方位直播冲浪手在世界最强大涌潮中的惊险对决,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说。

钱江台计划向浙江广电集团报批采购全套高清技术设备,包括采编及演播室等。当前,国内高清播出主要集中在卫星频道,由于投入回报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地面频道在这方面的态度并不积极。但在钱江台高层看来,高清是广电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向,如果现在不及早“跑马圈地”,或许会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处于被动。钱江台有望成为浙江范围内首个迈入“全高清时代”的电视地面频道。用该台一位年轻主播的话来说,“从设备到办公环境的革新,将带动节目和体制的改革,也许将成为新一轮浙江省级地面频道改革的引子。地面频道强,则卫视强。无论从内容到化妆服装,从拍摄到播出,都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的认识无疑是较为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