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3287800000009

第9章 小主持人的语言表达(2)

看似凶险的东西,只要心情坦然地面对,有条有理地处理,其实最终都可以解决。有时,困住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看第二段的第一句:“是的,的确如此”。这句话既承接了第一段海洋生物学家罗福特通过研究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一个反常的观点:鲨鱼其实并不可怕,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具体分析了鲨鱼究竟为什么并不可怕,起到了揭示语句链条的作用。

我们看最后一段,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却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即我们应如何面对凶险,起到了揭示语句本质的作用。“看似凶险的东西”是指人们遇到鲨鱼这个事例,“心情坦然地面对,有条有理地处理,其实最终都可以解决”是针对上文中“如果在鲨鱼面前,……那么你注定会成为鲨鱼的一顿美餐”。最后一段的朗读,我们一定要和前文叙述的内容结合起来,在思想感情上有所照应。

三、对象感

对象感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假设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认识到听众的各种心理、需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自觉设想受众的存在及有可能会有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能够激起播音员主持人的播讲愿望,激发起更饱满的感情。

对象感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情感的单向流动,因为他们所设想的受众的反应实际上不是真正存在的。对象感必须是具体的,我们应该明白稿件讲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播给哪些人听,听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怎样能够达到播读的目的。下面我们看看《我们祖国的语言》这篇稿件。

我们祖国的语言

小朋友,我现在说话,用的是什么语言?对了,是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汉语的历史很长,在三千多年以前,咱们中国就有了汉字。汉语产生在汉字以前。汉语被广大人民使用了这么多年,真是经过了千锤百炼。这也使她成了更丰富、更优美的语言。

汉语从来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语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一天天提高了,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更高了,在国际上,有很多人都在学习汉语。国际上开大会的时候,汉语是被规定做大会运用的五种语言当中的一种的。

我们的汉语是十分丰富、十分优美的。就拿声音来说吧。苏联诗人吉洪诺夫说:“只有用音乐才能传达汉语的声音。”意思是说,汉语的声音好像音乐那样好听。这话很对,比如拿ba的音来说吧,可以念成“八、拔、把、爸”四个音,声音高低不同。这叫四声。有了四声,读起来就好听了。像“今天的红领巾,明天的红旗手”——多好的一句话,要是没有四声,念成“今—天—的—红—领—巾,明—天—的—红—旗—手”(全念平声),小朋友,你们说,这样好听吗?(略停)对了,不光是不好听,还觉得挺别扭。

你们再听听这两句:“英雄好汉”,“钻研苦干”,“山河美丽”,“资源满地”。多好听啊!你们爱读民歌吧!诗歌常常是押韵的,念起来又顺口又好记,比如《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那篇课文里,提到当时游击队员爱唱的一支歌,那歌里有这样的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小朋友,你们读过《送牛入社》这篇课文吗?那里面有一段关于大黄牛的描写。书里说:“在董村西街里,只要提起长波喂的那头大黄牛,人们都会跷起大拇指称赞说‘那真是百里不挑一的好牛!’这牛个儿大,膘肥,一迈步,大腿裆子里的厚肉膘子就哆里哆嗦的。四条腿像木头柱子一样;淡黄色的毛油光光地发亮;一对黑眼睛滴溜溜圆;两只不很长的犄角,微微向里弯着,虎头虎脑的,实在招人爱。”这段话总共不过一百二十多个字,可是对这条大黄牛描写得多具体多生动啊!说到大家称赞大黄牛,就说“人们都会跷起大拇指称赞说‘那真是百里不挑一的好牛!’”在一百个当中只能挑出一个,那已经是了不起了,这头牛呢,连一百个里边也挑不出一个来。这么一说,就显得这牛确实好。再说得具体点儿,怎么好法呢?“个儿大,膘肥……四条腿像木头柱子一样。”小朋友,你们听,腿像柱子一样,那站在地上是稳稳的啦:这牛一定是又高又大,又粗壮。在这段描写里又说,这牛长得“虎头虎脑的,实在招人爱”。可不是吗,牛长得像老虎那么壮,干活一定很棒,这怎么能不招人喜欢呐?

汉语里的词多极了,丰富得很。差别很小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表示出来。你们好好推敲一下,挺有意思。比如用眼睛看,汉语里就能用不同的词来表示不同的看法,比如《二虎子》那篇课文写二虎子怎样在日本鬼子面前,用计策救出了区干部老王,里面写二虎子在日本鬼子面前,“瞪着一对黑溜溜的小眼睛”,“瞪”表现了二虎子对日本鬼子的恨,鬼子呢,他一边说话,一边用眼光“往男的一边溜,想看出谁是干部来,”“溜”是斜着眼睛看,写出了鬼子贼头贼眼的样子,后来一个小孩认走了他的爹妈,鬼子又“把他们打量了一番”,“打量”就是上上下下地看,就像要看出什么问题似的。“瞪眼睛”,“用眼光溜”,“打量”,都是看,可是看法不同,所以用的字眼儿也不一样。用在这三个地方,就很恰当地表示了不同的意思。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优美、丰富啊!小朋友,你在写作文的时候,能最生动、最细致、最恰当地运用祖国语言表达任何的意思吗?

小朋友,要想掌握和运用我们祖国优美、丰富的语言,就要学好语文,学懂,学透,一点也不能含糊。当我们简单分析稿件之后,我们知道听节目的是校园中的小听众,通过对我们祖国的语言——汉语普通话的历史地位和音乐美、词汇美等等特点的介绍,来打动小听众,鼓励他们从小学好汉语普通话,培养爱国情怀。这篇文章是对小同学们讲的,在播送稿件时,播音员主持人也应该采用朋友式的亲切交谈。

当播到:“要是没有四声,念成‘今——天——的——红——领——巾,明——天——的——红——旗——手’(全念成平声),小朋友,你们说,这样好听吗?(略停)对了,不光是不好听,还觉得挺别扭。”当同学们听到问话时,情不自禁地答话——“不好听”。这时,小播音员意识到他在播送给听众听,思想上产生了积极的交流感和播讲愿望,能够达到很好的播音效果。在这种单方面的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获得对象感。

当然,对象感的获得并不是简单的问答就可以的,还需要我们播音员主持人准确地设想。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个方面是年龄、职业、人数等,另一个方面是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思考,可以对听众有清晰明确的定位。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性别、年龄和职业与心理特点关系密切,环境、气氛与人数紧密相连。比如《我们祖国的语言》一文,听众主要是少年儿童、在校学生,我们可以据此推论出他们的心理特点,为我们了解听众、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语言外部技巧

一、停连

语言表达应做到自然流畅。既不能一字一停,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对播音员主持人和听众来说,不论是从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求出发,语言表达中的停连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言含义的需要,更是传达感情的需要。这种停连给人一种似停非停之感,平时常用“顿挫”来形容。这种顿挫主要是以连接为主,因为顿挫有时不需要喘气或深呼吸,是声挫气连,一般用于较舒缓的内容,而且适合于一句话或一段当中的连接。这种方式也用于没有标点符号而内容又需要有所区分的地方,它的特点是声断意连,环环向前。

停连是指停顿和连接。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音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停顿;相反,那些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而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就叫连接。有声语言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停连。停与连,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常常是同时存在的,既是生理需要,同时也是心理需要。我们不可能一口气说个不停,恰当的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而不是思想感情的终结、中断和空白。恰到好处的停顿,应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停顿的位置、时间长短和连接的方法,根据稿件的内容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定。正确和恰当的停连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准确地传达感情,并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作品。

我们一般这样来标记停连符号:用∧表示停顿,▲表示停顿时间比∧稍短,∧∧表示停顿时间比∧稍长,︶表示连接。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笑话:相传一主人请客,客人给他一封信:“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于是主人就做了几盘不同的青菜,搞得客人很生气。由于客人和主人断句不同,对信的理解也不同,客人的意思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主人却理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我们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的片段为例,看看停连的使用技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通过向青天发问,把听众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问青天”、“是何年”之前的停顿,营造出皓月当空,作者感慨时光流逝的意境氛围。

二、重音

小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由许多不同含义、带有一定感情的词语组成的,而这些词语有的很重要,有的不那么重要。什么样的词语重要呢?就是能够突出、明晰地表达出我们说话的目的和思想感情的词语。着重强调这些词语,能够使听众更好地理解播读内容。这些需要强调的重要的词语,就是重音。重音一般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从语言表达的结构来说,一句话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言结构的特点,把其中的某些音节的声音稍稍加重。多为表示动作、名称的词,具有比较强的规律性。比如:

在动物园里,有一条会画画的水獭。

在这里,我们可以强调“动物园”、“画画”和“水獭”。这种重音的表达一般适用于各种稿件中,它是最基本的重音,一般是名词和动词。根据句意强调的变化,重音也会发生变化。

(2)根据语言内容的关联,对词语进行强调。在我们对事件进行叙述和评论时,表示转折、肯定、对比、递进、反义的词语,应当作为重音。比如:

奥利佛的绘画才能当然比不上毕加索或达利,但在动物王国里算得上是一流的。

在这句话里应该强调“在动物王国里”,与人类世界形成了对比,能够使稿件内容更富有意味。

(3)对文章中采用的修饰的词句给予强调。这种重音在生动有趣、多采用各种描写手法的稿件中常用,比如我们常见的比喻、拟人、拟声等等。比如:

奥利佛开始还感到有些紧张,后来它大胆地在水彩盘和画纸上走来走去。

这里作者把奥利佛拟人化了,用了“紧张”、“大胆”等词,将奥利佛的内心状态写得生动可感,这些词语应当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