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3288600000001

第1章 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

——谈谈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的新闻宣传工作

王晨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中央向新闻媒体提出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一直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办报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攻目标。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是要研究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把我们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关注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引导,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为了承担这一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编委会抓住一个根本——高举旗帜,保持一致;主攻一个目标——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一个思路——坚持正确导向,实现两个统一,落实“三贴近”要求,做到四个结合;实施三大举措——创新编采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培养新闻队伍。

近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在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新情况下,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报的政治优势,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报机制和管理体制,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办报队伍,党报就一定能够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既有很高的权威性、指导性,又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的主流媒体。

一、抓住一个根本:即坚定地高举旗帜,保持一致

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坚持党中央机关报的性质和宗旨不动摇,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任务,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根本要求,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报社新闻宣传和各项工作作为根本大计,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最充分的版面、最丰富的形式、最积极的态度,宣传报道好中央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部署,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有力地提高了《人民日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感召力、影响力,发挥了《人民日报》在全国新闻界的领军作用、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二、主攻一个目标: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在舆论导向问题上抓得很紧、要求很严,坚持得比较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已成为全社同志的自觉意识和办好报纸的重要准则。同时,编委会根据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强调舆论导向既要正确也要有效,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中心环节和主攻目标,积极探索引导正确舆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手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日报》的政论优势,发挥评论、理论和重大、深度报道的优势,以权威、公正、理性、负责的形象和态度,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愿,引领社会舆论,努力在重大问题、突发事件、热点焦点上正确引导、主动引导、有效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2005年涉日事件发生以后,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及时组织推出“何振华”系列署名评论,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青年职工正确对待日本问题,把握平稳,引导得当,发挥了统一思想、缓解情绪、稳定局势的作用,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充分发挥理论评论等传统优势的同时,编委会切实抓好头版、头条、头组新闻,抓好重点版面、名牌栏目,注意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突发事件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主题宣传做新、做深,把重大报道做实、做活。我们注意深入研究和把握读者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把我们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关注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促进形成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引导,进一步增强了《人民日报》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

三、提出一个思路:即把握一个导向,实现两个统一,落实“三贴近”要求,做到四个结合

把握一个导向,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党和人民的福祸所寄、《人民日报》的生命所在,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含糊,毫不动摇。这是党赋予《人民日报》的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实现两个统一就是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政治性和新闻性、服务性统一起来,使报纸更好地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实践发展相结合、与人民心声相一致。落实“三贴近”要求,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必然要求。落实“三贴近”要求,就是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来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到四个结合,就是要把导向性与新闻性结合起来,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权威性与群众性结合起来,思想性与服务性结合起来,讲求新闻时效、突出新闻价值、提高新闻质量,满足读者意愿,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

四、实施三大举措:即创新办报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培养新闻队伍

为了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充分发挥党报优势,切实保证抓住根本、提高能力、落实思路,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在办报实践中实施了三大举措:

1.创新办报机制

人民日报社原来的办报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逐步形成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思路的要求,编委会积极稳妥地推进办报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新闻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实行编采分开。编采分开或者编采合一,都是一种具体的办报机制,各有长短。从人民日报社的实际出发,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认识到,编采合一属于过去,比较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编采分开属于未来,比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编采分开,有利于编辑记者在稿件的采写和编辑方面互相激发聪明才智,互相制约稿件采用,既可以从两个视角观察事物,调动两种积极性、两种智慧,又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偿新闻和劣质稿件。

人民日报社过去多年来一直实行编采合一的办报机制。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短暂地做过编采分开的尝试,浅尝辄止。党的十六大以后,编委会对于创新编采机制既积极又稳妥,一方面积极筹办扩版,将《人民日报》从每天出版12版扩大到16版(周六周日为八版);另一方面决定筹办视点新闻版,试行编采分开。编委会领导亲自组织队伍、提出思路、确定版性、设计栏目、指点题目。2003年初,视点新闻版刚创办,就遭遇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视点新闻版强化策划、灵活调度,充分发挥了编采分开的优势,组织了“护士长日记”等影响广泛的大型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体育新闻版实行编采分开。2005年初,编委会决定在新闻版全面实行编采分开,编辑部各专业部门不再编辑新闻版,全部移交给总编室编辑。总编室负责编辑要闻版和新闻版(不含国际要闻和国际新闻),不再承担采访任务。2006年,编辑部各部门负责编辑的专版周刊也在内部实行了编采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