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3288600000007

第7章 舆论导向,至关重要(2)

五、正确的舆论导向还应当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引导艺术。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精彩的表达形式。江泽民指出:“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13]在解放军报社视察时,江泽民也谈到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问题,他说:“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江泽民注意到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形式表达,因而主张不同的媒体要有不同的导向艺术,他说:“我们强调正确引导舆论,同强调从事舆论宣传的部门和单位要创造性地工作是统一的。报刊、广播、电视等都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14]确实,不讲究宣传艺术,不提高引导水平,正确的舆论导向也不会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为了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可读性,我们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六、正确的舆论导向还必须牢牢掌控媒体话语权,建设好人才队伍。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既有思想观点问题,也有人才队伍问题。江泽民意识到,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最终还是要靠新闻舆论主体去落实,故此他特别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要把握好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的宣传方向,把这些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我们党手里,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15]牢牢掌控媒体话语权,是我们实观正确舆论导向的最基本保证。

由于新闻媒体在“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这四个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因此,江泽民殷切期望新闻战线的记者编辑们,要打好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和新闻业务等;要培养六种作风,即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等;尽快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起来,努力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正如江泽民所要求的那样:“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16]江泽民的这些思想,对于培养新闻人才队伍,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江泽民新闻思想及其舆论导向思想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还在于,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世界科技潮流,及时准确地抓住了信息网络化这一最新科技成果与传播手段,并将网络媒体纳入舆论导向的体系之中。

江泽民目光敏锐,眼力深邃,视野开阔,纵览世界风云变化。早在1984年,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江泽民就准确预料到,电子科技革命将给信息传播带来重大变化,他说:“大量的瞬息变化的社会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等,都要借助电子技术装备才能达到快速、灵敏、准确的要求。”[17]江泽民判断,电子工业能为广播宣传提供多种多样的先进工具,促进文化的传播。

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新优秀科技成果,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结合而成网络媒体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江泽民关注到这一变化,及时提醒有关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他在1999年2月召开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信息传播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革命,以数字压缩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大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这是我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表示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新手段的首次公开报道,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大气恢宏。

不可否认,信息网络化给舆论导向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我们注意到,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造就的舆论场,二是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造就的舆论场。

一般来说,这两个舆论场发出的声音,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尽相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更值得警惕的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也利用信息网络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散布政治谣言,企图扰乱人心,干扰大局。因此,如何将两个舆论场的舆论统一到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之中,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力主网络媒体也要注意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问题,他说:“在一些小报小刊和互联网上,小道消息和政治谣言很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管理,包括切实加强对报刊特别是小报小刊、图书出版、电视电影、网络以及其他传媒阵地的管理。”[18]加强对网络和其他传媒阵地的管理,正是为了使网络和其他传媒阵地有一个正确舆论导向的态势。

江泽民清楚地知道互联网的两面性特点,以及我们运用网络媒体的目的。他说:“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19]他还说:“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从上到下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包括理论、新闻、出版、报刊、小说、诗歌、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决不能给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以及危害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20]这些论述,为我们在网上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江泽民殚精竭虑,对我国信息网络的发展作了很深的战略思考。他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信息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等,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他指出:“对信息网络安全的保障和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他提出: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譬如,“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法规以及有效防止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管理机制,制定通过信息网络实现政务公开和拓宽公民参政议政渠道的法律规范,形成通过信息网络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机制,等等。”[21]

江泽民为信息网络化以及网络传播提出的判断、看法和观点,发人深思,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江泽民舆论导向思想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还显示出江泽民新闻思想的博大精深,它必将鼓舞我们为继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新境界而努力奋斗。

(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注释: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3页。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3~564页。

[4]《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5]《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1页。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4页。

[7]《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4页。

[9]参见《人民日报》,1996年1月22日。

[10]《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页。

[1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1页。

[1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1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页。

[1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54页。

[15]《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1~502页。

[16]《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17]同上书,第7页。

[18]《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1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20]同上书,第97页。

[2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0~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