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3288600000080

第80章 试论党报的思想道德宣传

——从《人民日报》“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说起

魏彧

党报[1]的思想道德宣传就是党报在新闻报道中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人们析荣耻之别,树高尚之风,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当前,党报在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道德观等方面,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思想道德宣传教育过程中,党报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宣传中还存在着对象不明确的现象,宣传过程中存在着一阵风、走过场的现象,传播内容存在着从口号到口号的说教现象,引导方式中存在着简单化、公式化的现象。

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人民日报》等党报迅速发表相关报道和评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人民日报》视点新闻版(第五版),为充分表达读者对“八荣八耻”观点与看法,推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从2006年3月20日开始到2006年8月28日该专栏总共见报19期。围绕如何把“八荣八耻”的要求体现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看待和纠正现实中荣辱倒错的现象等问题,专栏发表了许多读者的来稿、来信和留言。

“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栏目特色鲜明,它的引导思维、读者意识和编辑艺术,发人深思。这里,简单总结该栏目对党报的思想道德宣传的启迪。

启迪之一,引导思维

引导思维就是指党报在思想道德宣传过程中所持有的思路和理念。关于思想道德宣传,我们有一整套较为成功的引导思维。编辑记者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挖掘体现时代道德精神的人和事加以报道和弘扬,以此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传统的引导思维,优势在于以宏观的、理性的视角审视当代社会在生活中需要构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统的思想道德宣传,强调以传者为主,注重告诉读者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原则性和指导性强。而这种引导思维在捕捉生活细节、反映真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现象方面,却显得不够生动灵活。

相比之下,我们发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强调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思维。这种思维主要体现在变训导式为引导式,变灌输法为启发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引导意识的创新与转变。该专栏总共19期,专栏主持人、编辑、记者很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高谈阔论,绝少说教。而回顾总共19期的“大家谈”栏目,专栏的编辑主持者完全按照“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怎样加强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荣辱观教育”组织稿件。比如,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具体内容为主题编辑刊出了16期内容;针对青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编辑刊出了“清华学子激辩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北京101中学师生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座谈会”两期内容;针对网上学习“八荣八耻”编辑了一期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网上谈”为主题的专栏。通过这些主题的安排,把“大家谈”引入一个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言献策的轨道。这种隐态化的引导思维注重的是让读者说群众身边之事,发群众心中之言。边谈论,边启发。让读者从模糊概念走向具体认识,从感性了解走向理性思考。在一种谈天说地、评人论己的氛围中,达到引导读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的。

启迪之二,读者意识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中体现出的读者意识,即让读者发言,让读者成为舆论舞台的主角。党报应在传达党的主张的同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在谈到党报如何把体现党的主张和表达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时,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曾指出:“从实际工作看,需要在宣传报道的内容上进一步增加群众的分量,在宣传报道的形式上进一步适合群众的需要,努力做到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2]

“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的设立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一条宝贵经验,即在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工作中,党报完全可以把表达人民心声和体现党的主张统一起来。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宣传党的主张;“大家谈”专栏的开设是为了充分表达大家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见与观点,让群众发言,这是人民心声的展现。从“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的题目设置上,便把体现党的主张和表达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在形式上达到了统一的同时,专栏在宣传内容上也达到了统一。在思想道德宣传过程中,人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李长春同志曾强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是关键,联系实际是途径,弘扬正气是落脚点。”[3]其中,“人心”、“实际”、“正气”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离不开读者。“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从第一期刊发就牢牢把握住“深入人心”、“联系实际”、“弘扬正气”的读者意识,从内容上把党的主张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在“开栏的话”中这样讲道:“为充分表达大家的意见与观点、看法与想法,应读者要求,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为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的园地,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围绕如何把‘八荣八耻’的要求体现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如何看待和纠正现实中荣辱倒错的现象等问题,请您发表看法。”[4]可以说读者既是该栏目编排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群众来信来函、网络留言、手机短信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从具体事情而来,从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而来,看得见摸得着,直接反映了读者的切身感受,充分表达了读者的心声。

栏目的读者意识还体现在让读者教育读者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米博华曾指出:“必须把‘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与群众身边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往深处做,往实处做,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5]“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做到了这一点。该栏目刊登读者谈论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述亲历的荣耻故事,评价身边人的道德行为,为更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和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最鲜活的教材。专栏中“我谈荣辱观”、“荣辱亲历”、“四方来鸿”、“来论摘登”等小栏目,完全是读者在评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从鲜活生动的实际出发,能够引起群众共鸣。比如《带走一部手机丢掉祖国尊严》(2006年3月22日,第二期,北京,李雅宁)、《“挤”出来的荣耻》(2006年6月9日,第13期,西安,李琳)、《作为医生,我们必须坚守职业道德》(2006年4月4日,第6期,南京儿童医院,胡宝珍)等文章,观点从事而出,从实而出,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启迪之三,编辑艺术

这里主要从“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新闻业务层面研究其编辑艺术,探讨其编辑方针、编辑技巧、编辑风格。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报纸是歌颂先进、讴歌正义的工具,也是鞭挞社会不良现象,批判不道德行为直接而有效的武器。版面编排是否巧妙,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也影响报纸的受关注程度,成为武器能否发挥功能的直观因素。一个吸引人阅读的版面,一组巧妙的稿件编排,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内容的宣传效果。反之,死气沉沉的版面会拒人千里。

“大家谈”栏目的编辑艺术最突出地体现在它的编辑方针上。“大家谈”不能散兵游勇,各说各话,各自为战。该栏目的编辑方针就是通过去粗取精,组合归类,把来自天南地北的稿件汇成一个整体。比如,2006年4月11日第八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主题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刊登了邱炯绘制的漫画《参天大树 客死异乡》;两篇来论分别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彤旭所写的《传播科学,大众传媒大有作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写的《崇尚科学,立志为国家做事》;“荣辱亲历”刊登的是山东省张强写的《传销:“销售”的是愚昧》,一组“来论摘登”刊登了包括河北衡水张立军、深圳大学陈周科、湖北十堰危俊华三位读者来稿的主要观点;“网友留言板”选取了该栏目在人民网上就“什么是愚昧无知,如何提高科学素养”调查的网友留言,其中包括网友回答什么行为属于“愚昧无知”,怎样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阅读这期“大家谈”可以看出,编排既有署名评论文章,也有读者来信、读者点评、网友观点。主题凝炼,篇章短小,能够吸引很多读者。

从版面编排技巧上看,“大家谈”栏目将报纸编辑手段和网络编辑手段相互融合、有效对接。该专栏引入网络调查、网络论坛、网络交流平台模式。《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合作,组织“网友留言板”、“人民网专题调查”,把传统纸质媒体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与新兴网络媒体的观点新锐、语言犀利的特点相结合。特别是“大家谈”借助互联网博客、论坛发帖的编辑形式,给人以平等对话、实话实说、以理服人、互动交流的印象,颇受读者好评。

从版面编排风格上看,栏目突出形式活泼,风趣幽默。每期“大家谈”栏目都能占到《人民日报》第五版将近一半的版面空间,同时有明显的栏线、栏标,形成一种版面话语力量。每期紧扣主题的漫画,成为专栏的“招牌”,图文并茂,双翼齐飞,吸引读者。

“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专栏运用读者来稿选登的形式,宣传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展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心声和愿望。专栏配合《人民日报》其他报道和评论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上迅速形成了一个道德舆论场,达到了引导读者学习、讨论、践行“八荣八耻”的目的。该专栏的引导思维、读者意识和编排艺术,是党报思想道德宣传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值得研究探讨,也值得其他党报借鉴学习。

(魏彧:中国传媒大学报刊理论方向2006级博士生)

注释:

[1]我们所说的党报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市)三级党委机关报。

[2]王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人民日报》,2003年6月26日。

[3]参见《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日报》,2006年5月17日,第一版。

[4]参见《“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开栏的话》,《人民日报》,2006年3月20日,第五版。

[5]参见《新闻界座谈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光明日报》,2006年4月12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