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3289500000018

第18章 音乐舞蹈(3)

(三)中国民间音乐

1.山歌

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泛指各地民歌,多在山野劳动时演唱。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可随时改词编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内蒙古草原的各种“长调”歌曲,晋、陕、内蒙古西部的“信天游”、“山曲”、“爬山调”,新疆各民族的“牧歌”,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山歌”及各少数民族山歌。

2.号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劳动号子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式调性变化频繁。一领众和或众人齐唱,变化多端。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数情况下,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领句结束以前就进入的,两个声部由此构成重叠状态。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还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同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的歌唱以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习惯称它为“吆号子”、“喊号子”和“哨子”等。劳动号子从大的方面分,主要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活号子、渔船号子和作坊号子五大类。劳动号子是民歌音调的最早的根源和基础。号子是劳动人民伟大力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3.木卡姆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有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大型套曲集,具体指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十二木卡姆还有一些地域性变体,其中比较有名且具一定特色的当属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4.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宁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六盘山花儿就是其中的一种。回族群众喜爱花儿,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花儿的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

5.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

(四)中国现代音乐家

杨荫浏民族音乐家,最早用西洋记谱法整理民间乐曲,如《满江红》等。

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作有《春游》、《早秋》等,填词《送别》。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编写《普通乐学》等音乐教材,作歌曲《国耻歌》、《问》等。

华彦钧即瞎子阿炳,民间音乐家,作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

刘天华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国乐一代宗师。作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等十首,琵琶曲《歌舞引》等三首,练习曲几十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如儿童歌舞《小小画家》等,流行歌曲《毛毛雨》、《桃花江》等。

黎锦光黎锦晖弟弟,通俗音乐家、音响专家,作有歌曲《夜来香》、《拷红》、《采槟榔》及《送我一支玫瑰花》等。

黄自爱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

张寒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救亡歌曲《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及秧歌剧多种。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革命音乐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及《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数百首歌曲。

任光著名作曲家。他创作了一批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打回老家去》、《渔光曲》、《彩云追月》等。

张曙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共创作歌曲200余首,现存80余首。其题材大多表现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音调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壮丁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等。

聂耳天才的音乐家,中国革命音乐奠基人之一。其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麦新革命音乐家。代表作品有《向前冲》、《马儿真正好》、《大刀进行曲》、《九·一八纪念歌》等。

安波中国现代音乐家、作曲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作秧歌剧《兄妹开荒》、《八路军开荒歌》、《三绣金匾》等。

马可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一生作有200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郑律成朝鲜人。1933年来中国。作有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兴安岭组歌》、《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合唱《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创作歌剧《望夫云》以及少儿歌曲《我们多幸福》等。

贺绿汀革命音乐家、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吕骥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和第四届名誉主席。作有《抗大校歌》、《新编九·一八小调》等。

马思聪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他的创作包罗交响乐、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等,其中以《思乡曲》、《摇篮曲》、《西藏音诗》、《塞外舞曲》为其代表作。

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作有《社会主义好》、《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节组曲》,编曲《东方红》等,并著有多部音乐理论著作。

李劫夫著名作曲家。作有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并为多首毛泽东诗词谱曲。

(五)中国当代音乐家

瞿希贤代表作品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乌苏里船歌》、《飞来的花瓣》、《牧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全世界人民一条心》,为《青春之歌》、《为了和平》、《红旗谱》、《骆驼祥子》等电影配乐。

雷振邦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为多部影视剧作品作曲,如《***》、《马兰花开》、《五朵金花》、《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战洪图》、《赤橙黄绿青蓝紫》、《四世同堂》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

黄准著名作曲家。为多部影视剧作品作曲,如《红色娘子军》、《蹉跎岁月》、《牧马人》等。

寄明著名女作曲家,为多部影视剧作品作曲,如《英雄小八路》等。1978年所作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王酩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渔家姑娘在海边》、《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青春啊青春》、《知音》。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为多部影视剧作品作曲,如《哈尔滨的夏天》、《红楼梦》、《聊斋》、《少林寺》,及歌曲《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大海啊故乡》等。

施光南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品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谣》等。

谷建芬著名女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歌声与微笑》等。谷建芬的创作对于中国大众音乐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而她为中国流行乐坛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歌手,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谭盾旅美音乐家、指挥家。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凭借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徐沛东著名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有歌剧《将军情》,舞剧《枣花》,电影《摇滚青年》,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风雨丽人》、《东周列国》、《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乐作品,并创作了近千首美声、民族、通俗及文艺晚会主题曲。

王洛宾著名作曲家,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代表作品有《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哪里来的骆驼队》、《达坂城的姑娘》等。

(六)中国现当代重要音乐作品

歌剧《扬子江暴风雨》,1934年作于上海,田汉编剧,聂耳作曲。描写上海码头工人的苦难和反抗,内有歌曲《前进歌》、《码头工人歌》等。

《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延安,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歌颂黄河来赞美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内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八个乐章。

歌剧《白毛女》,1945年作于延安,贺敬之、丁毅等人作词,马可、向隅等作曲。主要讲述农村姑娘喜儿受到地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农民翻身求解放的主题。该剧在歌剧民族史上作了成功的尝试,名曲有《北风吹》、《扎红头绳》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59年作于上海,陈钢、何占豪作曲,俞丽拿小提琴领奏。作品用西洋乐器和体裁来表现中国的民族文化,吸收了大量越剧音乐的元素。

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作于1959年。张敬安、欧阳谦叔词曲(作词还有梅少山、梅会召)。作品主要描写20世纪30年代洪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塑造了韩英、刘闯等英雄形象。名曲有《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由首都艺术家集体创作演出。它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为线索,选用各个时期的革命历史歌曲,并创作部分歌曲,配以舞蹈、朗诵,热情歌颂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作品共分七部分,即序曲《葵花向太阳》、《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欢腾的节日》。参加演出的有3000多人,包括全国一流的艺术家。

歌剧《**》,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1964年创作,阎肃担任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作品描写了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的斗争,歌颂了**等共产党人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名曲有《红梅赞》、《绣红旗》等。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创作,北京部队战友文工团演出。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河、遇秋作曲。由11首歌曲组成,如《飞越大渡河》、《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等。

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年创作,中央乐团演出,由殷承宗等五位作曲家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并由殷承宗担任钢琴领奏。

德国

巴赫(18世纪前期)被誉为“音乐之父”。他使音乐脱离壮宗教而成为艺术,使器乐上升到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作有《马太受难曲》、《咖啡康干革干革塔塔》等。

贝多芬(19世纪初期)被誉为“乐圣”,耳聋而坚持创作。作有《热情》、《悲怆》、《月光》等三十多部钢琴奏鸣曲,作有九部交响音乐,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后者的高潮部分为《欢乐颂》。

门德尔松(19世纪前期)作有五部交响曲,如《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另有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等。

舒曼(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作歌曲二百多首、乐曲多部,如《莲花》、《月夜》《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和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