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3289500000031

第31章 外国文学(2)

四、普希金及其诗歌创作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代表作品有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等。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1831年完成创作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此外,他还著有《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日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普希金生活在俄罗斯社会暴风骤雨般变革的时代。在普希金的作品里充满着对自由的歌颂,对纯洁的爱情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沙皇暴政的批判。他的作品的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它们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并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出版。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俄国的文学史上,普希金享有极高的地位,被尊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五、托尔斯泰及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19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六、高尔基及其代表作品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七、海明威、卡夫卡的小说

(一)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著名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等)。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二)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年),20世纪德语小说家。其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人言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别开生面的手法,令20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卡夫卡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地利。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审判》、《城堡》、《美国》、《地洞》,中短篇小说《变形记》,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等。

八、《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一座“最壮丽的纪念碑”。据阿拉伯原文版统计,全书共有大故事134个,每个大故事又包括若干小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群。《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部叫《赫左尔·艾夫萨乃》的古代波斯故事集(即《一千个故事》),其故事源于印度,最初是梵文,后被译成波斯文,然后再译成阿拉伯文,同时加进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的阿巴斯王朝,特别是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有关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故事。其核心是第一部分。

《一千零一夜》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从口头创作到编撰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6世纪,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大约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出现手写本。又经过几百年的搜集、整理、加工、补充,大约到16世纪才最后定型。而由文人编纂成书,出版问世,还要晚一些。

(一)《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

1.《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的特点。如作品中勾画的中古阿拉伯的面貌,上至宫廷、下至奴隶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

2.情节曲折离奇,结构灵活简便。故事时而在天上,时而在人间;时而借助于神仙妖魔的力量,时而完全遵照现实的逻辑。故事中又套着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

3.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假、恶、丑相对立。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的哥哥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

4.语言丰富朴实,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诗文并茂,很好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本色。《一千零一夜》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幽默、讽刺等修辞手段,有些故事还插入了警句、格言、谚语、短诗等,从而构成了语言丰富多彩的特色,大大地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二)《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产生的影响

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芝麻开门”等词汇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九、泰戈尔及其文学成就

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文坛的“诗圣”、“诗哲”。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2000多幅画和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早期创作(1877~1900)有故事诗和短篇小说,如《被俘的英雄》、《两亩地》、《摩诃摩邪》等;中期(1901~1920)是其一生创作的高峰期,主要是长篇小说和散文诗,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和《飞鸟集》,长篇小说《沉船》和《戈拉》等;晚期(1921~1941)体现了泰戈尔思想的飞跃,创作有戏剧《摩克多塔拉》和《红夹竹桃》,以及政治抒情诗代表作《生辰集》等。

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以印度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主,但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了印度教正统派的哲学思想,认为作为宇宙精神的“梵”与作为个体精神的“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梵我合一,达到最高的快乐境界。同时他也提倡东西方文化互补,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以东方的精神情感抹杀西方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观。

泰戈尔生活在东西方文明剧烈冲突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在冲突中寻求和谐、在对抗中寻求对话的伟大事业。他以自己的丰富创作完成了这项使命。他的伟大作品成为东西方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在印度和孟加拉,他被奉为“诗祖”,每逢他的诞辰日,印度都要举行庆典,把他当做民族英雄顶礼膜拜。在欧洲,他也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广泛的赞誉。总之,站立在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泰戈尔,对东方,对世界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