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所到之处,是你能到达的地方。”我们要取得人生的辉煌,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远见卓识,练就独到的眼光。眼光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他是否具有超人的判断力,先于别人判断未来的趋势,从而扩展人生的格局。
在最困难时要有长远的眼光
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要看他是否有长远的眼光。有很多成功人士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有的面临过金钱的诱惑,有的经历过困境的阻挠。但他们往往能够执著于自己的梦想,从而摆脱眼前利益的诱惑,冲破困境的束缚。因为他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图景,所以他们能意志坚定,矢志不移。
战国时期,有两位好朋友,同受业于当时的名师鬼谷子的门下。他们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说客苏秦和张仪。
苏秦出道较早,成功也来得顺利,而张仪初出道时较为普通,郁郁不得志,不知前途如何。看到苏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门下,找到一条晋升的捷径。于是,他来到苏秦的门下,期望求取晋见的机会。一连几天,苏秦也没有来见他。之后,苏秦的属下安排他住下来,好不容易才碰上这位发达了的老友。可惜,苏秦没有热情地款待他,吃饭的时候,不但没有同坐,还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着仆役们才吃的粗饭。接着苏秦又用话语羞辱他,说:“以阁下的才干,怎么会潦倒到如此地步呢?我实在没有法子帮你,你还是靠自己的运气罢!祝你好运。”
远道而来的张仪,满以为见到老朋友之后,一定会得到热情的招待和帮忙的,没想到反而招来无名的羞辱,于是,愤怒地离开了苏秦的住处,希望凭着自己的才能,与苏秦一争高下。
当张仪走了以后,苏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钱接济他,支持他进行游说秦国的工作。苏秦的门人们很奇怪,纷纷问苏秦是怎么回事,苏秦说:“张仪的才干,在我之上,我怕他为了贪图一时的眼前小利,过分安于现状而丧失了斗志。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便激起他上进的心。”
张仪是幸运的,有他的好朋友在激励他、帮助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朋友,所以,不断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的目光始终盯着远方,让自己沉浸在实现远大目标的行动之中,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眼光长远的人往往能走在时代的前沿。他能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掌握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因而能先行一步。在我们这个竞争日趋激烈、创业变得很艰难的时代里,这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短视者只能迎接失败,即使他们曾经拥有过很优越的条件。他们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在透支享受今天的同时,忘记或忽略了给明天播种,最后只能被明天抛弃。
这就像下棋一样,技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棋,技低者只能看出两三步。高手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手则寸土必争,结果在辛苦中屡犯错误,以失败告终。
人生就像是马拉松比赛,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胜者,谁就是英雄。没听说过有什么人可以在不断采摘路边野花的同时获得冠军。而且,过程是为目标服务的,再美妙的过程如果得到的是苦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做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面临曲折。这就要求你在最困难的时候,要有长远的眼光,自己给自己定好位。
莫让我们的梦想因别人的几句冷言冷语而熄灭。安于现状,只会使你丧失获得更卓越成就的能量。只要你的眼光看得够远,就一定能真正飞起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真正做到未雨绸缪谈何容易,长远打算要有长远的眼光,长远眼光就需要足够的自信。如果你眼光还不够长远,那就先让自己自信起来吧。
很多时候第一印象并非真相
在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旅途中,最大的阻力也许就来自于“第一印象”给我们留下的偏见,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危险的偏见,而我们的理性就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思想与心胸。除非我们从第一印象的奴役下解脱出来,否则我们就不能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生活,或真正了解人性。
对于中国人来说,松下电器的名字我们都不会陌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电视上就出现了松下的广告,松下电器是松下株式会社的下属子公司,作为会社的导航者的总裁松下幸之助,他是怎么识人用人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关东大地震那年年末的一天,松下先生走进一家工厂的锻冶车间,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个子师傅正在开着车床,便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我是××工厂的,借用一下车床。”他回答。这人留着长发,看上去不像是锻冶车间的工匠,乍一看倒像是搞美术的学生。××工厂是松下的委托加工厂,按双方的约定,如果对方有紧急的修理业务或用车床时可以随时使用松下的锻冶车间。这个年轻人遇上了东京大地震,来大阪求职,说是最近刚进了××工厂。观察了一会儿他干活的样子,松下觉得他手脚麻利,动作在行,有熟练的技术。几天后,松下见到××工厂的老板时问到了这个青年人。“那人不行,不满太多,对我厂里的事情这啦那啦的净是意见!”听到这话,松下觉得很有意思,马上就把那个青年叫来聘用了他。这个22岁的青年就是后来的松下副社长中尾哲二郎。
在之后的企业发展中,是副社长与松下幸之助风雨同舟,共同开创了松下株式会社的荣光。
想一想,如果当初松下先生听那位厂长一说,也觉得这位青年吹毛求疵,那还会有今天的松下集团吗?
识别他人、甄别事物,不能被第一印象蒙蔽而求全责备,抛去第一印象的枷锁,摘下有色眼镜,用你自己的眼睛看人、看事,才能正确审度一切。
有很多人都是非常感性地一次就把对一个人、一件事的答案想好,很长时间都不会改变。还有的时候,我们评价另外一个人,仅仅凭借的是其是否对应自己的个人口味,因对方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对其做出否定的评价,或因其在某些方面与自己合拍就全面肯定他。
要成就非凡的事业,必须先具备非凡的眼光,那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一再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看一个人要看他的能力,看他能够为公司做多少贡献,而不是在一两次接触之后,就给人家“盖棺定论”,这样常常会把英雄当成了狗熊,失去了提高自己或者发展自己的机会。
对不了解的事不可妄下结论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智甚至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做出错误的判断。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第一眼看到的往往并非真相,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你第一眼就看走了眼,你就很难靠近真相了。
萨穆·蓝沙博士这样说明看的心理过程:“大多数看的过程都不是经由眼睛所造成,眼睛的作用像手一样,它们‘伸出去’,抓住无意义的‘东西’,然后带进脑子;脑子又把这些‘东西’转交给记忆,等到脑子用比较的方法去解释以后,你才真正‘看到’东西。”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看见他四周的力量和光明。你不见得每次都能把眼睛带来的信息,透过心灵过程适当地予以过滤;你常常只是“看了”却没有真正“看见”;你虽然接受了实体的印象,却没有抓住它的真正内涵。
这时你应该把你的心灵视觉检查一下。心灵的视觉也像肉体的视觉一样会扭曲变形,当它发生这种现象时,你就会在错误观念的迷雾里瞎摸,跌跌撞撞、东倒西歪,无意中伤害了自己和别人。
肉眼最常见的毛病是两种相反的极端:近视和远视。它们也是心灵视觉两个主要的扭曲现象。
心理上近视的人很容易忽略远处的物体和发展,只留意手边的问题,却不计划未来,因此看不见可以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心理上远视的人则容易忽视自己面前的机会,看不见自己身边的良机,只见到与目前无关的远景,不肯按部就班地走,只想从顶点开始,因此,在学习观察的过程中,要同时培养近的眼光和远的眼光。一个人如果懂得如何仔细观察眼前的东西,那就在认知能力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许多年以前,蒙大拿一个小镇达比的居民,习惯地观望他们称为“水晶山”的山。
这座山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常年经风雨侵蚀,结果山坡上露出一条条微微发亮的水晶矿脉,看起来像岩盐似的。早在1937年,就有一条水路直接穿过露出矿脉的地方。但是一直到1951年,才有人不嫌麻烦地捡起一块发亮的东西仔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