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集团把产品的质量和信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集团总裁南存辉对此有着始终不懈的追求,这体现在:正泰集团有着近500人的质检队伍,每个人都牢牢地守着质量这道关口。几年之中,先后有7名经理级人员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惩处。有位受到停产整顿处分的下属公司经理是南存辉的亲戚,被惩处后很委屈,辩解说:“我的产品质量虽然达不到内控标准,但也并不比本地同行差。上百元的产品利润已经降到了3角钱还不准卖,这一停产、退货,算算几千万的产值要损失多少!”南存辉对此却并不退让,正色道:“这算是什么话?这个认识有问题。我们要创的是世界名牌,质量停留在本地水平能出世界名牌吗?”
1993年12月,正泰集团一批产品要出口到希腊,这是该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口欧洲市场。然而就在产品装箱上车,准备运往港口时,南存辉赶到了仓库,要对产品进行最后一道检查。检查发现产品外观色泽上有些差异,而其他方面均符合质量标准,但南存辉还是皱起了眉头。工作人员看到南存辉的脸色不对,害怕他按照惯例又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于是就想作一下解释,但南存辉却挥挥手,不容解释地果断下令:这批货不能发,所有产品全部开箱检查,直到没有一点问题为止。负责运输的经理急了,提醒南存辉:这样一来就要耽误船期,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外方会提出索赔的。南存辉一言不发,只是冷脸站着。在场的人知道他的脾气,只好按他说的做。计算的结果是船期一定会耽误,对此南存辉毫不迟疑,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空运!”他的话音未落,大家都惊呆了:如果由海运改为空运,这批货非但赚不了钱,而且还要亏损80万人民币。但南存辉还是这么做了。
这件有关产品质量的事,对正泰集团公司的员工来说很快就过去了,但对南存辉来说却常记在心间。在一次公司千人质量动员会议上,他再一次举了这个例子,并且响亮地说出让公司和社会都为之振奋的话:“我们宁愿少得一个亿的产值,也不能让一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
建立起我们个人的信用,建立起我们每一个公司的信用,建立起我们民族的信用,最终才能建立起我们国家的信用,才有人愿意同我们做生意,我们才会有我们国家自己的名牌,才不会发生他人的商标贴在我们的商品上再卖给我们的悲剧!
信用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工程,但是信用的丧失只在瞬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定的耐心,要悉心地培育,不是说时间的积累就是金钱的积累吗?那就让时间对我们的人格进行考验吧,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好。谁耐不住时间,谁就将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
懂得空手套白狼
初下商海,没有资金的情况任何人都可能遇到,这时我们就要学会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这种借船出海的智慧,就是“空手套白狼”。
连续3年荣登全国洗衣机产销量榜首的合肥市荣事达集团,从一个集体小企业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一流大企业,靠的却是借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提到“借别人的钱”,你一定会对企业家陈荣珍佩服不已。他的确有一条发展企业的诀窍:用“空手套白狼”的办法发展企业。
企业初创时期,与许多刚成立的小厂子一样,最大的困难是发展企业的资金问题。但是陈荣珍成功了,这是他头脑中正确观念的功劳。1986年,陈荣珍来到荣事达,即当时的合肥洗衣机总厂,当时这个企业资产不过300万元,企业效益极差。陈荣珍在经过一系列市场调查论证之后,作了一个惊人的决策:用固定资产306万元抵押贷款2700万元,贷款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900%,这个大胆的举动遭到众多非议。陈荣珍的这一决策绝对不是出于他一时的冲动,在当时市场处于短缺的时代,只要投资项目选得好,产品获利强,还贷是没问题的。陈荣珍力排众议,坚定地实施自己的决策。事实证明了陈荣珍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次高风险的投资,给荣事达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陈荣珍拥有企业家的魄力,他的预见性很强,新引进的生产设备迅速形成了生产能力,投入市场后产品供不应求。荣事达在短短几年里就迅速还清了债务,并且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荣事达虽摆脱了贫困,但要想发展,还需要许多后续资金。企业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陈荣珍的决策是可以体现这一点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能再走高比例负债的老路,否则,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1993年,陈荣珍果断地决定将现有企业49%股权出让给港方,获取资金1亿多元。转而他又拿这l亿元与日本三洋公司合资建厂,再引进1亿多元资金,使公司资本在两年内翻了两番,实现了几何级数扩张。陈荣珍称得上商界的高手,第一种方式是他“借”银行的钱,成功地发展了荣事达集团,使企业摆脱了困境;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市场竞争阶段,他能够坚持按头脑中正确观念的指示行事,结果成功地运用转让股份,使荣事达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俗话说,在商言商。商界中的一些事情让局外人难以理解。荣事达摆脱了贫困,接着又由“转让股份”获利不菲。后来,陈荣珍决定把以前给香港的股权买回来,将其股权卖给美国商人,再次吸收8000多万美元。在这次股权交易中,陈荣珍又为荣事达的发展出了一份力,使其大获一笔。陈荣珍借别人的钱发展企业是灵活的:他卖股份是为了更好地买,买股份是为了更好地卖,在股权的买卖中,荣事达的资产不断地增值。
经过一番努力,荣事达集团发展成为拥有22亿元资产、11个子公司、7100名员工的全国知名的大型综合家电企业集团。纵观荣事达集团的发展,不难看出,陈荣珍提倡的“借别人的钱发展”的战略观念是正确的,他那种“空手套白狼”的策略也是极其成功的。
所以,我们要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就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要能够容人,要能够容忍他人的资本进入自己的事业中来,这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越大它就滚得越快,它就越容易滚大。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他人的金钱进入了我们的事业,我们的金钱增长得也会更快;他人的金钱进入了我们的事业,他人的智慧也就进入了我们的事业。博采众人之长,兼收并蓄,我们自己才会不断地长大。
利用明天的金钱办今天的事,我们一定要有远见,要把眼光放远,只看眼前的困难,我们可能就会被眼前的事情所羁绊,一事无成;利用他人的金钱办自己的事情,我们一定要会驾驭,要把胸怀放宽,只看到他人的缺点,我们就会犯一叶障目的错误,坐失良机。
借船出海,只要我们有信心,鼓起生命之帆,摇起智慧之桨,撒下收获之网,我们就一定能够满载而归。
经常保持危机感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旦江山打下,有人就会盲目乐观,急于享受,从而放松了警惕,等到大难降临,才如梦初醒,到那时再想行动则为时已晚,因此,要想留下财富,忧患意识不可丢,一定要居安思危。 2000年新世纪伊始,在“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在20%以上的时候,任正非发表《华为的冬天》,预言“冬天”将会来临,告诫全体员工要居安思危。
眨眼之间,“冬天”说来就来,2001年由于中国电信分拆及产业重组,同时欧美电信市场迅速饱和,致使国际光纤通讯产品大量涌入我国,使国内光纤通讯市场缩小许多,华为公司本打算传输产品销售额200亿元的计划落空,最后缩减为80亿~90亿元。
从华为公司内部情况来看,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和规模扩大,内在的组织管理矛盾日渐突出,以反官僚化为核心内容的组织变革问题也越来越紧迫。
如何按照《华为公司基本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网络式组织结构,彻底地进行激励性工作再设计,在操作层面是一个巨大工程和困难的问题。从实际运作过程来看,华为公司的二级矩阵结构存在两条权力线,这实际上很容易陷入双重两难困境:项目经理对项目运作承担着责任,而不完全拥有项目资源,这就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有时反复做一件事但却没有时间把事情一次做好”的情况。
当然,“华为的冬天”实际上并非只是华为公司的冬天。正如在《华为的冬天》最后,任正非指点江山地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那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
危机会不知不觉地到来, 财富所有者应经常保持一种危机感。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一个成功者都经过严重的危机,有时是突如其来的,有时是“四面楚歌的”,如果缺乏危机感,财富就可能在危机中消失。
总之,要做一个真正的财富拥有者,如果没有树立危机观念,要不了多久,你的财富就将荡然无存。
即使你已经拥有了巨额财富,你也应该始终保持危机观念,你要始终感受到来自你的竞争对手的压力,旧的竞争对手被你打败了,还会有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地涌现出来,所以,无论你已取得多少财富,获得多大成功,危机观念也不能丢,唯有如此,你的财富才会不断增长。
彼此合作可以双赢共胜
做生意要注重“和为贵”,并不是时刻都要与人竞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俗话说“和气生财”就是这个道理。
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人银行家李文正喜欢阅读中国古籍,常把一些中华传统思想文化运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他在和其他企业家谈判经营时,把“和为贵”的思想应用其中。
他认为:“做生意,眼光要放远,争千秋而不计较于一时。”如果“双方为利争斗,生意就不可能长久”。所以他主张双方谈判不一定要分出胜负,而应皆大欢喜。正是在这种“共赢理念”的指导下,李文正与印尼民族、华人及外国金融银行家有广泛的公私交谊,合作良好,事业也获得急速发展。他最先经营的一些进口业,就是和朋友合资的。1960年,他最先转入银行业时,也是和几位福建华商合资合营的。1971年,他与弟弟李文光、李文明、华商郭万安、朱南权、李振强等共同集资,组织了泛印度尼西亚银行。
从1973年9月至1974年11月间,李文正领导泛印银行和印尼中央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十几家各国银行、财务暨企业公司联合组成印尼私营金融发展公司。同时,泛印银行和瑞士富士银行、日本东京富士银行有限公司、美国旧金山克罗克国际开发公司、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及印尼多国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组成国际金融合作有限公司,从事国际性的资金融通和企业投资开发等业务。后来,泛印银行又和法国皇家信贷银行答应订货款及技术合作协定,引进法国长期低利信贷,协助印尼工业建设及国内外贸易的拓展。他在短暂的五年内使泛印银行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一大私营银行。1975年,李文正应邀担任林绍良的中亚银行董事总经理,很快使该行跃居首位。此时,他独资创办了力宝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一方面和美国斯蒂恒斯金融公司联营一些金融企业;另一方面又和林绍良家族各出50%的资本组成力宝集团,共同联营另外一些金融企业。通过这两个集团的联营,不仅使李文正和林绍良的合作更加紧密,而且成了印度尼西亚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金融财团。李文正已成为印尼仅次于林绍良的第二号著名华人银行家。据估计,他的资产已达40亿美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