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解码电视湘军
3293800000077

第77章 后记:倾听魏文彬(2)

因为是湖南广电的旧员工,我有机会软磨硬泡。在众多新朋旧友的帮助下,老魏最终默许了我的“揳入”,同意我列席一些会议和活动,并且答应抽空深谈,直至一度完全敞开心扉,讲述了他主导湖南广电两轮重大改革的心路历程和他的家族故事。

完全敞开心扉的魏文彬是一个迷人的讲述者。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是一个谈话的艺术家。何炅有一个说法验证了我的看法——他经常主持湖南卫视的大型晚会,每一次晚会都要至少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次彩排的时候,他都会去找魏文彬,对他说:“魏老板,麻烦你把这个故事给我讲一遍。”一个别人讲来平平淡淡的故事,魏老板一讲,就会变得意味无穷。他会调动你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去感受这个故事的一切,于是这个故事会浸入你的骨髓。

当我开始来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人问,那会是一本什么体例的书呢?我不假思索地说了两个字:倾听。这是一个很不标准的答案,带有典型的记者思维印记,它是我几乎出自本能的一个反应。我从事新闻工作很多年,采访过大量人物,其间还有若干年,是在《东方之子》专攻人物访谈。倾听与追问,是那些年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词,以至于不知不觉在生命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老魏恰恰是这样善于讲述的一个人——我非常乐于承认,倾听魏文彬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美好际遇。因为这样的一个采访者和这样的一个被采访者,读者会发现这本书的很多地方颇像电视节目文本,其中包含大量类同于电视采访同期声的直接引语。

《东方之子》的工作手册中,曾经这样表述过栏目的选题遴选标准:“对以下几种人我们要趋之若鹜——一、重大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他的行为具有正面的影响以及可供许多人分享的独特体验。二、与当下国计民生、社会热点有重要关系的领域中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专业影响、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人生经历能引起公众对其人生历程、内心世界、发展技巧的广泛兴趣。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四、社会热点话题的直接相关者或最佳阐释者,他的专业积累或独到体验决定了他对于此话题的权威性。五、有卓越的社会影响,独特的人生经历,而且个性鲜明,表达充满魅力,让整个访谈过程高潮迭起。这样的人,可遇而不可求。”

老魏是典型的第五类。单就表达而言,他已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采访对象。事实上在采访他的过程中,我常常为身后没有摄像机的跟随感到遗憾。

有一次他讲老屋的一棵树:

“老屋的当头,我不是讲有一蔸四季常青的珠米树吗?树冠撑开,像一把大伞,密密匝匝的树叶,远远望去幽深幽深的,不知道有多少只鸟在里头做窝。一下雪,一夜之间,珠米树变了样子,每一片叶子上面都结这么厚一层冰,不是太厚,又有那么厚,然后所有的叶子都这么洋洋地吊着吊着,微风一吹,叶子和叶子之间,冰和冰之间,轻轻碰撞,叮叮当当……那种美妙!我就傻的啊,傻在那里。这个叮叮当当的树枝里面,有时候又冒出来一只小鸟,蹦蹦跳跳,唧唧喳喳……”

他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声音表情)配合着他的讲述,让你不由得屏气凝神,仿佛生怕惊飞了叮叮当当的树枝里那一只唧唧喳喳的小鸟。

又有一次,他说起老屋抓不着的月亮。

“我在那个老屋里长到十七八岁,我对我那个老屋,一辈子魂牵梦绕。那里有跨不完的门槛,有翻不完的书,有抓不着的月亮。我小时候住的那个吊脚楼边,有一蔸枇杷树,枇杷树的枝丫上老是挂个圆圆的月亮,亮亮的,白白的,乖得不得了。我就要我的奶奶给我把月亮拿到家里来,可是奶奶说,幺儿,月亮就是在那里的,拿不过来……”

他停了一下,脸上露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接着又说,金鹰城是他的第二个老屋,这里也有跨不完的门槛,也有翻不完的书,也有抓不着的月亮。我忽然觉得,他所说的月亮具有某种象征意味,于是试探着问道:“这里,您抓不着的‘月亮’,是什么呢?”他稍感意外,愣了一下,竟脱口答道:“是雷石东,是默多克。”

这是令人惊喜的互动,精巧得不像即兴的问答,却像精心设计的台词。

但他并不总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采访对象。他有时像诗歌和散文一样优美,有时像哲学家一样富于启迪,但有时,他也是一个“话语恶霸”。他终究是极为强势的一个人,有时不免“恃强凌弱”,令人难堪。

2006年,《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徐琳玲去采访他,作了一个封面报道《电视巨人魏文彬》,开篇即写:“这是我不长的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他不断地质疑我采访的意义、所提问题的价值。无论抛出什么话题,他都以一种缓慢低沉的调子、柔和的湖南口音给予否定,并不断地纠正我的问题。这比咄咄逼人、口气强硬,更能敲打提问者的职业自信。”

我可能比她更不幸,缓慢低沉的否定和口气强硬的“敲打”都遇到过。

有一次谈电广传媒的上市,那是他“无中生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典型案例。

“如果当年上市不成功,湖南广电会是怎样的命运?”“不堪设想。”

“但当时能否上市你毫无把握。”“毫无把握。”“那你的勇气和信心来自哪里?”

“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问话,”他毫不客气地责备道,“你的勇气和信心是从哪里来的呢?以前别人这样问我,我就翻起眼睛朝他看看。这是任何一个奋斗者都说不清的呀。如果一个事他知道百分之百一定能成的话,那我就觉得没有太多的价值。这个中间就是有分析,有判断,有冒险,因此才有价值。”

他责备了我的问话,我却觉得他给出了一个精彩的回答,于是小小地反击了一下:“谢谢,我觉得您的精彩回答让我的问话有了价值。”他翻起眼睛朝我看看,不吭声。我有点胡搅蛮缠地继续说:“但是这件事确实有失败的可能性。”“我想都没想。”他不以为然地答道。“你从不考虑失败的可能吗?”

他再次翻起眼睛朝我看看,面容严峻,再次对我的问话露出责备之意。他的秘书赶紧接话茬儿打圆场:“想了的话可能恰恰就搞不成了。不想失败就不会预留退路,没有退路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一条道走到黑了,可能忽然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