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3295700000007

第7章 做好主题宣传 壮大主流舆论(1)

胡孝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主题宣传,宣传部门积极组织主题宣传,主流媒体大力开展主题宣传,先后推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促进和谐”、“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等主题宣传,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找到一个新载体、好抓手,也为新闻宣传工作增添了一个重点、亮点。

一、关于主题宣传的基本认识

主题宣传,是有“主题”的宣传,是对“主题”的宣传,是以特定“主题”为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重点的新闻宣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以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决策部署为主题,集中、连续开展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其特点是:围绕主题,分专题进行报道;精心策划,成系列隆重推出,力求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上下贯通,理论政策宣传与实际工作经验虚实结合,主题思想与新闻要素有机统一。这就是主题宣传的基本定义,也是主题宣传的主要特点。

主题宣传同典型宣传、成就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一样,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区别在于报道内容、报道对象、报道重点有所不同。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就要统筹协调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主题宣传近几年兴起和流行,是新闻宣传战线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崭新实践,对于更好地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动员和激励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一)主题宣传是传达党的主张的重要途径

新闻媒体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工具,是联结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把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的重要任务。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党的理论发展也不断开辟出新境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如何迅速让这些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是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认真总结过去大型系列采访报道的经验,提出用主题宣传这种新方式、新办法,分专题、成系列地对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和重大政策进行集中、连续宣传,组织新闻媒体深入细致地阐述和解读,把道理说充分、把内涵讲明白,使党的主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以来,新闻宣传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促进全党全社会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从2007年10月开始,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在重要版面和时段集中推出《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高举旗帜、科学发展》、《说句心里话》三大专栏。其中,《高举旗帜、科学发展》专栏既全面展示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又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说句心里话》专栏则着眼于民生视角,让新闻当事人直接站出来说话,充分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十七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和对贯彻落实十七大政策的殷切期盼。《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专栏刊播大量具有权威性的解读文章,深入阐释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把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主题宣传是推动实际工作的有力手段

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到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这中间有一个理解精神、结合实际、转化为现实的复杂过程。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新闻报道,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政策贯彻落实好,从而推动实际工作取得进展。推出主题宣传,就在于它能够迅速掀起宣传高潮、营造浓厚氛围,把零散的、分散的报道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起来,在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推出,使之变成多角度、系列化的主题宣传,壮大主流舆论报道,形成政策宣传的声势和规模;在于它能够连续不断地推出先进典型,系统地介绍各地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典型事例、先进单位为全国提供大量可以学习的榜样和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立标杆、树目标的方式推动各地各部门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于它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推动力,借助持久不断地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让人们在比较中找到差距,在对照中明确方向,从而激发旺盛的斗志和干劲。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主题宣传之所以引起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应,就是因为紧密结合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实际,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实际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2007年,中宣部组织中央新闻媒体推出“节能减排”主题宣传,大力宣传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刊播解读文章,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出台的来龙去脉;刊发评论员文章,宣传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消息、综述等多种形式,报道各地各部门推动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强舆论监督,对个别地方盲目追求豪华、浪费电能的现象进行曝光批评。这些报道形成了强大舆论声势,有力地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三)主题宣传是动员组织群众的有效方式

任何好的政策措施,只有真正赢得人们的理解,并切实转化为自觉认识和实际行动,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作用。新闻媒体必须通过生动鲜活的报道,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党和政府政策措施,增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之所以推出主题宣传,是因为它能够赢得人们的广泛理解,通过集中、连续的宣传报道,把改革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讲清楚,把政策措施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讲透彻,从而引导群众深刻理解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举措,吃透精神、掌握实质;是因为它能够争取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集中、连续的宣传报道,把政策措施中有关群众利益的安排讲明白,用生活中的变化、事实,深入浅出地阐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让人们在充分理解政策的基础上大力支持中央的政策举措;是因为它能够动员社会的积极参与,通过集中、连续的宣传报道,让群众充分了解其他地区的具体做法,在统一认识、激发智慧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主动行动起来,自觉地投身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2006年“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中,中央媒体围绕社会普遍关注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30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和分析解释,具体生动、入情入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专题中,中央媒体正面回应境外对我国装备行业的批评质疑,播发了《冲击世界装备技术巅峰》、《中国制造需靠“中国脑”》等60多篇重点报道,用沈阳机床、华中数控等先进企业的创新成果展示我国装备行业自主创新的显著成就,推动广大企业积极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断壮大市场竞争力。

(四)主题宣传是形成舆论强势的重大举措

现在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媒体对象化、分众化带来了社会舆论的“碎片化”、离散化,使舆论态势变得空前复杂。我们整合各种传播资源,集中开展大规模、持续性的主题宣传,正是着眼于在社会舆论多元多变的情况下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主流媒体集中开展主题宣传,倾力打造出一批富有社会影响的名牌栏目,可以很好地将主流声音传播开去。大量的报道通过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转载和传播,主流声音得以不断地放大,并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总之,重大主题宣传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形式。主流媒体要肩负起反映党和国家主张、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就要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不断深化对主题宣传的认识,不断推动主题宣传实践。

二、关于主题宣传的策划组织

主题宣传作为重大的新闻实践活动,几乎包括了新闻宣传的所有流程和各个环节。从策划组织角度来说,可概括为五个“化”。

(一)内容设计专题化,突出主题宣传的针对性

策划主题宣传就要将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政策措施中的关键内容分解成若干专题,分别进行深度报道和具体阐释。“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2005年,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主题,分专题、分阶段地展开报道,先是推出“东部新跨越”、“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等专题报道,随后推出“区域协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专题报道,既有对实际行动的生动展示,又有对典型经验的系统总结;既有立足全局、视野开阔的全景式报道,又有以小见大、动感很强的现场短新闻。

(二)报道推出系列化,体现主题宣传的纵深感

组织策划主题宣传,就要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动具体的事例,多层次地揭示重大理论、重大政策的思想意蕴,多侧面地展现重大理论、重大政策的巨大力量。这就决定了主题宣传是持续性的展开过程,是系列化的报道形式。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宣传活动,全年分五个阶段推出系列报道:第一阶段,集中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突出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新思路新举措;第二阶段,组织新闻采访团赴各地进行大规模集中采访,主要反映地方的实际工作;第三阶段,集中刊播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同志访谈文章;第四阶段,统一推出系列政策解读文章;第五阶段,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这五个阶段,次第推进、有序展开,形成一波推一波、一浪高一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