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记录南广
3295900000014

第14章 党建工作(2)

第二,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国际传播系总支党员在学习中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想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不折腾,不懈怠,尽快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教学的良好局面。广播电视系总支、艺术传播系总支教职工党员在学习中结合本职工作加深理解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的内涵,使“一切为了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新闻传播系总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学习认为,“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学生为本,具体说来应该包括三层内容:一是要以学生根本利益为本;二是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三是要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实惠为本。艺术设计系支部党员联系本系教学实际,着重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他们通过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结构的集中讨论,提出本系培养人才应符合“开发、创新、合作、沟通”的基本要求。媒介管理系总支教职工党员结合本系提出的“教材系列—案例系列—品牌系列”三步走“蓝海战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理解。

第三,进一步增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信息技术系总支在安排学习活动的同时,还成立了七个调研小组,对教学、招生、学生工作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新闻传播系总支学生党员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关注自身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语言传播系总支毕业年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联系各自的求职实际,深切认识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密切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

各总支(直属支部)学习调研活动各具特色、富有成效,有的举办理论学习专题讲座,有的组织观看学习教育文献片,有的开辟学习实践活动网络专栏或设立征集意见信箱。通过结合各种形式的专题学习,不仅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坚持了“边学习、边调研”的要求,而且营造了全院上下“热议科学发展、共谋科学发展”的浓郁氛围,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宣传工作

2007年9月,为进一步规范学院宣传报道工作,突出传媒类专业院校的特色,南广学院成立了新闻中心,院长办公室副主任龙小农任主任,下设专职人员一名。

2007年10月,南广学院电视台成立。新闻中心将校内四个媒体:校园网、院报、广播台、电视台正式收归旗下进行统一管理,新闻中心老师唐颖任校园网主编,新闻传播系老师谢蓓兼任院报编辑主任,院团委老师丁帅任广播台指导老师,广播电视系老师董超任电视台指导老师。

2008年6月,新闻中心加入两名新成员,由曹静担任院报流程编辑,李元临专职负责图片、图像及相关资料留存工作。

校内四个媒体的发展情况如下:

1.校园网

2007年8月,校园网开始酝酿改版。2007年11月,新版校园网正式推出。新版网页包括学院门户网和新闻网两大部分:门户网即学院官网;新闻网为专门的新闻发布页面,包括南广新闻、系部传真、合作交流、视频新闻、图片新闻、菁菁校园、南广讲堂、专题新闻、大师风采、学子之星、南广学术、媒体南广、图书南广、传媒新闻、传媒研究、时政聚焦、南广视角等17个栏目。

2007年12月,新闻网面向全院学生开展首轮大规模招新,组建了一支120人的学生采编队伍,并有计划地开展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工作。组织建设方面,新闻网设置了新闻、摄影、专题、文体、技术、企宣、办公室等七个部门。其中,新闻部和摄影部负责学院重大新闻的图文报道;专题部负责人物报道、专题页面的内容原创及编辑工作;文体部专门负责校园体育及文艺活动的报道;技术部负责专题页面的制作及网站维护;企宣部负责新闻网的品牌推广及外联活动;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制度建设方面,配合招新及队伍建设,新闻网出台了例会、值班、考勤、奖惩等制度草案,下属各部门也出台了各自的制度草案。新闻网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

这一时期,新闻网最显著的变化是加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周新闻发稿量基本维持在70条,最高近百条,院级重要新闻实现当天发稿;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地震报道期间,很多消息在发生的当时,采访记者就通过手机将现场情况传回,然后即刻编辑上网,有效地发挥了网络媒体的特色和作用。网站记者发稿数明显高过各系部提供的新闻数,平均占到周发稿量的80%。专题内容覆盖面得以拓宽,除学风建设、绿化、建设节约型校园等学院阶段性重点工作外,“南广杯”足篮球赛、读书文化节等学生活动也开始被制作成专题,增强了新闻网工作人员的可看性。

2008年4月,新闻网第一次全体大会召开,院党委宣传部和新闻中心领导应邀出席,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总结成绩,查找问题,提出要求,极大地振奋了新闻网工作人员的士气。

2008年11月,新闻网第二轮招新,同时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内部调整,将新闻、文体、摄影三部合并,成立新闻大部,下设文字记者组和摄影记者组,并实行两组捆绑采访工作制,确保新闻有文有图,增强可看性。调整后的专题部下设人物组和评论组,除特定专题外,固定负责“大师风采”、“学子之星”和“南广视角”三个栏目。将企宣部和办公室合并成立综合办公室,下设策划、行政两个组,分别负责新闻网的形象推广和日常事务。与此同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原有学生队伍进行考核和精简。招新与内部调整的配合,使新闻网顺利实现了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转变,使各部门职能分工更为细致明确,职责到人。

2.南广学院报

2004年12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报》(以下简称《南广学院报》)创刊号出版发行。当时的《南广学院报》是4开8版,黑白印刷,报头套红。创办《南广学院报》者是原新闻传播系主任、现任教务部部长金梦玉,《南广学院报》自创刊始一直都由新闻传播系承办。当时,金梦玉和来自校本部的老师、时任《南广学院报》编辑主任张志华在〇四级学生中公开选拔了15名记者、编辑,从报纸的版面大小、版式设计、创刊号主题策划到内容采编,对他们进行一一指导。创刊号的出版相当不易,如何获得刊号,如何找到合适的印刷厂,如何进行排版等都是金梦玉老师和当时《南广学院报》的同学们需要解决的难题。经过半个学期的辛苦努力,第一期《南广学院报》最终与师生见面。

《南广学院报》现为半月刊,4开8版,全年共16期,印数4000份,读者覆盖南广学院及江宁大学城高校及科学园管委会、大学城管委会,现设有要闻、视点、人物、资讯、文苑、艺海、专题七个版面,各版内容侧重角度不同:

一是要闻版,内容涵盖了学校最新的发展动态、重大事件新闻;二是视点版,此为《南广学院报》最具特色的版面,主要由学生发表评论,内容涉及南广学院、国内以及国外的信息;三是人物版,主要刊登南广学院著名教授、杰出学生等代表性人物的信息;四是资讯版,主要为师生提供更多更新的服务资讯;五是文苑版,主要刊登师生撰写的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以及学生作品,是师生们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六是艺海版,每期围绕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文娱活动进行主题报道,例如摇滚节的介绍等;七是专题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题,从各个层面、各个视角报道学生的大学生活。

《南广学院报》旨在全方位地宣传南广学院的建设成就,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文化、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平台,成为南广学院对外宣传、合作、交流的窗口。

2007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报》编辑部成员一览:

2007年

主编:赵雪波

副主编:刘自雄

编辑主任:谢蓓

版面编辑:李劭强、武斌、杨奇维、梁迎梅、马缘园、李皓葳、黄璜、林立臣、沈艳、张文、赵前卫

2008年

主编:赵雪波

副主编:龙小农

编辑主任:张燕、谢蓓

版面编辑:李劭强、武斌、杨奇维、李浩崴、林立臣、沈艳、张文、赵前卫

2008至今

主编:赵雪波

副主编:龙小农

编辑主任:翟静宜、李劭强

指导老师:曹静、张文、李浩崴、刘晓来

学生责编:陈瑞华、黄洋、王秀廷、戚晓岩

2007年9月,《南广学院报》改版。对版面风格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色调由蓝色改为红色——编辑部对报纸的版式和内容要求明显提高,力争与专业媒体看齐,做到“期期有创新,版版有变化”。

2008年3月,《南广学院报》再次改版,将原来的服务咨询版改为资讯版,原来的专业教育版改为专题版,内容定位更加清晰,报纸服务功能加强。此外,原《南广学院报》正文一直采用小5号、报宋字体,改版后变为6号、报宋字体,尽量与主流报纸贴近,既节省版面空间,也在版面编排过程中增强了整体感和美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