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记录南广
3295900000029

第29章 学务工作(5)

4、发展期(2008年9月至今)

2008届毕业生是南广学院首届毕业生,共计826人,总计涵盖了21个本科专业。2009年,南广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达到2515人,是2008年的3倍。2009届毕业生才是南广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真正面临的挑战,代表着今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常态的开始。

面对新的形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相应岗位上补充了两名工作人员:郝慧和马志耕老师,改变了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结构,同时也增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力量。根据学院及部门领导安排,由学务部部长助理陈思蒙兼任中心主任,郝慧负责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管理及办公室管理工作,马志耕负责毕业生推荐、就业市场开发及对外联络工作。

江苏省2009届传媒类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于2008年12月5日、6日两天在南广学院顺利举办。本次招聘会参会招聘单位共94家,提供用人需求岗位近800个,参会的南广学院应届毕业生1800余人,其他院校学生300余人。

在这个发展期内,南广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从如下五个方面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规划了业指导工作发展方向:

(1)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

具体包括:就业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网站、手机、其他新媒体;就业信息传播途径终端化——手机短信平台;就业信息传播内容丰富化——就业电子杂志;就业信息传播渠道拓展化——就业液晶显示屏。

(2)大力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市场供需分析,塑造传媒就业市场品牌

建立就业市场基点——开发实习、就业基地;关系维护服务,如节日问候、项目开发、实习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等保持“通话”,汇聚点而成面;塑造传媒就业市场品牌——江苏省传媒类专业专场招聘会,汇聚点形成合力,形成拳头优势,形成惯性思维,形成品牌。

开发就业联系单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

(3)通过制度化建设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

资料制度化建设,文献资料的整理和保存,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承接性,从积累中找规律,循规律而创新,避免因人员变动而造成工作承接不便。

会议制度化建设,专题会议与例会相结合,专题会议出会议纪要,大小会议必须有会议记录,于细微处见真章。

考核制度化建设,协调监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课程制度化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形成完整完善的教育体系。

精神制度化建设,诚信、务实、服务、创新。

(4)将“保姆式服务”进行到底

继续加强对毕业生各项情况的统计,保持与毕业生及家长的紧密沟通,关注毕业生实习情况及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针对拿不到学位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的就业问题,要特别关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些同学的就业问题。

(5)加强区位就业分析,延伸区位就业支点

对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期望要进行关注和引导,用就业市场的数据分析结合毕业生的自身实际加以引导。使毕业生认清市场的真实情况,根据其自身情况引导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建设自己的家乡;引导他们到西部和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开创事业。在确保就业率的同时,努力寻找途径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

五、学院团委工作

南广学院共青团组织自2004年正式建立,五年来,在学院党委和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以“大楼、大师、大树、大器”的办学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在南广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团学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社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南广特色的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1、 第一届团代会(2004年10月)

南广学院建立不久,院党政领导立即着手进行共青团组织的组建工作。

2004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教学楼9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何光胜、学校部副部长周斌,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吕学武、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院长许学峰、廖祥忠,学务部部长战琦、总务部部长张继铁等领导以及各系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团代会。

丁俊杰校长助理致开幕词。何光胜副部长代表江苏团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对即将产生的第一届委员会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励全体团员青年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热诚为他人服务,同时对南广学院团代会的筹备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南广学院团代会的筹备工作创造了江苏省团代会的历史,在极短的时间内筹备了一个严谨而又卓有成效的大会。他把南广学院的这项工作称之为“南广速度”。吕学武校长助理、廖祥忠副院长就南广学院的共青团工作分别作了讲话,就第一届团委会在此后三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会议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基层团组织工作条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团总支考核条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团支部考核条例》等基本制度,确立了学院各级团组织的职能分工,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出席本次团代会的代表共91名、候选人17名。经过严格的选举程序,选举出南广学院共青团第一届委员会委员6名。随后,召开了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金北平、唐妮娜为第一届委员会书记和副书记。全会决定增补委员1—3名,报团省委通过后进行增补。

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期间,正值南广学院各项工作起步开拓的艰苦时期。所谓创业艰辛、筚路蓝缕。第一届委员会充分考虑到南广学院建校初期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认真贯彻“团中央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思想建团、服务立团、党建带团、作风促团、事业兴团”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团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充分调动、发挥了团员青年的积极性、能动性,显示出共青团组织的巨大活力,在学院多次重要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第二届团代会(2007年12月)

2007年9月以后,随着南广学院党务工作的跨越性发展,共青团工作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下,获得了新的突破,开创了新的局面。

2007年11月,南广学院第一次教工团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广播电视系辅导员芮琴同志为书记、图书馆叶云同志、总务部庄维同志分别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正式成立了教工分团委。教工分团委的建立,意味着南广学院共青团组织从组织结构上完成了对全院青年的完整覆盖,为南广学院第二次团代会的胜利召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07年12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召开了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的一次盛会。大会提出了新时期南广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光荣任务,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会还回顾总结了三年来南广学院共青团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紧密围绕“促学风、树校风、立新风”这一主题,研究了如何继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团学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新举措,号召全院团员青年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以及“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独立学院”的工作中做出贡献。

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1人)。当日,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9名)和第二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魏峰当选为第二届委员会书记,丁帅、芮琴当选为第二届委员会副书记。

根据南广学院第二次团代会提出的新时期南广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光荣任务,为了进一步全面、高效、创新地开展南广学院的共青团工作,学院团委在原来两个部门(组织部、宣传部)的基础上,增设了办公室、实践部、文体部、编辑部等几个部门。同年,先后建立了心理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四个直属学生组织,丰富了南广学院共青团“一体多翼”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团学组织体系建设,充实了自身的力量。

第二届委员会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不断强化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理念,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为己任,团结带领全院青年在学院各项日常工作中勇当“先锋”,在南广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发展中开创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