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296400000014

第14章 力图一超独霸的美国(1)

力图一超独霸的美国美国是当代最发达、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经过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于1783年11月摆脱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地位赢得独立。200多年来,来自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后裔经过艰苦的创业,在广袤的北美大陆上建起了一个发达的世界大国。美国的全部历史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既显示出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超过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总和的物质文明的巨大功绩,也充分展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残酷性和深刻危机。它的发展既具有一般资本主义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性。美国发展的特性就是“美利坚式道路”。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有几个特点对它的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形态,以及其民族特性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集资本主义之大成,堪称典型。研究美国不仅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认识作用和理论价值。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加入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再瓜分世界的行列,外交上标榜“孤立主义”,鼓吹“利益均等”原则,分获殖民扩张利益,但尚未进入世界政治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美国战后取代了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英国,成为超级大国,瞄准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在国际经济、政治与外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美国遇到了多种力量的挑战。20世纪末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单边主义的霸权政策不断膨胀。

第一节美国经济发展历程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最雄厚的基础在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从殖民地时期至今,美国经过了300多年的发展,现已建立起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管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今天的美国拥有现代化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不断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革命,并率先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自20世纪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后,它一直保持这一地位,二战后甚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从总体上看,美国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由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

(一)“西进运动”与美国农业的发展

美国早期的发展是以开发东北部的13个州为核心的。后来经过不断地圈占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对法、英及西班牙殖民地的购买,对墨西哥战争胜利后的大规模领土吞并,以及从沙皇俄国购买阿拉斯加,美国国土面积迅速膨胀,成为两洋之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其国内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它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发展导致了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于是农业机械和农耕技术得到了普遍推广。对农业机械的大量需求又进而刺激了制造业的进步,而且也推动了采矿、钢铁、冶金业的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输业的壮大。因此,“西进运动”是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过程,也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美利坚民族大融合的过程。19世纪末美国就成为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并逐步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

美国在19世纪初期开始其工业化进程,1890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已达到94.98亿美元,多项经济指标已远远超过欧洲老牌帝国英国、法国和德国而稳居世界第一。美国工业化的高潮是南北战争以后掀起的,这主要与三个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是南方重建。南北战争粉碎了南方奴隶主联盟,这既为美国工业化加速进行创造了适宜的政治环境,也彻底破坏了南方种植园的经济基础。把南方从为欧洲工业提供原料及市场的地区,改造为服务于国内工业需要并与北部经济融为一体的区域。

其次,是开发西部。对西部的开发不仅为工业品销售寻觅到了广阔的市场,也为农产品加工业找到了充足的原料,反过来又加大了对西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及铁路的建设。

最后,是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即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工业生产由机械化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作为这次科技革命最大受益者之一的美国,一战前就已建立起了以电力、电器制造、汽车和通讯业发展为主的第二代工业体系。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凌驾英、法、德之上,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开始成型。这也使美国成功地完成了其由一个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转变。

二、由工业大国到头号经济强国

美国从工业大国向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转变,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的。在此时期,美国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工业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也赶上或超过了英德等工业强国。

(一)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一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一战中美国成为身陷战火的欧洲各国的供应商,向它们提供粮食、原料,及其参战所需的大量物资和军械装备,这使美国的重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得到提升,其贸易顺差也因此不断扩大。

一战的爆发使以英镑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正当欧洲各国冻结偿付国际债务款项时,美国却利用积存的黄金储备继续支持其银行系统并如期偿付债务,良好的商业信誉确立了它的国际金融地位。从此,美国纽约取代英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并在一战后作为主要债权国而崛起。

2.20世纪20年代的“柯立芝繁荣”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飞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该时期经济繁荣的突出表现是美国的GDP和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创纪录的新水平。1919年美国GDP为742亿美元,1929年达到1031亿美元。同期工业生产总值也大约增长了53%,到了1929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8.5%。由于此时是柯立芝总统当政,所以此阶段被称为“柯立芝繁荣”。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信奉保守主义,推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繁荣的掩盖下滋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扭曲的高关税政策、疯狂的金融投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包含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直接导致了30年代的大危机。

3.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在美国,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筑业,都开始大幅度减产,工农业都面临着生产过剩的危机。美国的经济衰退加重了欧洲经济的萧条,欧洲的经济萧条反过来又加剧了美国的经济衰退,从而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

此时当选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决定使用政府强力来干预经济使其恢复。这是美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干预经济,虽然这与美国的自由传统相违背,但是罗斯福还是推行了他的“新政”。“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具体实施则是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四个方面着手。

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进而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势力,并开创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获取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地位的

巨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所有工业化国家,而在大战中唯一没有受到重创——从经济角度讲甚至得到强化——的工业化国家就是美国,美国正是借助二战实现了其世界大国的梦想。归结起来,二战对于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两个方面。

1.二战胜利造就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助其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二战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较小的,美国本土没有像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蹂躏,美国经济还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大量军火需求的刺激而急剧膨胀起来。战争的结果是德意日战败、英法荷等国实力被严重削弱,战后不得不接受美援。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把巨额游资和大量过剩商品输送到战争中变成废墟的欧洲,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国外市场和新的投资场所。使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处于优势。美苏对抗也有利于美国巩固其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军事强国,在很多国家或地方驻扎军队以维护其军事大国地位,力图实现美国在战后全球扩张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实力与地位也极大地膨胀了它的领导欲望。美国凭借战争而迅速强大起来的国力,为其登上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2.美国主导建立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布雷顿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个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的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国家中的22个国家的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确立。这也标志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式确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了用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比率原则,确认了美国规定的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固定比率;规定会员国货币对外的币值一律用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表示;规定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未经总投票85%的多数通过,不得变更。由于美国一家拥有1/5的投票权,所以事实上不经美国同意就不能改变。同时还规定各国货币同美元的汇率也不得随意更改。自此,美元成为了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其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也因此成为了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

(三)冷战时期美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这段时期内,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国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等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位,并实现了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高度现代化。第二,其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三产业开始兴起。第三,美国不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缓和了经济和政治矛盾。第四,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得到不断强化。第五,美国的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继续增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经济调整和发展时期

1945年底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经济从战时经济逐步过渡到平时经济。国民在战争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开始抬头,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军工技术也开始转向民用,这一切都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二战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受到重创,战后初期普遍感到物资紧缺,资金匮乏,这些国家的需求也推动着美国经济的急速发展。

2.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在经历了1953~1954、1957~1958两次经济危机后,从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进入了长达106个月的持续增长时期,这在美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在此时期,美国经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激光等新兴工业都在此时期获得长足发展。因此,此时期也被誉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3.经济低速运行与政策调整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美国经济步入了经济低速运行与政策调整时期。在1973~1974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结束了其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滞胀”阶段,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也于1973年3月宣告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