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3297200000019

第19章 即兴解说——训练目标:深入浅出 语清意明(1)

“解说”,是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准确介绍或说明,是一种经常运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当我们对有些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不太清楚时,当我们对有些事理的奥妙、变化、规律不太了解时,清晰明了的解说就相当重要了。

“解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主持人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之一。解说要说得清,说明要说得“明”,首要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是“解说”,懂得“解说”的功能、职责,懂得你所要解说的事物,懂得用什么方式将所要说明的事物、事理说得清楚明白。“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

一、即兴解说原则:诚信为本

解说是自己理解了说给别人听的服务性言语行为。自己理解了却故意说偏了,那不是解说,是“忽悠”人家;自己不理解,胡乱解说,那是对别人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解说的原则是“诚信为本”。具体地说:

第一,真实性原则。必须真实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应添枝加叶,随意夸饰,胡乱编造,不应过多地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第二,科学性原则。表述要条理清晰有逻辑性,要客观公正,符合事物事理固有的序列和规则,又兼顾人们的认识事物的习惯,找到最佳契合点;

第三,准确性原则。用语必须力求准确易懂,遣词造句讲究分寸,主观情绪的介入必须控制适度,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例话

宋世雄解说中美排球赛

现在是第三局,场上比分是4比2,中国队领先。现在梁艳发球,梁艳发勾手飘球,美国队打过来,单人拦网,好球,太漂亮了,美国队一传到位,排球比赛一传到位威胁很大,一传到位可以马上组织进攻。中国队预料到了,双人拦网拦住了,5比2……

现在场上比分是7比6,中国队教练袁伟民要求暂停。这场比赛中国队开始是4比2 领先,接着被对方连续追了上来。我刚才说了,这场比赛关键是网上的竞争,看谁能封住对方的进攻,削弱或堵截对方的进攻,并且突破对方的拦网,谁在这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取得胜利。一传到位也很重要,一传到位才能组织快速进攻。这场比赛一传到位率,中国队已经达到60%,但是一传失误或无功较多。什么叫无功?无功就是对方球过来,二传不能组织进攻……

宋世雄是我国著名体育解说员,他的即兴解说“造就”了不少球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汲取的经验和营养。他“说球”节奏迅捷明快,善于渲染瞬间的细节,既有中肯的评说,又有传神的幽默。比如,他在说到某位足球队员盘球过人的假动作时,这样说:“他的脚在球上面晃了个圈儿,好像是给对方划了个问号……”这是传神的比喻。但是他“说球”最突出的,还是科学性和逻辑性,是明朗的格调和语速极快的节奏。他说得很快,但快而不乱、连而不沾,用语简洁流畅,吐字干净利落、字字清晰,具有鲜明的直达性。

二、坚持“体育解说”的专业要求

当然,宋世雄的电视体育解说过于追求“快”是值得商榷的。解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风格,应注意观众口味的变化。但是前辈留下最重要的东西正在被抛弃,有些体育解说已经走样了。

例话

黄健翔的“疯狂解说”

2006年6月世界杯足球比赛期间,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黄健翔的“疯狂解说”引起轩然大波——意大利足球队在补时阶段获得了一个有争议的点球,黄健翔兴奋地高喊:“意大利不要给澳大利亚机会了,他们早该回家啦!”

后来意大利球员托蒂将点球罚进,黄健翔立即用“海啸音”狂呼:“伟大的意大利!意大利万岁!”……后来据黄健翔说,他十分讨厌澳大利亚足球队。

当晚,互联网上烽烟四起,不少球迷对“名嘴”滥用话语权的“渎职行为”十分不满。虽然第二天黄健翔就此向全国球迷道歉,但将国家媒介当做自我宣泄的平台,如此“自作聪明”的“恶劣的个性化”,在任何国家都是禁止的。

据报道,本次世界杯赛还出现了所谓“德版黄健翔”。当德国队对阿根廷比赛时,柏林奥林匹克球场解说员不停地重复:“女士们、先生们,德国需要你们支持……”以煽动现场气氛。虽然这样的“煽动”与黄健翔的“疯狂解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世界杯组委会立即提出严肃批评,因为国际足联早有明文规定:“球场播报员的解说立场必须是中立的”。第二天,柏林组委会新闻发言人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他将不再有机会在球场担任解说员了。”

我们处于文化多元时代,黄健翔的体育解说受到有些观众的追捧,对于这个解说事件也有网民表示赞赏,这不奇怪。但是,部分人偏颇的文化判断不是真理的全部。世界杯组委会对“德版黄健翔”的批评已经说明了一切。

国际足联规定“球场播报员的解说立场必须是中立的”,这也清楚地表明,“解说”就是“解说”,解说是一种服务,它的职责就是正确、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也是“体育解说”最起码的专业要求。我们天天讲“与世界接轨”,为什么在体育解说方面就不“接轨”了呢?由于这一届世界杯我国没有出线,黄健翔尚无接受世界杯组委会批评的“资格”。柏林组委会向世界宣布,他们那位解说员“不再有机会在球场担任解说员”,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警醒。

且不说黄健翔的“疯狂”是否是其“个性”使然,这很难说;即使是某种“个性”,主持人个性并不能等同于媒介的属性和定位,主持人个性不能凌驾于节目的个性之上;主持人有“个性”更不是把自己的癖好或倾向强加给观众。主持人的“个性化激情”不应该是恣肆张扬的、自我表现的矫情,主持人个性体现更不应是功利化的求奇、抢眼和“搏出位”。恩格斯对这类“恶劣的个性化”深恶痛绝,他说:“总而言之,这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

三、“解说”应该从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个层面:讲清“是什么”。例如介绍一个人物、一种现象、一个场面,传递某种信息等等,体育解说基本属于这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讲清“为什么”。例如介绍一种原理,揭示一种规律,说清一个道理,分析某个现象出现的原因等等。

第三个层面:讲清“怎样做”。例如讲清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一个程序性的操作过程,包括注意事项等等。

在解说时,这三个层面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相互组合、渗透,有时各有侧重,要根据语境的需要确定解说的重点。

四、增强即兴解说的易受性

为了保证即兴解说的易受性,要注意口语修辞,主要是:

第一,口齿必须清晰。“语清意自明”,口语解说,信息密集,吐字不能拖泥带水,必须字字清晰,声声入耳,让人一听就明白。同时,语气亲切实在,语调自然活泼明快,抑扬顿挫分明,让人听来不觉得吃力。

第二,注意重音和停顿。要把问题说清楚,一要突出重音,主要是区分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提示性重音和逻辑重音,将这些表达事物性状的修饰部分作为重音,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准确、更加深刻。

第三,把握解说节奏。解说性口语一般不宜说得过快,当然,也不宜过慢。说得过快,超越了人们理解的速度,别人就容易听不清,听不懂;说得过慢,别人听了就会昏昏欲睡。解说的语速节奏,要契合人们理解信息的速率。

解说的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如:下定义、作分类、作释义、抓特征、用比较、作分解、打比方、作列举、举数字、用图表、作类比、作描摹、举例子、引资料……这些方法可以在解说中交替运用。

第一节 简约性解说

简约性解说是指用比较简洁的话语,要言不烦、言简意赅地说明事物、解释事理。简约性解说是有实用价值的口语表达方式。在科学日益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对事物作出言必有中、一语中的的解释或说明,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时被人们看做是精明、干练的表现。

例话

简约性解说语用案例

例如1998年9月2日《焦点访谈》中,主持人专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李融荣,主持人的提问切中要害:“一般来说,要启动国家经济让它迅速发展的话有三个手段,一个是扩大出口,一个是扩大国内需求,还有一个是靠政府向基础建设投资来带动。那么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这三个手段各自情况怎么样?”在这里,主持人用简约性解说清晰地说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开始就切入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也体现了主持人扎实的功底。

再如“数学是什么”,这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但用简约性解说可以是: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一不可用数学来表达。’从这里我们知道,数学是科学的精灵,是科学王宫最神秘的宫殿。数学的内涵博大精深,数学的外延无所不在。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世界的钥匙。在许多科学革命中,都是以数学为其先导,都是以数学理论为其支撑,都是以数学计算为其保障……”

再如,在说到缺水问题时:“如果您听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只是国内人均水资源量的八分之一,缺水程度与沙漠地区的以色列相似,您会吃惊吗?如果您听说北京市去年洗车用水量相当于昆明湖蓄水量的总和,您会相信吗?节水和遏制北京市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

由此可以看到简约性解说的特点:尽量省略烦琐的说明,只用简明扼要的话,把事物的本质属性说得一清二楚。简约性解说强调思维的缜密,强调内部语言的组织,有时抓框架,有时抓关键,有时抓特征,有时抓本质,由于有了这个思维过程,在语出于口时,先将表达内容作一番筛选和提炼,快速斟酌、确定解说用语,话一出口就能对客观事物作出切中肯綮的说明。

解说概念,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属性,作出唯一正确的解释。但是,在即兴口语表达中,有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其本质属性全部揭示出来,这时可以用“释义”。“释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部分的揭示,比如,“偏见”就是偏向一方的见解;再如讲到“文学”,为了强调语言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作出释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二节 形象性解说

叶圣陶先生说“解说并不一定要板着面孔说话”,他主张运用形象化的表述方式,使解说更具体、生动感人。

形象性解说可以分为静态解说和动态解说两种。静态解说,要注意空间顺序和位置,讲清形态、方位和结构;动态解说要注意时间的顺序,即在不同时间中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体育解说就是典型的动态的形象性解说。此外,还有制作过程、事物变迁、发展历程等等,解说时须将时间推移的层次交代清楚。解说过程中注入的感情要符合受众的价值取向,含蓄一些,不宜过分渲染。

“说球”是对眼前的球赛做生动传神的解说。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解说员宋世雄的“快嘴说球”在上个世纪后期家喻户晓。在瞬息万变让人眼花缭乱的赛场,他边看、边听、边说,经常是看到即讲,分秒不误,句句紧扣、声声衔接,那是一种高难度的即兴口语解说。

例话

宋世雄谈“说球”

……早在14岁时,我就被张之老师有述有评、绘声绘色的解说迷住了。当时我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我就立志体育解说,做一个听众的耳目。为了使自己向这个“角色”靠拢,我春夏秋冬几乎每场不漏地收听张之老师的实况解说,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终于在1960年5月23日,我这不满20岁的幼稚青年,来到了我日夜盼望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体育比赛激烈紧张,波澜起伏,瞬息万变。体育解说员要在高度紧张兴奋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恰如其分地把比赛现场情况介绍给广播听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反应迅速、声音圆润,这是体育播音必须具备的条件。我刚开始练习时感到很难。说话快了就说不清楚,不是吃字就是打结巴;说话时间长了,声音又容易嘶哑。为了提高播音的质量,我用多种办法进行练习。

有时我一个人在空洞洞的房子里练习,走进一个会场我就练习描述会场布置、与会人员的表情等;有时跑到街头,望着过往的车辆、行人,嘴里就念念有词,训练快速遣词造句的能力;有时召集一群小朋友给他们讲故事,有时看一幅画就说起来,练习出口成章的能力……

到比赛现场作转播之前,我先把转播当中常用的术语背得滚瓜烂熟。比如“现在中国队前卫任彬在中场得球,他一脚长传把球递给右边锋从者余,从者余沿着右边线带球,对方后卫上来阻截,从者余晃过了一个人到了底线,突然一脚传中,张宏根在禁区里抬脚射门,球进了……”我天天练,一遍遍地说。去年我在日本转播七场世界杯排球赛实况,在20天时间里要熟悉九个队的一百多名运动员,比较困难。有些运动员的名字很长,语音结构也很复杂,转播时要说得快真有点“拌嘴”,但由于平时坚持背诵绕口令,做声韵母和声调的对比练习及气息吐字综合练习,所以不管赛况(如何)千变万化,我都能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