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3297200000042

第42章 即兴访谈——训练目标:互动和谐 言路畅通(3)

第六节 话语操作 把握规律

即兴访谈的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现场突发的话语冲撞和即兴口语的妙语连珠往往被视作是访谈节目最大的“看点”,但这种“即兴”又给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掌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访谈因变量的增加和随时出现的不可控因素而变得更趋复杂,谈话流程的随意、随机和言路多变会使一切的预先准备成为空谈,

因此,如何根据场合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是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语言表达要注意时机,适应时机。《论语·宪问》中“……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说的就是运用语言一定要把握时机,掌握“火候”。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因宜适变”主张、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变通适会”观点,说的也都是要根据不同的时机,做到适时、恰当。

另一方面,访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同采访对象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从完成节目制作的角度来说,主持人的话语是一种合理性操作。尽管存在许多的变量因素,我们还是要强调主持人话语出现的合理性、有理性,并从主持人话语的有理性归纳出话语操作的一般规律。

第一,切入准确,主线鲜明。

主持人的访谈切入点必须准确;对话主线必须清晰。主持人要始终把握访谈的“目标值”(语脉主线);应当运用适当的重复强化某种信息,控制节奏,或通过重复引而不发地推动话题的深化。

第二,把握语脉,接语到位。

准确切入话题以后,嘉宾与观众说的话,有时可能会比较杂乱无章,但是,主持人接语要简练到位,要控制冗余度,不能汇入无序的语流。面对众多嘉宾观众的七嘴八舌,主持人要听出语脉,适时为嘉宾梳理思路,在简练的归并概括以后,顺势提出新问题,推动节目的进程。

第三,及时归并,顺势深化。

主持人插话不能喧宾夺主,要适度得体,注意“量”的控制。适当的插话,是对现场话语的概括、评价、补充、引申、纠偏,同时还可以调节节奏。主持人的插话可以对嘉宾的话巧加点评;可以提炼矛盾,趁热加温;主持人的即时垫话,适度幽默,可以化解尴尬,融洽气氛;主持人的插话可以对各种观点适时罗列归并,顺势深化;有时可以适时打断,引入正题。

第四,顺势而问,步步为营。

访谈是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握语势十分重要。语势是话语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主持人必须把握这个趋势,及时顺势而问才能实现顺势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改变提问方式和角度,可以迂回切入,可以即时提示,就势推进(“能不能举个例子”)等,这样步步为营,才能渐入佳境。

例话

访谈节目话语操作案例

——在《实话实说》中

主持人(和晶):我听说很多单位不欢迎应届毕业生,说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不踏实,是这样的吗?

郑刚:应该说一个好的企业,都愿意用应届毕业生,而不愿意用已经在很多其他公司干过的人,很多企业是这样的。

主持人:你求职过多次,你说说看。

肖卫华:像我在深圳参加的招聘会,80%的企业绝对要求应聘的人是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

主持人:你们两人传出的信息很不相同,我听谁的呢?好吧,你先说说,你在深圳求职遇到了什么情况?

肖卫华:……

(简析:主持人归并性议论提炼出矛盾之处,并趁热加温以推动话题。)

——在《鲁豫有约·崔健,离不开音乐》中

主持人:你试过什么?

崔健:我试过双簧管、手风琴什么的,我还试过……后来……

主持人:(打断)你那时候喜欢音乐吗?

崔健:我觉得那时候喜欢,我记得我最早吹一个小号二重奏的时候……

(简析:这个打断,是此次访谈“目标值”的调控。)

——在《冷暖人生·大墙里的爱情》中:

主持人(晓楠):你说你怎么说的?

冉兴阳:打电话的时候就说了。

主持人:怎么说的?

冉兴阳:就明白告诉她,我说真特别感激你,很爱你。

主持人:她怎么说的?

冉兴阳:当时她就哭了。

(简析:主持人顺势而问,重复追问,隐蔽地推进访谈的进程。)

第七节 以听代说 穿针引线

艾丰先生曾提醒所有的采访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在实际访谈中,许多让人印象深刻、意味无穷的细节和内容,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那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是因为访谈双方必须有“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而“听”就是采访者表示对被采访者所谈内容的兴趣和关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非语言符号及其他途径进行交流,来表达我们的专心致志。这方面的内容已在“即兴听悟”中有所论及,此不赘叙。

即兴访谈中的“听”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访谈中的倾听本身也是问

采访者很多时候都是在默默地听,但沉默不等于没有信息量。沉默和倾听有时候会比进一步发问得到更多的信息。一个有用的技巧就是,在得到一个问题的回答之后故意停顿几秒钟,表达某种期待,这时对方会说出更多的东西。这就是穿针引线式的“默默而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新的提问点,闪现新的灵感,并在头脑中迅速拟出所要提的问题。主持人在听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从对方的表情、动作中揣摩他的心理,这有利于问话的进一步继续。

二、访谈中的倾听是为了穿针引线

“听”需要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采访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我们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采访者在倾听中可以随时判断,随时提炼,穿针引线地随时设计新的问题。

“无言也是美丽的”——这是英国的一句谚语。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不应该说太多的话,不能垄断话语权。近几年“两会”期间,崔永元都要主持访谈节目《小崔会客》,他要求省长不要说太多的话,而是和自己一起认真倾听市民、农民的诉说。他说“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很美的姿态”。崔永元认为,访谈节目主持人要做的工作,就是“倾听”和及时的“穿针引线”。

例话

杨澜对余秋雨的访谈(片断)

杨澜在采访余秋雨教授时,双方谈到新闻媒体上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广为流传的话题,余秋雨的观点是“这是传媒从刻板到言路初开所必然出现的无序现象”,杨澜认真地“倾听”,但并未顺着对方的观点继续下去,而是融入了自己积极的思考,并表达出了对此的不同看法。于是,双方有了如下的对话:

余秋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过去传媒过于刻板,现在言路初开,多种能量释放,各种民间行为不可能再整齐地走“一二一”的步伐,这在整体上不是坏事。我们应该以幽默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纷乱的现象,然后一起努力,尽快促使我们的文化环境从无序走向有序。

杨澜:余先生,这一点我可能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觉得这种无序会延续很长时间,不能快速走向有序。你看无论是美国还是香港、台湾,这种不真实的小道消息在传媒上也大量存在,我们恐怕只能适应它们,不能期望它们有朝一日会改观吧?

余秋雨:我说的有序不是指小道消息的消失。海外和港台报刊上的小道消息、艺人逸事、无聊调侃确实很多,但它们都固守着一个本位:无聊就是无聊,庸俗就是庸俗,并不怎么装扮,更不会慷慨激昂地提高到关及民族命运、文化前途的道德评判上来。 这也是一种“序”。

杨澜:除此以外,广大的民众对传媒的态度也会成熟起来。

余秋雨:这是最重要的“有序”。

在这一段访谈中,如果杨澜在现场不用心听,或者不是主动地、带着思考地听,她就很难在对方的话题中寻找到话由,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也正是主持人这样的反问,才激发了余秋雨要对自己观点进行进一步阐发的兴趣,由此将谈话双方的话题引入到了更深的“有序”层面,也使观众对于传媒言论的真实和有序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认识。

三、采访者的“问”往往由“听”引起

访谈前虽然有大概的采访提纲,但是现场的语境瞬息万变,谈话中很可能会出现比原定主题更精彩、更有价值的内容。这时,主持人要边听边思考,抓住对方回答中有价值的地方及时补充提问。这样的提问,不仅衔接自然,还可以深入开掘谈话的力度。

例话

朱军对徐静蕾的访谈(片断)

朱军:刚才提到你奶奶,你跟你奶奶一起生活了多长时间?

徐静蕾:如果说是每天生活在一起,那是18年。

朱军:现在还经常回去看她吗?

徐静蕾:当然了。

朱军:听说你每次去看奶奶的时候都买戒指?她特别喜欢戒指?

徐静蕾:因为老人相对比较实际一点,我觉得给人送东西,要让别人高兴,老人觉得戒指怎么都是保值的,喜欢这样的东西。我最近给她买了一个榨汁机她也比较喜欢,每天喝一些鲜的果汁。剩下的东西我真的想不出来,所以只能特别单调地买戒指。

朱军:总共买了多少戒指?

徐静蕾:说不清了。

朱军:自己都数不清就是好多。如果这时面对你奶奶,你最想说什么?

徐静蕾:祝她身体健康。

朱军:这个最重要。

徐静蕾:对。我一看我奶奶就有点激动,因为她今年快90岁了。

徐静蕾属于年青一代的偶像明星,她的行为和观念对很多年轻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里,朱军对于徐静蕾和奶奶之间的感情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扩展和升华,不仅挖掘出徐静蕾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更是对电视机前年青一代观念的善意引导。

由此可见,访谈中的倾听不仅要听见采访对象在说什么,还要很快地抓住所回答问题的核心,迅速设计新的提问。主持人应该时刻考虑怎样由一个问题导出下一个问题,如何逐步深入,使采访自然有序。不能想到哪问到哪,一点逻辑联系都没有,这样也容易让对方觉得你准备不足,或者不够专业,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可以连珠炮似的提出不必要的问题干扰对方,也不意味着可以过多提出“真的吗?”“后来呢?”等肤浅的“口头禅”式的问题。

训练设计(39)

(一)话语操作的打断、重复、垫话、插语

1.下面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的打断,包含什么意思?

——在《实话实说·家庭协议》中

和晶:跟儿子订合同,他知道合同这个东西吗?

蒲素:起草这个合同的时候,每写一条我就读给他听,我解释是什么意思。同意呢,他也同意我也同意,我们就继续写下去;他不同意,我们也看他提出的意见,我们就修改,修改过好几次……

和晶:(打断)我问的是你怎么跟七岁的儿子解释合同是什么?

蒲素:他爸爸这样讲,他说,签了合同对于双方都一定要照上面写的去做,不能反悔。作为儿子,(你)以后和你的妈妈都要遵守,这样呢,你的自由时间就多了些,你妈妈管你就没有那么严。

2.下面主持人的打断和重复,包含什么意思?

——在《实话实说·其实不想走》中

和晶:您请坐,听到这里,我想您能不能说说看我们最有效的第一步做什么比较好?

费教授: 第一步应该是敏感,应该发现到……

和晶:(打断)应该敏感。

费教授:是的,要敏感,因为大部分自杀是别人不知道他有这种心情而出现的,应该注意自杀的征兆……

3.下面主持人的垫话,包含什么意思?

主持人:您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嘉宾:路上我们俩交谈,谈到什么他都懂,好多的爱好都一样,比如旅游啊,我就觉得这个人还有个情调……

主持人:是志同道合的感觉。

嘉宾:哎,就是,那就是……

主持人:那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有点儿一见钟情。

嘉宾:(笑)是,是,我们后来就好上了。

4.下面主持人的插话包含什么意思?

——在《实话实说》中

郝丁:嗨,不是做生意的料,后来……最后还挺可怕的,反正今天也没外人,就是因为跟同学借的钱,后来还不上,我自己也没钱,做生意赔了,最后告到法院,成了被告了。

和晶:你还成被告进法院了?

郝丁:是啊,借了4000块钱,还不起,成被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