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3312600000044

第44章 公文标准范例讲析(12)

(五)依法行政,严肃事故处理工作。……(共113个字))

国务院办公厅

二000年六月十三日

【讲析】

这是一篇内容规范、结构完整的批评性通报。通报开头部分先概括交代了“3·11”事故的基本情况及后果,然后用一目的句作为过渡,进入主体部分。整个主体部分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对造成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情况进行阐述。值得指出的是,文中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既具体又深入,切中了问题的要害,这是批评性通报写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写好此类通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文中最后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从结构布局上讲,全文由完整的“提出问题(开头部分)——分析问题(主体部分第一大问题)——解决问题(主体部分第二、第三个大问题)”三大块组成,使行文主旨清楚、逻辑严密,令人一目了然。

【例文57】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法委员会

关于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投机诈骗犯罪活动的通报近年来,重大经济投机诈骗案件在各地屡有发生。这类案件情节严重,手段恶劣,金额巨大,令人触目惊心!上海市公安局破获的黄奎元投机诈骗案就是一个典型。现将公安部整理的《黄奎元持假护照入境招摇撞骗,半年内投机诈骗金额达一百多万元》的情况反映予以转发。希望引起各级党委的足够重视,深刻认识经济领域中犯罪活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严重危害,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改变打击不力的状况。

当前,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重大经济投机诈骗案件明显增多,一些投机诈骗分子有恃无恐,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广东省查获的投机诈骗犯刘浩然,在半年内就与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签订了100多份“联营协议”和“购销合同”,总金额达人民币近80亿元,骗得预付货款1970多万元。福建省查获的投机诈骗犯杜国桢,用行贿手段买通财经、交通、海关、政法等部门的20多名干部,半年内与省内外签订“合同”70多份,总金额达2.4亿多元,还从黑市购买美元10.8万元、港币61.9万元,携带出境。这些投机诈骗分子的犯罪活动,不仅扰乱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腐蚀了一些党员和干部,严重危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从已查获的投机诈骗案件来看,投机诈骗分子往往是打着开放、搞活的旗号,千方百计钻改革的空子,利用经济活动的合法形式,预签购销合同,买空卖空,招摇撞骗,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本来,他们的投机诈骗手段并不高明,欺骗伎俩破绽百出,稍有警觉或稍有常识的人是不难识破的。然而,我们的某些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有的党政机关,却一再上当受骗。有的干部和干部子女还充当了投机诈骗活动的“筹码”和投机诈骗分子的“护身符”。这是极为深刻的教训。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干部存在着严重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在当前开放、搞活和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确有一些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嘟,对中央强调的一手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一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个方针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资本主义坑蒙拐骗恶习的警惕;经营指导思想不够端正,为了捞钱,不择手段,甚至搞买空卖空,严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用人不问政治,平时又不加强教育,对其业务活动撒手不管,给了唯利是图的人以可乘之机;遇事不调查、不研究,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极不负责任,轻信谣言,结果上当受骗。二是知识贫乏。在新形势下,不注意加强业务学习,缺乏对内、对外贸易经营的业务知识和法律常识,遇事辨不出真伪,办事不依法,不按规章。三是迷信“财神爷”。一听说谁“拥有巨额资金”,是“某国某公司的财东、经理”,与“某富商巨贾相识”,是“干部之子,港台之亲”,一看谁“有钱路”“给投资”“无偿援助”“提供洋货或紧俏商品”等等,就奉为上宾,称兄道弟,不惜重金拉关系,以求得“投资”或“馈赠”。四是见利忘义,不顾党纪国法。有些干部甚至领导干部,在资本主义思想和“糖弹”的腐蚀下,利令智昏,见钱眼开,不讲原则,不择手段,以权谋私,索贿受贿,以致丧失国格人格,堕落成投机诈骗犯的同伙。

为了迅速扭转这一严重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对本通报执行情况,请随时报告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政法委员会

1985年12月18日

【讲析】

1985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一份指导性通报,标题是:《关于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投机诈骗犯罪活动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这份通报,在写作上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主旨显露、文种准确,特别是文字上的流畅,用语上简洁生动,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虽然此文件颁发已过去了20余载,重新翻读,不仅重大指导意义仍在,而且对于我们如何把通报写得精粹美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文种确定准确

我们为什么要把这篇通报叫做“指导性通报”呢?“通报”在通常情况下主要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重要情况;在写作形式上,较多的是对情况的综合分析与归纳阐述,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提出具体的下一步工作意见。而中纪委、中央政法委的这份通报,不仅有情况的综合分析与归纳阐述,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条要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管这种“通报”叫做“指导性通报”。

按照刚才这种说法,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这不是“通知”的写作形式吗?中纪委、中央政法委怎么不用“通知”而用“通报”,是不是文种选得不对呢?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微妙而且也很需要我们一起弄清的问题。看看《通报》的开头,它先是转发了公安部有关黄奎元招摇撞骗进行重大投机诈骗的情况反映,所谓“情况反映”,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的带有信息性质的“情况通报”。在公文行文原则上,当把下级或分管范围所属单位上报的“通报”予以转发时,应当使用“通报”这个文种进行转发,一般管这种通报叫“转述式通报”。由于转发时往往要加注批语或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要求下级加以贯彻,所以,从内容上看它往往又是一份“指导性通报”。假若中纪委、中央政法委的这份文件不是转发公安部的一份情况反映,而是直接针对当时不断发生的一些重大投机诈骗案件,那么使用“通知”来行文就是完全正确的了。

综观上述,从行文角度上来欣赏中纪委、中央政法委这份通报,给人的印象是文种选得准确。写公文不同于写别的文章,文种的选择是第一位的,其次才谈到如何写的问题,因为主题、结构、选材特别是用语都和文种密切相关,文种确定得不准确,那就会一错百错。

(二)主旨明白显露

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它的主旨需要作者直陈文中,做到明白显露,而且显露得越彻底越好。中纪委、中央政法委这份通报在这方面是成功的。为让主旨显露得如“水清见底,游鱼可数”,它在写作上充分采用了“起句立意,开门见山”的手法,使人一看开头,便完全把握了这份《通报》的重要意义和中心思想,了解到制发此通报的依据和行文的目的,也就是说立刻使阅者认识到该文的主旨所在。

《通报》的开头总共写了五句话170多字,字数虽然不多,但字字句句意义凝重,给人一种言简意赅、铿锵有力之感。如全文的第一句话是:“近年来,重大经济投机诈骗案件在各地屡有发生。”这短短的20个字,就把当时存在的重大投机诈骗案件的紧迫性、严重性明显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似警钟骤响,使人为之一震。接着用了一个综说排比句:“这类案件情节严重,手段恶劣,金额巨大,令人触目惊心!”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制文的原因、背景和依据全盘托出。

在第三四两句介绍了公安部有关黄奎元投机诈骗典型案件之后,又用了一个稍长一点的句子,把此通报的中心思想告诉给阅者,即“希望引起各级党委足够的重视,深刻认识经济领域中犯罪活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严重危害,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改变打击不力的状况”。

总之,当我们看了这个简短的开头后,怎能不被通报的主旨所吸引呢?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1951年2月)中明确所指出的:“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通报》在运用公文写作的这一重要技巧上堪称范例。

(三)逻辑周详严密

《通报》全篇既有对问题的提出,又有对问题一针见血的深刻分析,并进而针对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给人的认识是完整的,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总之,有理、有事、有问题、有原因、有办法,而且又多方面融于一起,所以,读这样的文件人们必将获益匪浅。

《通报》由10个自然段组成。除第一及最末一段为开头和结尾外,中间这8个段落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2、3两段,属于摆问题、讲情况,指明经济领域中的重大投机诈骗案件增多、犯罪活动猖獗,我们的某些单位及干部一再上当受骗,教训沉痛;第二部分是第4段,在这里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与第一部分呈现因果关系;第三部分是第5至9段,针对前述严重情况及四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四条解决措施,它是前两部分的延伸与发展。三个部分,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不仅在篇章上如此,而且有些段落也是以理引事、以事证理、事理融会、相辅相成。以《通报》第2段为例,开始第一句话是讲道理:“当前,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重大投机诈骗案件明显增多,一些投机诈骗分子有恃无恐,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接着列举了广东省、福建省查获的投机诈骗犯刘浩然、杜国祯的严重犯罪事实。随后又运用议说的阐述方式,讲述了这些投机诈骗活动给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事理结合、周详紧密。

(四)语言生动活泼

《通报》在语言上运用得相当成功,既保持了指挥性公文的庄严郑重气势,又在语言上努力做到生动活泼。它使用了一些含义深刻并为群众所十分熟悉的形象语言,如“筹码”“护身符”“馈赠”“财神爷”等,还大量使用了一些语义凝重、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四字格的熟语,像“触目惊心”“招摇撞骗”“买空卖空”“轻信谎言”“富贾巨商”“奉为上宾”“称兄道弟”“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见钱眼开”等,这些词语的选用,为《通报》大大增添了鲜明性和生动性。

《通报》用语生动的另一特点是句式多样,富于变化,在多处采用了对偶、排比、层递等句式,这种句式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凝练集中、富于概括性,大大增强了《通报》的表现力。如:“一听说谁‘拥有巨额资金’,是‘某国某公司的财东’‘经理’,与‘某富商巨贾相识’是‘干部之子、港、台之亲’,一看谁‘有钱路’‘给投资’‘无偿援助’‘提供洋货或紧俏商品,……”这段话中的“一听谁”与“一看谁”就是运用了对偶的句子。“遇事不调查、不研究,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极不负责任”,这里的三个“不”,又是运用排比的句子。属排比和层递合用在一起的句式有:“有些干部甚至领导干部,在资本主义思想和‘糖弹’的腐蚀下。利令智昏,见钱眼开,不讲原则,不择手段,以权谋私,索贿受贿,以致丧失国格人格,堕落成投机诈骗犯的同伙。”

【例文58】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

中央纪委、监察部在××省委、省纪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严肃查处了××省原副省长×××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纪委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监察部决定给予其行政处分。××省人大常委会已依法罢免其省人大代表、撤销其副省长职务。此案移送司法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已侦查终结并提起公诉,即将作出判决。现通报如下:

一、……

二、……

三、……

……×××从一名领导干部蜕变为贪权、贪财、贪色的腐败分子,说明在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上还存在薄弱环节。……要把教育、制度、监督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发挥综合治理,惩防结合的整体效能。

二00三年××月××日

【讲析】

这是一篇批评兼情况性的通报。通过查处原副省长×××严重违法违纪的事例,在于教育、警诫我们的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一定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洁身自爱、严守入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