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沉思录
3318300000014

第14章

一日伊始,就告诉自己:我将遇见好管闲事、忘恩负义、傲慢、狡诈、嫉妒和孤僻之人。所有的这些品性都因为他们对善恶的无知而出现在他们身上。但是,我作为一个知道善恶美丑的本性的人,知道做错事的人不仅本性跟我一样,还跟我拥有同样的血液和皮肤,也拥有相同的智慧和神性。我既不会被他们中任何一个所伤害,因为没有任何人把罪恶强加给我,也不会对我的亲友感到气愤或是伤害他们,因为我们是生来合作的,就像双手、双脚、眼睑和唇齿一样;相反的,相互针对既违反自然本性,也是自寻烦恼和自我排斥的行为。

无论我是什么人,都只是一个小小的肉体,能呼吸、被支配的小部分。抛开书;不要再让你分心,这是不允许的;但是好像你现在濒临死亡,轻视肉体——它只是血液、骨骼和一种网状组织,一种神经、静脉和动脉的结构。再看呼吸,这又是什么?空气,也并不总是同样的空气,而是时刻呼出又不断吸入的。第三是支配的部分:假设你是一个老人,不再让这成为一个奴隶,不要再像扯线木偶一样从事反社会的活动,不要再不满意于你现在的命运,或者躲避未来。

所有来自神灵的事物都充满了天意。来自于命运的事物既不会脱离本性,也会与天意所命令的事物相交织、纠缠。所有的事情都由此而来;此外,有一种必然,那就是为了整个宇宙的利益,因为你是他的一个部分。但整体的本性所带来的,对于本性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有好处的,这有助于保持这种本性。而现在宇宙是通过各种元素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事物的变化到保护的。让这些原则对你来说就足够了,并且还要让它们总是决定你的意见。抛开对书本的渴望,你就能不在念叨中死去,而是高兴地、真诚地在对神灵的感谢中死去。

记住你推迟这些事情有多久,记住你从神灵那里得到一个机会有多频繁,即使你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现在,你至少要明白你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宇宙,明白你的存在只是其中一段逝去的宇宙,你只有有限的时间。而如果你不用这段时间来消除思想阴霾的话,它就将流逝,你本人也一样,并且永远不再复返。

记住时刻坚定地思考,像一个罗马人那样,像一个拥有完美而朴实的尊严,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去做手上要做的事情的人那样,使自己摆脱所有其它思想。如果你做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把它当作最后一次,把对理性命令的各种冷漠态度和强烈厌恶感抛在一边,并摒弃一切虚伪、自爱和加诸于你的那种不满之情,你就能使自己得到解脱。你看到一个人只要拥有多么少的东西就能过一种宁静的生活,就会像神的存在一样;因为对神灵来说,他们不会对关注这些事情的人要求更多的东西。

你错待了自己,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会再有机会来为自己赢得荣耀。人们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虽然你的灵魂不关心自身,还把你的幸福寄托在其它的灵魂上。

你遇到的外部事物会使你分心吗?腾出时间来学习新的、好的知识,停止逡巡吧。但你也必须避免另入歧途。因为那些在生活中被自己的行为弄得筋疲力尽的人也是放荡不羁之人,他们没有引导自己行为的目标,总之,他们的一切思想都漫无目的。

尽管不注意他人心里想法的人几乎不会被认为是不幸福的,但不注意自身心理活动的人却注定被认为是不幸的。

时刻谨记:什么是整体的本性,什么是自身的本性,二者如何联系,我的本性是什么性质的整体的一部分;没有人阻止你说或者做那些符合本性的事情,这种本性也包括你自身的本性。

西奥菲拉斯图斯(Thophrastus)对各种恶行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就像一个人根据人类的共性所作的比较,像一个哲学家那样说:出于欲望而犯下的错误比那些出于愤怒而犯下的错误更应该受到谴责。那些因愤怒而犯罪的人看起来是因为特定的痛苦和无意识的犯错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因欲望而犯罪的人则是被快乐所征服,这种犯罪看起来更放纵、更懦弱。接下来,他又以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方式说:那些因为快乐而犯罪的人比那些因为痛苦而犯罪的人更应该受到谴责;总之,后者像是先被人错待而后因痛苦而愤怒,前者则更像是被欲望所引导,因自己的冲动驱使而做出错事。

由于你可能在此刻就离开人世,那么就请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和想法吧。如果有神灵的的话,离开人世也不是一件值得害怕的事情,因为神灵是不会让你陷入罪恶之中的;但是如果他们确实不存在或者是他们根本不关心人类事务的话,那么,生活在一个没有神或是神意的世界里又有什么意义呢?但事实是他们确实存在,确实关心人类事务,也赋予人类一切手段以确保其不陷入真正的罪恶之中。至于其它的罪恶——如果它们存在的话,神灵也不会使人陷入其中的,这原本就是一个人力所能及的。那么,既然一种事物不会使一个人变坏,又怎么会使一个人的生活变坏呢?但既不是由于无知,也不是由于知识,更不是因为防止或是纠正这些事物的力量,宇宙的本性还是可能会忽视这些事情的;既不是因为缺乏能力也不是因为缺乏技艺,以至于居然犯下如此大的错误——使好事和坏事竟毫无区别地降临到好人和坏人身上。但可以肯定的是,生命、荣誉、苦痛,所有的这些事情都会同样地发生在好人和坏人身上。这些事情既不会使我们变好也不会使我们变坏,因而,他们非善非恶。

一切事物逝去得是多么的快啊!这种逝去在宇宙中是其本身的消失,在时间中则是对它们记忆的消失。这就是所有可感知事物的本性,尤其是对于那些伴随着快乐的诱惑、对痛苦的恐惧和蜚声国内国外的事物来说更是如此。它们是多么的不值得、受蔑视、肮脏、腐烂和腐朽啊!所有这些都是理智能力需要注意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因意见和言论而赢得名声的人;注意死亡是什么这个事实;如果一个人观察死亡本身,通过反省的想象把一切关于死亡的事物分成各个部分,那他就将把死亡看作是自然的一个运转而已。如果一个人害怕这种运作,那么他就只是个孩子而已。然而,这又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运转,它还是大自然的目标所在。理智能力还应该注意人是怎样接近神灵,通过哪个部分接近神灵,这个部分又是什么时候这样做的。

没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了:一个人四处逡巡着穿越一切,像诗人所说的那样打听地下的事情,猜测自己邻居心里的想法,却不知道自己只要专注于心中的神灵并虔诚地尊敬他就足够了。这种对神的尊敬能使心灵保持纯洁而免受激情和毫无价值思想的侵扰,不要不满足于来自神灵和人们的东西。因为来自于神灵的东西会因他们的优秀而获得尊崇,而来自于人们的东西则会因血缘关系而得到珍视。有时,他们甚至因为对善恶的无知而引起我们的同情,而这种无知的缺陷并不亚于黑白不分的缺陷。

即使你想活三千年,甚至活数万年,你仍然要记住:任何人所失去的生活不是其它的生活,而是他现在所拥有的生活;任何人所拥有的生活也不是其它的生活,而是他所失去的生活。因而,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在这里得到统一。尽管那些已经逝去的时间对所有人来说是不同的,但是现在对每个人却都是相同的,因此,逝去的就只是一个时刻。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失去过去或未来,一个人没有的东西,别人又怎么能夺走呢?这两件事情必须牢记于心:第一,所有来自于永恒的事物看起来都是个形式,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看见一百年或是两百年的事情与他看见永恒的事情之间其实并无差别;第二,活得最长的人和很快死去的人失去的都是相同的东西,因为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一个人所拥有的只有现在,如果这是真的的话,一个人就不会失去原本就没有的东西。

要记住,一切都是意见。因为犬儒派(the Cynic)[1]学者摩尼穆斯(Monimus)[2]所说的话是很明显的;而如果一个人从这些真实的话中获得收益的话,这些话的用途也是很明显的。

人类的灵魂确实摧残着自身,首先是在它变成宇宙的一个肿块,或者可能变成一个赘生物的时候。因为为发生的事情而烦劳会使我们脱离本性,而所有其它事物的本性都包含在这个本性的某一部分里。其次,灵魂摧残自身是在它被其他人排挤或是恶意攻击的时候,就像那些愤怒的人们的灵魂一样。第三,灵魂摧残自身是在它被快乐或痛苦压倒的时候。第四,当灵魂扮演一个角色或是言行不真诚的时候也会摧残自身。第五,当灵魂允许自己的行动漫无目的,或是不加考虑、不明真相地做事的时候,它也会摧残自身,因为,即使是一件最小的事情也只有在有参照物时做才是对的,而理性动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遵循理性和最古老的城邦和政治法律。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一个点,物质处于流动之中,感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急速旋转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甚至连名声都不是出于公平的判断。总之,属于身体的一切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一切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是一个陌生人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很快被遗忘。那么,是什么来指引人们的呢?唯一的就是哲学。而这有赖于使一个人心中的神灵不受暴力推残和伤害,免于痛苦和快乐,有的放矢,不虚伪不欺骗,不需要他人做或是不做什么事情;此外,还要接受所有发生的事情,不管分给自己的是什么,都乐于接受,就好像它们是从自己所来的地方来的一样;最后,坦然地等待死亡,把死亡看作仅仅是组成一切生物的成分的一种分解。如果一种事物的成分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伤害,那为什么人们还要担心这些成分的变化和分解呢?因为这源于自然的本性,而源于自然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

写于卡农图姆。

注释:

[1]犬儒派哲学(the Cynic)为希腊哲学家安提司泰尼(Antisthenes)于公元前4世纪所创,在哲学史上被归入“小苏格拉底”学派。

[2]曾为奴隶,后投入第欧根尼门下,成为犬儒派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