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19

第19章 手表定律(Watch Law)——“一”的力量(1)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身心疲惫,不知自己该相信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手表定律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了解手表定律

有这样一则寓言很好地表述了手表定律的中心寓意: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以上内容所揭示的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事实上每个人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假如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反而无法确定到底是几点。生活中的真理是:更多钟表并不一定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犹豫不决而不知道时间。

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个奋斗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不切实际地越高越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别人无法模仿的一些优势。只有好好地利用这些特点和优势去制订适合自己的高目标和实施目标的步骤,你才可能取得成功。对每个人来说,在实施目标时,只有当每个步骤既是指向未来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才是最有效的。

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打篮球的经历,也都知道与踢足球相比,打篮球投进一个球比踢足球踢进一个球要容易得多。其实,这与篮球架的高度有关。要是把篮球架做两层楼那样高,你进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反过来,要是篮球架只有一个普通人那么高,进球倒是容易了,但你还会去玩它吗?正是因为篮球架有一个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它告诉我们,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因此,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应该设置有着这种“高度”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总的高目标,但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千万别想着一步登天,多为自己制定几个可以够得到的篮球架,然后一个个地去克服和战胜它,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普洛夫在临终前,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取得成功,他的回答是:“要热诚而且慢慢来。”他解释说“慢慢来”有两层含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也就是说,既要让人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欣慰,不至于望着高不可攀的目标而失望,又不要让人毫不费力地轻易达到目标。“跳一跳,够得着”,就是最好的目标。在佛教经典《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导师带着一群人去远方寻找珍宝。由于路途艰险,他们晓行夜宿,很是辛苦。当走到半途时,大家累得发慌,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打起了退堂鼓。导师见众人这样,便暗施法术,在险道上幻化出一座城市,说:“大家看,前面不就是一座大城!过城不远,就是宝藏所在地啦。”众人见眼前果然有座大城,便又重新鼓起劲头,振奋精神,继续前行。就这样,在导师的苦心诱导下,众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珍宝,满载而归。

作为管理者,要学会“化城”的艺术,不断地给自己的员工“化”出一个个看得见而且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引导集体不断前进,但是,千万不要出现太多的目标而导致“手表定律”因目标太多而不知所措。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鲁冠球创立万向集团时,想法很简单:改变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要当工人。二十年后,万向的企业目标改成了“奋斗十年加个零”(即企业利润增长10倍)。柳传志创办联想时只有两个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是能养活自己,另一个是在当时的中科院没有事干,找个能干事的地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目标已不可能凝聚一批人,于是联想提出了新的做大做强的目标。无论是万向还是联想,它们都在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做大做强了。

◎寻找理性的参照

要善于运用手表定律,面对双重标准如何平衡心理的不公待遇,首先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理性的参照。根据手表定律,第一个前提是这两块表显示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果时间显示是一致的,那就不存在分歧或双重标准了。如果有两块表显示时间不同,我们必须要知道哪一块才是唯一正确的表,因为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其次这两块表必须是在同一个时区(采用同一个标准的地区),因为在不同时区的时间是不一致的,这样才有可比性,这也要“因地制宜”。在这些前提满足的条件下,手表定律才得以很好地运用。

作为职场新人,一旦遇到了双重标准,首先要明确的信念就是:设置双重标准是制定者的错。一个人正常情况下不会戴两块表,除非他是卖表的或修表的才可能会同时带很多表出门,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戴手表,因为手机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必备随身工具,如果要知道准确时间看手机就行了,但是许多人还是会戴手表,只是这块表的准确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装饰或身份的象征。

一个企业组织也不应该出台两个相互矛盾的标准,除非它处于制度标准制定前期,还在征求意见的阶段,就像拿出两块表比较一下需要验证哪一块表的时间更准确,制度标准也需要比较验证看是否合理准确实用,最后留下的一定是一套制度或标准。所以常规情况下是不会有两种标准同时存在的。

当然会因为时势的改变出台新的标准,但旧标准还没来得及废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公司决策层一定要明确,在过渡期应该怎样执行。

这就好比如果只有一块表,即使显示的时间是错的(他可能并不知道是错的),他也只能按这个时间做事。但是如果你给他两块表,时间又不一样,他就无法确定哪一块表的时间是正确的了,但这是给他表的人(标准制定人)的错,你为什么给他两块表,而又不告诉他哪一块表的时间是正确的?这就像在跑步比赛时,只能规定一个目的地,这样我们才能判定谁取得了最终胜利,如果我们设了两个目的地,那就不能责怪选手,一定是组织跑步比赛者的错。

没有判别正误的标准就会陷入两难选择,就像一个人不能判别哪一块表的时间是正确的时候,他将陷入困惑。如果有两个标准也就是说两个都是正确的(这应该是不成立的,一定有一个时间是错的,但是如何判定哪一块表是错误的,就需要第三块第四块表来验证或找报时台来确认了),否则就会陷入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