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38

第38章 蘑菇定律(Mushroom Law)——成就风雨彩虹须经历必要的苦难

“蘑菇定律”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即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在一些不受重视的部门,做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每天经受无端的批评、指责或者代人受过,好像企业在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其实,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一段时间的“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出发点更加实际。

◎苦难是珍贵的经验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立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他们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

接着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终于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不会跳的跳蚤了。玻璃罩已经深深地罩在跳蚤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它们不是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的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而最可悲的就是,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就像跳蚤一样,在成长中遭遇到很多的苦难,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有太多来自外界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他们对苦难惶恐不安,对失败习以为常,最终就丧失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渐渐地他们成为一个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人。

苦难实际上是你未来成功的一笔财富。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舅舅家,舅妈很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这些呢?”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这位曾经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吗?别人只会觉得你是精神胜利、自我麻醉。”

艾顿的一席话,使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抓住成长的机会

“蘑菇”的经历对于还在职场中成长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它至少有三个作用:首先,可以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时,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实际上,他们缺乏工作经验,也缺乏担当重任的能力,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消除不现实的幻想,才能慢慢成长起来。其次,可以消除对成绩的沾沾自喜。对于很多初出茅庐者来说,在做完工作、取得成绩之后,总是希望上司和同事会注意自己,最好还能加上一两句赞赏;如果遇到挫折或做错某事,总以为别人时刻在盯着自己、随时准备责备自己。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繁重的工作、生活的烦恼,没有人会刻意去注意别人。最后,将要成长为职场精英的人加快了适应社会的进程。要想在商场上游刃有余,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有各种社交能力。那些办事能力强、工作积极的人,都有某些共同的行为标准和思考模式。这种成功的模式,又被称为商界适应行为。人们是否能够适应商场中的行为模式和游戏规则,决定于进入职场最初一段时间的成长进程。

每个初进职场的新人在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段“蘑菇”的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事业中的很多机会都是在每一次单调的工作实践中挣得的,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想从事单调的工作,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得到提升的机会。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那么,初进职场的“蘑菇”怎样才能高效率地成长?其实,关键在于怎样融入一个团队,从团队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营养和支持,以尽快地钻出地面。凡有组织,就离不开人际关系。尽管现在是一个“契约社会”,但是,如果把各种关系都建立在白纸黑字的契约上,毫无通融余地,则会被认为是冷酷无情。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信赖关系,工作是没办法一步步进行的。我们常会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而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是不分组织内外的。

在组织内,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办公室的人际关系搞好。办公室的工作方式是以团体主义为主的。每个人不但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更要互助合作,互补长短。如果办公室的向心力很强,大家就会愿意为所有的同伴努力。如果小团体的每个成员都有深厚的凝聚力,那么温馨的人际关系就形成了。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动物,自然要有群体归属感。如果和群体相同时,我们本能上就会觉得放心,万一和群体不同,就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有人对通过穿制服来强调“团体性”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外在的融合可能会影响到内在的心情而产生效果。所以,即使你还不能习惯组织内的穿着风格,也请把自己喜欢的服装保留在假日穿。到公司上班时,还是穿着适合组织环境的服饰,由外表给自己一些规范比较好。

礼貌是同样重要的,无论哪一个公司都会对新进人员实施商业礼貌的讲习课程。在刚进公司时,要注意学习对待顾客的方式、交换名片、自我介绍的方法,接电话、打电话和交谈的方式等应有的礼貌。这些都是基本的企业规范,触犯它们不但会让你成为众人侧目的异类,也可能给组织造成损失。

每一个职场的人又应该在认识到自己已经被看成“蘑菇”时,一味强调自己是“灵芝”并没有用,把握住一切机会利用环境尽快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当你真的从“蘑菇堆”里脱颖而出时,人们就会认可你的价值,你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管理中的蘑菇定律

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吃苦受难并非是坏事,特别是刚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够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蘑菇”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犹如破茧成蝶,如果承受不起这些磨难就永远不会成为展翅的蝴蝶,所以平和地走过生命的这一“蘑菇”阶段,能够汲取经验,使你尽快成熟起来。当然,如果当“蘑菇”时间过长,有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无能者,自己也会渐渐认同这个角色。

从该定律的意义可见,心态的调整对于组织的初入者,尤其是那些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们很重要。身边有许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放不下大学生或研究生身份,委屈的做些不愿做的小事情,如端茶倒水、跑腿送报,他们忍受不了做这种平凡或平庸的工作,从而态度消极想跳槽,这也就是现代年轻人所流露出的眼高手低的陋习。记住那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所罗门王把一个小女孩带到稻田跟前说:“你不是想要一件贵重的礼物吗?我可以赏给你,但你要替我做一件事情:把这片稻田里最大的稻穗选出来,拿给我。”小女孩高兴地答应了。“但是,我有一个条件,”所罗门王接着说,“你在经过稻田时,要一直向前走,不允许停下来,也不能退回来,更不能左右转弯。你要记住,我给你的礼物,是与你选择的稻穗大小成正比的。”结果这个小女孩从稻田里走出来后,什么礼物也没有获得,因为她一路上总是嫌所看见的稻穗太小了。

故事说明了小女孩眼高手低,最终一无所获。所以,要将这个定律落于实处,要从两方面着手,他们就是:企业和个人。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培养新人过程中应该避免过早曝光,他或她还是白纸,有理论难免会纸上谈兵。过早对年轻人委以重任,等于揠苗助长;养分必须足够,培训、轮岗等工作多样化的手段是帮助人力资本转为人力资源的工具。

对于企业中的个人来讲,初出茅庐的时候不要抱太大希望,当上几天“蘑菇”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比如它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要学会安于做蘑菇,而且耐心等待出头机会,千万别期望让环境来适应你,做好单调、平凡的工作,才有机会干一番真正的事业;在当蘑菇的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养分,茁壮成长,要有效地从做蘑菇的日子中吸取经验,心智成熟,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你的逆商是多少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挫折,人们在受挫折后恢复的能力却各不相同。有些人弹性十足,有些人受挫后一蹶不振,而大多数人则介于两者之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保罗斯托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了“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缩写为“AQ”),用于衡量一个人应对挫折、逆境的能力。“逆商”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逆商”的考验。

美国优秀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原型乔·塞·亨森原是一名黑奴,他在历尽曲折道路、战胜重重逆境而获得人生自由和经营上的成功后,坎特博雷主教问他:“先生,你是从什么大学毕业的?”亨森回答道:“逆境大学。”逆商是人们面对逆境,在逆境中的成长能力的商数,用来测量每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应变和适应能力的大小。保罗·史托兹教授将逆商划分为四个部分,即Control:控制感;Origin & Ownership:起因和责任归属感;Reach:影响范围;Endurance:持续时间。

首先,对于Control——控制感说的是你能否改善这种情况?你认为你有多少控制力?在面对逆境时,那些AQ较高的人比AQ较低的人认为自己能表现出更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即使当情况显得无法抵抗,或者超出他们的控制范围时,那些拥有较高AQ的人总是能够找到一些他们能够控制的方面。而那些AQ较低的人则倾向于作出很少或根本无法控制的反应,然后放弃。对于Origin & Ownership——起因和责任归属意思是,你认为应为改善这种状况承担多少责任?你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使状况变好的作用?承担责任是行事的关键部分。那些具有较高AQ的人会主动负责处理事务,而不管这件事是否和他们有关。相反,那些AQ较低的人会避开承担责任,并常常感到无奈和受伤。

Reach——影响范围是说这种境况会影响到你生活或工作的其他领域吗?当前的逆境会在多大程度上波及其他事情?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把逆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那些具有较高AQ的人,将挫折和挑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让它们干扰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其他领域。而那些AQ较低的人则倾向于将逆境认定为灾难性的失败,并将这种挫折迁移至其他无关领域,构成破坏。

最后,Endurance——持续时间,是指你所遭遇的逆境会持续多久?能够超越当前的困难看待问题是维持希望的一项重要能力。那些具有较高AQ的人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既能够留心过去的接踵而至的困难,又能够拥有希望、保持乐观。而那些AQ较低的人则认为逆境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即便事实并非如此。

在了解逆商的原理和脉络之后,你可以试着测试一下你自己的AQ是多少?看看你是否是个能够迎难而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