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04

第4章 墨菲定理(Murphy’s Law)——永远做最坏打算(2)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进取心和想象力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资源。目光高远,时刻想着提高和进步,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习惯。进取心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因为我们每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无不始于一种内心的状态。当我们渴望有所成就的时候才会冲破限制我们的种种束缚。如果一头牛不想喝水,你无法按下它的头。同样,一个不想进步的职场人,即使拿鞭子抽他,他也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我们怎么能奢望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呢?

进取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就好像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线,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地的信息。它是威力最强劲的引擎,是决定我们成就的标杆,是生命的活力之源。有了进取心,我们才能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死神和病魔面前保持“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从容和自信。

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具有高度进取心的人。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前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曾经说过:“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非得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别人预期的更多。”

无论哪个公司都喜欢那些真正想干点事情的人。这些人往往能自觉地、积极地努力,并能不屈不挠地把思想付诸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去工作。一个人如果进取心不足,在工作中始终抱着应付的态度,自然不会提出主动性建议,也不会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企业都清楚员工的需求,也知道满足这些需求很重要,但在招聘时,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仍然会是:“这个人能为我们企业做什么?”企业所寻找的,是那种有动力和热情、能够证明自己确实能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

畅销书《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管理专家之一,在一次讲演中,他引用了一位咨询专家的话,这句话是:“如果你说不出你能怎样使公司受益,那你就该走人了!”

就是这句话深得汤姆·彼得斯欣赏。他说,这句话和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影响我们的命运,决定我们的前途,对于这句话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这就是商业社会的伦理法则。任何一个员工,都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并且认真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的那些成功者,有几个是懒懒散散、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分内之事,需要的是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

某种程度上说,你的成果本身就像是你的孩子,你的工作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证明。可是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做到了具有像母亲那样的责任感了吗?职场中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你的了。

要知道悲观的情绪不是平白无故自然而然产生的,所以只要掌握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不良情绪是可以被预防的。预防情绪低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激励。而且,激励要运用在恰当的激励时间。时间是一种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特殊资源。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所说,有效的管理不是从它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掌握时间开始。根据奖励信息和受奖行为之间的时间差距,可分为及时奖励和延时奖励。及时奖励即在人才取得优秀工作成绩后立即给予奖励,这样能及时兑现人才“成就欲”,使人才更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进取心。延时奖励则是在人才取得优秀成绩后,过一段时间才给予奖励,但要把握好奖励的时机。

在确定了恰当的激励时机后,你明确激励所起的作用吗?激励就是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潜力,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企业首先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靠人来进行的,企业经营的各种要素是在主动参与经营的人的利用下才发挥作用的,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来管理。因此,只有使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昂的热情,企业经营才能实现较好的绩效。管理人员对下属进行激励,就是使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并引导下属积极地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发现,仅仅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仅能发挥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员工则可以发挥其 80%~90%的能力。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

实践证明,激励可以吸引组织所需的人才,并保持组织人员的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劳动的作用日益显著,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组织作用的发挥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许多企业都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方法来吸引人才,如支付高额报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等等。同时,管理者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也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例如,增加其安全感、满意感,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保持组织内人员的稳定性。

同时,激励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任何一个组织人员的表现都有好、中、差之分,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使先进的人受到鼓励,继续保持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激励同样可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我们说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出现的同时,它也是个人的集合,但是很多种情况下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目标却不是一致的。个人目标决定于个人需要,而它往往与组织的目标和要求相抵触。

运用激励方法进行目标管理,让员工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在设置组织目标的时候尽可能地考虑个人目标,并把组织目标具体分解为个人目标,可以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运用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减弱或者消除其不合理要求,也可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其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只有通过这样的激励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防止组织成员情绪起伏,影响企业效率,导致最坏的结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