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45

第45章 菠菜法则(Spinach Law)——报告 联络 商量(1)

菠菜法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叫法,取材于日本企业管理中最为普通的法则,菠菜法则主要体现在六个字上,那就是“报告”,“联络”,“商量”,体现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以及团队合作的默契。由于报告、联络和商量的日语第一个发音与菠菜的日语发音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中国人把它戏称为“菠菜法则”。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日本企业管理基本法则”。

◎菠菜法则的启示

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你试着与你的上级“报告”了么?你和你团队其他成员取得“联络”了么?你找他们“商量”过了么?其实这就是菠菜法则所体现的智慧,也应该是每一位团队成员意识中应该具有的行事法则。所谓团队精神就应该是公司上下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航行于大海的巨舰,有智慧舰长的正确指挥,有勇敢船员的协同配合,在这艘巨舰上每一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斩浪的巨大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一条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海纳百川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团队的重要性就在于个人与团体合作力量的体现。因此,每个员工都要将自已融入集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员工要将个人追求与企业追求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与企业风雨同舟的信念。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在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绝对独立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工作相对独立,但又相互渗透,所以分工是相对的,分工是离不开协作的,协作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企业这艘巨舰上的每个人岗位不同,但要达到胜利的彼岸就必须团结协作,向着同一个目标摇旗呐喊,勇往直前。

团队精神表现为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面貌,是一种看得见、感知得到的精神气息;企业的灵魂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韵。比如一个人的气质,魅力等,一个二流的画家只能画出造型相似的物体,一流的画家则可挥洒神来之笔,赋予物体生命之魂。

职场如战场,在企业日益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战斗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团队精神,它就会像冲锋的号角,激励员工勇往直前,奋力争先,不断战胜对手,取得竞争的胜利!

对于任何加入新公司的职员来说,第一要务不是做事,而是做人。菠菜法则所谓的报告、联络和商量正是每一个职场新人学会融入新环境、新团队的必修一课。融入新团队的过程,一方面是设法表现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如何做人。相对而言,做事的重要性相对低点,如果人做得不好,即使你的专业技能再好,也无法融入团队,自然得不到足够的施展机会,难以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同;假如有了施展能力的机会,而无法融入团队,不管成绩结果如何,最后也会因为不合群,缺乏团队纪律性,而被淘汰出局。不管什么公司,做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把机会留给那些自己感觉友善的同事。在公司里,做人做的好的,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升职也更容易。

不管在公司担任的是什么职位,免不了同领导、同事接触。尊敬同事是职业场中,最基本的行事准则。年轻人往往自以为是,对他人的做法不屑一顾,这是让人反感的。其实,公司里,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搞清原因以前,压压自己的骄傲,礼节周到地对待同事,非常有必要。

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受到欢迎。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可以采用与老员工探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确定是否可行。一方面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另一方面,就是尊重老员工。事实上,这种探讨请教的方式,是学习新技能的最佳方法。年轻人喜欢炫耀,殊不知,老员工都是从年轻走过来的,你炫耀的资本,在别人眼里,或许根本不值一提。而你的炫耀,本身就给别人留下了坏印象,对新人在公司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少说话,多做事,在新公司里,是非常有必要的。

少说多做,只有多做,才可能知道更多公司的专业技能;说多了而不去做,只会给自己以后的发展留下越来越多的问题,因为做得太少,所说的也只是主观判断,与实际情况完全不搭边。此外,言多必失,也是职场中很忌讳的事情。少说多做,不是说不说,而是要精练,如果不跟老员工多沟通,还是没有办法融入新的团队。想打开别人的心扉,首先得打开自己的心扉。

一个组织,一个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内部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牵连。没有了解清楚这些关系之前,最佳的办法是保持中立。如果出现问题冲突,处在和事佬的立场,采取工作至上的原则,团结各方,是非常聪明的选择。介入是是非非中,一旦介入错误,给自己造成的麻烦,等于是给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挖坑。少点意气用事,多点自我约束,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同事,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团结身边所有的同事,才是上上之策。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当你感觉新环境的同事不如你时,别把结论下得太早,老同事已经把他们应该做的工作,摸得一清二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熟于心。一个新人,如果还是用过去的专业眼光看待这些问题,肯定会出现视角偏差。事实上,新环境里,最弱的总是新人,因为新人对新环境与专业不了解。如果你能把新环境的情况摸熟悉,针对新环境中的短处,结合你的长处,发挥出来,让新环境的同事们认可你,那才是最棒的。事实上,即使你再能干,如果发挥不出来,那也是零。

中国企业学习日本企业管理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然而,将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企业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却始终处在一种“似像非像”的状态。总体表现可以被归纳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始终不如日本企业,以及中国产品总体不如日本产品那么让客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所接触到的管理方法,都缺少那种让普通员工非常容易理解,又非常容易实行的管理实践。过多的理论传播,使人知易行难。对于在实行的过程中,那些难于实行和在短时间内不能见效的内容,又过分地强调文化差异对管理的影响。这也许与企业人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有关,即对于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理论层面探讨多,而敦促员工熟练掌握并认真应用基本法则的管理实践略显不足,尤其在运用那些难于实行或在短期内不能见效的管理经验时,又过分强调文化差异的影响,因而阻碍了企业潜力的挖掘和生产力的发挥。

我们都知道日本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日本企业文化和日本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是以日本文化为底蕴建立起来的,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意义上,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企业人来说,就如同理解中国文化那样容易。结果的优劣仅仅只是在于:是否真的实行,实行的连贯性以及实行的彻底性。能否将日本企业管理基本法则的“菠菜法则”实行彻底,是一个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试金石。这样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东西,既缺少深奥的理论论证,更没有眩人的“数学模型”,日本人却把它称为“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则”,坚持下来,全面推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全世界都称赞日本企业管理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