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52

第52章 阿伦森效应(Aronson Effect)——不要吝啬你的褒奖(2)

选择“小步慢跑”职业到位的方法是被企业认可的有效途径。企业负责人非常认同这样的做法。短时间面试很难真正了解人,求职者采用曲径通幽的择业办法,给了自己机会,也给了企业机会。

有一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时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去面试时,再也不说自己是博士生了,而是以最低的身份去求职。果然见效,不久他便被一家电脑公司聘用,他成了一名基层的程序录入员。程序录入员可以说是一份极没人缘的工作,稍有学历的人都不愿做,但是这位博士却干得很认真。没多久,上司发现他很有才华,因为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上司详细地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给他安排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因为他跟上司说自己是本科毕业生。又过不久,老板发现他不但能胜任新的工作,还能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于是又找他谈话。再次谈话后,老板又提升了他。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板发现他的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非硕士可比,就又找他谈话。这时,他亮出了博士学位证明,并跟老板说明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于是,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海纳百川,是因为海在最低处,要有所成就就要有从最基层做起的勇气和耐心,是金子总会发光,有能力总是不会被埋没的。某种角度来看,谦虚地从基层做起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手段,不断地展示和夸耀自己反而容易遭到反感,难以合群,被认为难以合作共事。

“阿伦森效应”给我们揭示了在他人对我们形成印象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表现不当,使他人对我们的印象向不良方向发展。职场流行这样一句话:“一看打扮二看穿,情感沟通不能删。”行走职场,“异性缘”就如同一个良好的见面礼,能为我们赢得机会。

有这样一则故事:A是个的确有几分姿色的美女,尖下巴,卷翘的睫毛配上那性感得足以激发无限想象力的漂亮眼睛,绝对妩媚。如此养眼,自然也是老板的“红人儿”。带上这样的女秘书出入生意场,无疑能为老板争回几分面子,特别是A时不时地撒娇献媚,谈判陷入僵局时,推推搡搡间娇嗔几句,说不定生意就谈成了。先天的优势使A在公司里出足风头。谁料,就在她得意洋洋之时,却狠狠地栽了一个跟头。

一次A应邀与老板共同参加一个客户的宴请,谈新产品的宣传策略。不巧,老板人在国外,只能由A代为出席。老板特意交代她与营销主管一起出席。“这样的事我见多了,”A暗想,“一个人还不能搞定?”在她看来,应酬之事无非敬敬酒、换换名片,再加几句捧场的话。于是,她自作主张,独自一人出席宴会。当A身着一袭缀着亮片的低领鱼尾裙,抹着鲜艳的口红出现在宴会大厅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对方老总是何等厉害的角色,眼见只来一位“交际花”似的人物,分明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一杯杯酒劝下肚,A早已云里雾里,说起话来口无遮拦。至于洽谈业务,那就更不能跟对方站在同一平台上对话了。一笔大单就这样泡了汤,老板对A的评价急剧下降,不但给予公开点名批评和扣除奖金的处罚,而且再也不带她出席业务洽谈宴席。巨大的落差使A自觉无趣,不久就灰溜溜地辞职了。

与A一样,C也有着姣好的容貌,曼妙的身段,然而,同是行走职场,C与A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一路拼杀,C终于闯进了这家知名企业。面对新的挑战,C决心大干一场。可是,令C困惑的是,与老板的沟通总像隔着什么屏障,很多话题难以展开。C加班加点做出的方案,每回交到老板那里便杳无音信了。一来二去,C渐渐摸出点门道来。毕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大企业,C作为新人还没有完全赢得老板的信任,如果没有机会充分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如此温火慢炖,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将局面打开。机会很快就来了。一次公司晚宴,C盛装出席,她举止优雅,顾盼生辉中流露出迷人的娇俏,使多年来例行公事般的聚会,顿时有了“聚焦点”。

C径直走到老板面前,搭讪之余,也谈了一些对公司目前项目的见解,她的妩媚、大方以及适宜的谈吐,给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自我展示确实为C的职场生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没过多久,C所做的企划方案就在公司董事会上被老板大大表扬了一番。

其实在工作中,除了业务能力外,“综合能力”也相当重要。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有着美丽外表的女性会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第一印象。然而,一旦表现出肤浅的一面,对她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将业务能力和美丽外貌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日益获得上司、同事及客户的赏识,一步一步走向事业的巅峰。A的撒娇会被理解为轻浮,由此,最终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真正尊重。A的失败教训与C的成功经验,值得职场中具有美丽外貌的女性再三回味。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职场上也是如此,大家都挤破脑袋往上爬,但是职场人气很重要,能聚集人气的人才能爬得更高。正如大海处于低洼之地,所以才有“海纳百川”。

有一种理论叫做“凹地效应”,就是指某个事物因为具有某些特征或优点,从而对某些事物产生一种吸引力,导致这些事物向这个地方聚集。凹地的特性是聚势,人生聚势的结局就是处世成功。如果你想拥有好人缘,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聚集一批好朋友,那么就要让自己成为一片“凹地”。

一个人只要具有“凹地”特征,就能聚集人气,自然有贵人相助。想做一片聚人气的“凹地”当然也要具备几个要素:一是谦虚。不耻下问、不骄不躁、不矜不伐、洗耳恭听、虚怀若谷、择善而从,在中华文字中如此表述谦虚的词很多。在现实生活中,谦虚谨慎者往往能够顾全大局,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严以律己。在胜利、顺境、成绩面前,谦虚犹如一个冷静的使者,教人自省自问,与心灵对话。

其次就是要学会包容,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包容著称,但却引起一些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这句话一语中的,让人不得不佩服林肯的胸怀。对手有时候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能否包容,不仅是一种气度雅量,也是一种处世艺术。

最后要学会聆听。有的人很受人欢迎,人人都喜欢与之结交,这种人往往人缘特别好,凡事比较容易成功,因为他们非常善于聆听。多听有助于信息的搜集、人事的观察,还可以避免因多说话而造成的差错,是现代人重要的修养之一。学会聆听是处世的一个重要法宝,认真地聆听别人,直到他们把话说完。坚持下去,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聪明?天才?思维怪异?不,我理解中盖茨的特质是谦虚。一个谦虚的天才,很难得。”曾任微软副总裁、谷歌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这样说。

在李开复的回忆里,盖茨原本是个很喜欢竞争的人,他说:“盖茨很享受辩论,就是想听到不同观点,又总是想赢。”可是好胜心和好奇心,并没有影响盖茨最终成为一个谦虚的人,“我记得在微软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位技术助理跟盖茨发生争论,助理说,‘盖茨你错了!’盖茨说,‘我没错。’在‘错了和没错’的几轮僵持之后,助理列出了评实的证据,于是盖茨恍然大悟,立刻回答,‘你对了,我错了。’”

“我总能回忆起这件往事,所以被问到盖茨的特质,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谦虚,或者说率真。”李开复说。

但是,这位爱辩论的谦虚的天才并非无往而不利。事实上,盖茨在40岁之后就开始隐藏自己天才的锋芒,完成这种退居幕后的转变并不容易。李开复所记得的一个例子印证了盖茨当时转变的艰难。“把CEO的位置让给鲍尔默后,有时盖茨听到鲍尔默的观点也并不同意,可他一次次忍住了就是没有站起来,他努力让自己从好胜变得谦和,这很难。”李开复说。

在盖茨转变的同时,IT创业史也正在经历新的时期,企业不再只是需要“蓝图式的”宏伟的技术使命,很多创新需要先做了再说,于是微软也决定重新开始,这个时代很快将被另一批天才主导。

李开复认为盖茨身上的优点,比如谦虚,对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有不小的影响,“离开微软之后,我们没有再做过什么沟通,但是我想,以后有机会的话,很希望能和盖茨一起投身教育。”而完成蜕变的盖茨目前正在努力做一个专业的慈善家,他捐出全部财产收入,一分钱都没有留给子孙。李开复感叹说:“在40岁的时候,盖茨意识到,人生在世的价值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留下多少,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这一点,更谈不上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