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06

第6章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给自己一个理由(2)

后来,针对这个问题,塞里格曼又重新设计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是这样的:他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的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方法是先把它们放到可以躲避电击的那个笼子里,当它们接受电击时,只需轻轻一跳,就可以免受电击的痛苦。等到狗能轻易地学会从笼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让它做几次练习。再按照前面介绍的实验程序对它们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它们不太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改用那些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小狗做实验,进行同样的处理,发现它们也不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

在现实生活中,因绝望而悲观、意志消沉、成天借酒消愁、怨天尤人、甚至想一死了之的人,比比皆是。这个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假如想让人们远离绝望,那么,必须要让他们有过成功快感的体验。其次,必须有适度的自由度,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能让他们从生活的各种磨难中学到应付环境的技能和信心。只有经过这样的历练才能自然地建立成功的信心与成就感,在未来的困难面前不至于陷入“习得性无助”。

◎你需要的只是一个理由

懒惰并不是失败的理由,但是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心灵中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懒惰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就是因为还没找到最喜爱的工作。没有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人总是期望有事可做。比如病中痊愈的人,总是盼望能起床,四处走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做点事——哪怕做任何事都可以。

懒惰会引起无聊,无聊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却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克莱门特斯通曾说:“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因此,你要选定你最擅长、最乐意投入的事,然后全力以赴以获得成就感。

许多职场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其实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的。

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用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赢得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器重的自信。

那些思想贫乏的人、愚蠢的人和慵懒怠惰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到事物的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人家发财了,他们就说:“那是幸运!”看到他人知识渊博、聪明机智,他们就说:“那是天分。”发现有人德高望重、影响广泛,他们就说:“那是机缘。”他们不曾亲眼目睹那些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他们对黑暗与痛苦视而不见,光明与喜悦才是他们注意的焦点;他们不明白没有付出非凡的代价,没有不懈的努力,没有克服重重困难,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对于成功的渴望每个人都有,但是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多少直接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现实世界中并没有机缘巧合这样的事存在,不能只对未来心存幻想而不付诸努力。

人毕竟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与机器不同的是人类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但是人们在论及信息和管理时,根据的往往是它们的功能和商业流程,而忽略了如何鼓励员工并激发他们的热情。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于是,这里需要了解情绪资本的概念。

到底什么是情绪资本呢?情绪资本由两大核心要素组成,那就是外在情绪资本与内在情绪资本。外在情绪资本存在于顾客和股东的内心。这种资本有时被描述成品牌价值和商誉。它们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并被纳入到企业资本的核心。内在情绪资本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内心,这种重要的资本即将引起众多企业的关注,并将同样被纳入企业资本的核心。

外在情绪资本已被确认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被列入企业资产进行考查。而有关品牌价值的论述业已成为产品的价值,赢得顾客的信任,引发重复购买行为,甚至将这种信任推向更高潮,与顾客建立一种终生关系,并由顾客口耳相传,发掘并培养更多的潜在顾客。

内在情绪资本则指向员工的内心,具体包括企业员工的感受、信念和价值观。这种资本对员工工作产生的影响,会关系到公司产品的质量或所提供服务的优劣。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在其著作《长寿公司》中是这样描述这些企业的:“当人们谈及这家企业时,仿佛是在谈论一个具有心智和个性的生命体。”然而实际上“人性化”的概念却一再地被忽视,人们对企业职能的认识总是止步于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然而,企业不仅仅是由数据和图表组成的商业实体,即使是最冷漠的企业也都具有自己的性格,有些随和可亲,有些则稍显冷淡,还有的是独裁,甚至恶毒。企业的性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同,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由人所构成的,而人是企业的命脉。

我们应该明确企业的真正含义:“它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人的集合;它的所有要素,包括产品、服务、品牌,都与情绪交织着存在。而它的性格也是员工智力和情绪所造就的。因此,情绪资本还包括了员工对企业品牌的反应,以及他们对企业的整体感觉。”企业的性格,主要是由其员工与股东的情绪、感受和特点所组成的。而能够成功地赢得员工心灵和意志的企业,就一定能塑造出充满热情、执著和激情的企业性格,这一点对于顾客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所有企业都是有内在的情绪和生命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是优秀的。情绪是人们行为的强大驱动力,在商界亦如此。情绪有助于品牌和企业本身都像人一样生机勃勃,而它们也正因为由人所创造,而反映出企业的性格组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企业的主管和经理们意识到企业性格存在的同时,公司员工、顾客和广告商也同样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当今社会,员工已不愿继续呆在僵化而冷漠的官僚组织里面,他们希望在个人喜欢的、与自己的性格有些类似的企业里工作;顾客们也喜欢购买符合自己品味的企业的产品,而这才是企业性格的精髓所在。

不同的性格有千千万万,要想全盘拷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想想我们认识的人当中,有哪两个人的性格会是完全相同的呢?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试图营造一种性格的假象,这种做法最终都被证明是失败的。因为处于当前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商品社会,性格的塑造必须出于真诚,夸大的形象或虚构的性格根本是行不通的。您或许不用跟商品的牌子较真儿,但要想伪造公司的性格,只会使自身的企业陷入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