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3321000000023

第23章 大师篇(1)

408.商王盘庚是怎样利用风水助殷道复兴的

历史上用风水来改变一家一族乃至于一国命运的事例,可谓俯拾皆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商族很重视地理环境。商汤灭夏,到盘庚时,已是五次迁都,《尚书·盘庚》云:“不常厌邑,于今五邦。”盘庚继位时,政治衰微,为了中兴,他不顾保守势力反对,坚决迁都。

盘庚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另一方面又亲自对迁徒之地进行勘测风水。《尚书·盘庚》云:“盘庚既迁,奠原他居……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用水地于新邑,肆子冲人,非废原谋,吊由灵,各非敢违人用宏兹责。”这段文字是说:盘庚由奄(曲阜)地迁至殷(安阳)地,是要奠定居所。傍山而选址,可以避凶趋吉。新地址是风水很好的地方,居住在那里可以便殷商发达。果然,在盘庚迁殷之后,“殷道复兴”,使商朝又统治了几百年,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409.周王公刘是如何利用风水保八百年江山的

公刘,周族祖先,率领子民在古豳(今旬邑)开疆劈土,农耕生产,繁衍生息。气势磅礴的高原土地,适宜于建造半地穴的房子,穴下竖立柱,出穴是土阶,屋顶盖木梁、陶瓦,形成一个街道纵横的都城,这就是京师之地。把王朝最精锐的军队驻守在这里,就是守卫京师的王师,这样的吉地,终灭商而建周,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计825年江山,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公刘主张“行地宜”,当然会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地理环境。按现在叫法,公刘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水大师。

公刘在选择新的聚居地时,相当谨慎。他不仅观察山,还观察水,并懂得要把住址建在流水环绕的地域之内。《诗经·大雅·公刘》就是歌颂公刘考察地理,选择吉祥的环境,安置他的子民生息。我们看到,诞生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公刘,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地理环境知识。后人所说山环水抱必有气,在公刘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观察山,观察水,已经明白在河弯的内侧建设城邑。这就是环抱吉水,反之,就成了反弓凶水。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地理风水的记载了。

410.古公亶父为何选址周原

周朝的第二个地理风水大师为古公亶父。我们今天眺望远古,古公亶父应该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环境学专家,建筑学专家了。古公亶父勘察好地址之后,迁都于风水更好的吉祥胜地:岐山山麓之下的周原。从相地,到设计京城,先建什么,后建什么,有条不紊。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区,北枕巍峨壮丽的岐山,南临波涛滚滚的渭河,山环水绕,西边是清凌凌的延河之水,东边是湍急的漆水河。这里藏风蓄水,山水相依,形成令人惊叹的风水吉地。岐山是中国西北部地区众多山峰之中最高的一座,两座山峰雄伟壮丽,双峰并峙,直入云霄,因称岐山。

实践检验真理,古公亶父选择的这个地方,确实吉祥。周族从此扶摇直上,繁荣强大,仅用一年时间就消灭了统治了中国近700年的殷商王朝。

411.周公是如何营建洛邑的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方辽阔疆域的开拓,要求统治重心的东移。周公东征班师之后,便着手营建东都洛邑。《尚书·洛诰》记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周公拜手稽首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评来以图及献卜。”

东都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南望龙门山,北倚邙山,群山环抱,地势险要。伊、洛、湛、涧四小汇流其间。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据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顺大河而下,可达殷人故地。顺洛水,可达齐、鲁。南有汝、颍二水,可达徐夷、淮夷。伊、洛盆地确实是定都的好地方。

周武王灭商后,迁九鼎于洛邑,营建首都。周公受命之后,去了很多地方,通过无数次的占卜,确定洛邑为新的都城,并且绘制成图。这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规划图。

412.为何孔子故居风水堪称第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的职业是相丧,就是给别人看风水。孔子不但年轻时候给别人看风水,当了官以后,同样给别人看风水。《礼记·檀公》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国昭子之母去世了,于是请孔子来看看风水。孔子自己所说的“丧事不敢不勉”是有力的证据,但后来的儒者极力掩饰或否认孔子的早期职业,就有违孔子关于诚信的教诲了,更有甚者,极力编造孔子一出生就是个圣人,但他晚年却极度喜爱《周易》。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古代文化的精髓,《周易》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对《周易》进行了整理,更重新对其进行了注释,并把它列入学生的课本。他不断地翻看《周易》,从中学习,以至于竹简上的牛皮绳都被翻断了三次,后世形容爱学习的典故“韦编三绝”,就来自于此。

历史上,风水师认同中国最好的风水是孔子的故居,而不是那些皇家陵墓。孔子故居位于东岳泰山脚下的曲阜市。曲阜周围有洙水和泗河两水环绕流过,风水师认为这是“平支得水之贵格”,因此孔子及后裔福禄绵远,2000多年来一直受人敬重。根据孔子世家谱最新登记情况,从2500多年前至今,孔子世家已繁衍至83代,人数达200余万。孔子的后裔一直把墓地的“风水”视为命根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原计划经过曲阜,靠近孔林西墙。衍圣公孔令贻得知这消息后,十分着急,一连向朝廷递了几个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只好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而过。

孔子是周易大家,对衍生于周易的风水也很有研究。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按他的夙愿在此安葬。墓东为孔子的儿子孔鲤之墓,墓南为其孙子思之墓。这种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孔子生前时,有人说他选的墓地缺水,但孔子说“二百年后会有秦人为己挖河成全风水的。”果然,秦朝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破坏孔子的风水挖了一条河,不想却实践了孔子的伟大预言。

孔子死后,随着孔子地位的日渐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大时周围的垣墙长达7.25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造园林。孔林作为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25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过,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共计葬埋10万余座,而且人才辈出。孔子受到后世瞻仰,其后代又绵延不绝,可知其风水是无与伦比的。

413.樗里子是如何为自己选墓地的

樗里子算是一个皇族,他是秦惠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樗里子能言善辩,足智多谋,是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三朝重臣,秦人称他为“智囊”。秦惠王封他为“严君”,秦武王拜他为右丞相,秦昭王时继续为相。他对秦国忠心耿耿,斩将拓地,曾率师征伐赵国、楚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樗里子之所以被称为超牛的风水师,倒不是因为他在堪舆界有什么大作,或者是为哪位帝王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他在风水史上的英名,完全是建立在对于自己墓地的超自信把握上。

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樗里子死,葬在渭南章台东面,也就是汉代长安城城西。樗里子临死前说了一句让他声名远扬的遗言:“过一百年后,将会有天子的宫殿在我墓地的两则。”此话后来果然应验了。到了西汉时,刘邦建都长安城,长乐宫在他的墓东,未央宫在他的墓西,他的坟墓被夹在了两宫中央,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

人们都以为樗里子是个会相地的预测家,故秦国民谚有云:“力则任鄙,智则樗子”。他的预测,可能是根据天下大势进行分析,偶然命中了,也可能是汉代秦人的后裔编造的。樗里子到底是在什么场合,对谁说的那番话,当时无人知晓,以后也不会有人知晓。但这没有关系,最关键的是,这句话让他成为了堪舆史上最牛气的风水先生。

414.管辂是如何推测阴宅怪异的

管辂是三国时山东平原的术士。他容貌丑陋,不讲礼仪,性好嗜酒,言谈无常。就是这么一个怪才,从小就喜欢仰视星辰,得人辄问星名,夜不肯寐,父母禁而不能止。他常说:“家鸡野鹊,犹尚知时,况于人乎?”每与小儿做游戏,就在地上画天文,人们叹为奇才。成人后,精通《周易》、风角、占相,远近扬名。

管辂善于推测阴宅怪异。有一次,他经过毋丘俭的墓地,倚树而叹:“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讳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应验。管辂能根据墓地“四象”预言吉凶,后世风水师推崇他为祖师。

管辂能用占卦的方式说出墓中事。有郭恩三兄都患辟疾,管辂通过占卦推测他们的叔母墓中有“女鬼”,是郭恩等应受到的报应。郭恩三兄弟只好交待了过去的罪责。管辂也能说出阳宅怪事。有个妇女得了病,请管辂筮之,管辂说:“你屋里西边埋有两个男子,一男持弓箭,主射胸腹,所以你心口疼;另一男持矛,主刺头,所以你头疼。”那妇女把地掘开,果有二男持器。

管辂还能占生死。刘奉林的夫人病了,管辂说:“到了八月辛卯日,日中之时死”,后果如其言。管格根据自己的长相,推测自己的死期在48岁,后来,他果然只活了48岁。

现在流传有《管氏地理指蒙》十卷一百篇,是风水术中的一部巨著,书前有管辂的自序。其实,这是伪托于管辂,不可尽信。

415.为何说郭璞是风水师的鼻祖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风水大师。世传《葬书》、《青囊经》为其遗作。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所以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据说有一次王敦也让他占卜,郭璞说“无成”,想想王敦是什么人物,跟他对着干能有好下场吗,可是郭璞就是有职业道德,宁死不骗人。

王敦不高兴了,又问:“你算算我能活多久?”郭璞答道:“您要是造反,那就活不了多久,要是去武昌好好待着,那寿不可测啊。”

王敦大怒:“你又能活多久?”这威胁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可这郭璞摆出一副死猪不怕烫的模样说:“也就今天中午吧。”王敦气疯了:“给我推出去砍了。”

郭璞死到临头,还不忘开自己的玩笑,他见着刽子手,一看眼熟,是他以前在越城见过的,当时他叫住人家,非要拿衣服相赠,那人不要,他说:“拿着,以后你就明白了。”那人也就没再客气。现在一见,果然有求于他呀,那你就给我来个痛快的。拿人家的手短,刽子手对他倒也客气,他问要到哪里砍头,人家告诉他到南冈,他又胸有成竹的说:一定是在双柏树下了。果然,又中,到了树下,还不算完,“树上有个大鸟窝”,人家找不着,郭璞说:“这不是坏我的名声吗?给我好好找。”果然在密叶掩映下找到了鸟窝,这下郭璞满意的说:“我这一辈子,言无不中。”于是人头落地,美名流芳。

416.陶侃为何葬亲于“牛眠之地”

陶侃(259~334),东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初为县吏,渐升郡守,后官至刺史,都督八州军事,为人严谨,勤慎吏职,颇有政声,受高人指点成为风水大师。

据《晋书·周昉传》载:陶侃幼年丧亲,将葬,家中忽失一牛,寻牛时忽遇一老者,对他说:“前冈有一牛,眠卧山沟之中,其地若葬先人,后代位极人臣,贵不可言。”并指着旁边一山说:“此亦其次,当出两千石。”按照他的指引,陶侃寻回失牛,葬其亲于牛眠之处,并将老者所选择的另一处让给周访,后来周访于此葬父,果然升任刺史,传公三代,其灵验一一如老者所言。因受这个故事的影响,后人称这个风水宝地为“牛眠之地”。据称,陶侃曾撰有风水著作《捉脉赋》。

417.韩友是怎样避免血光之灾的

韩友,字景先,东晋舒县人,出仕之前,曾追随学者伍振学习《易经》,并擅长图宅相墓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