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3324900000015

第15章 生活中的催眠诡计(2)

女人:“亲爱的,你什么时候给我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啊?”

男人:“急什么,一步一步来不行吗?”

女人:“我急吗?你都说了多少次了,到底什么时候才兑现?你是不是只是说着玩的?骗我的?”

男人:“没有了,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女人,“那到底是什么时候?还有你父母,到现在了也没说要给我介绍认识一下。别人问我见没见过你父母我都不好意思说。”

男人:“好,好,过一段时间,行不行?”

女人:“我要行动,不要解释。”

从男女主人公对话可以看出,男人在最开始对女人做了很多承诺:见父母、见朋友,但到后来,一件也没有实现。有句话说:男人的承诺是写在水上的,说没就没。男人在承诺的时候真诚得让人毫不怀疑,实现起来有时比登天还难。

故事里的男人说自己的承诺是真的,女人回应,是真的,为什么不兑现?从男人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他一直在推脱和拒绝,一个人一旦和你不是真心的,就会对你有所保留。这保留包括不让你进入他的朋友圈,认识他的父母,了解他的过去。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是痛苦的,那么怎样才能戳穿他承诺里的谎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浅入深,步步紧逼。

“你说带我去看你的朋友,具体什么时间?”

“不让我见你的父母,你是不是根本就没把我当回事,在玩弄我的感情?”

“为什么对我有所保留,你到底有什么不能让我知道?”

这样的问话一出,如果他是真心的,他就会马上跟你说明不带你去见父母和朋友的原因,并定好准确的时间兑现自己的承诺。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他还含糊其辞的回答,说自己忙,有时间再去等等,你就要好好考虑下继续跟这样的男人发展的可能性。如果男人只会给女人空头支票,这样的男人还值得去交往吗?

男女之间相处,往往是男人说的多做的少,女人则在早期对其信以为真,发现不对之后,才对其质问。即使这样,女人还是会有一个问题:当男人承诺时,我怎么才能知道是真还是假?怎么才能问出他的真话呢?

此外,除了上面的情况,男人类似带水分的承诺还有很多种,比如:

“相信我,我说的一切都会实现的。”

“老婆,等我两年的时间,我会赚很多钱,给你买房子和车。”

“亲爱的,再过一段时间,等我把手头上的事处理完了,就带你出国旅游。”

说得透彻一些,女人要的并不是男人的承诺,而是让男人将承诺变成现实。那么,作为女人,如果你精明的话,对于男人的承诺,不仅要会听,更要会逼,从而区分那些承诺的含金量和含水量。

有的人为了让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往往会在最开始的时候问一些看似跟主题无关紧要的话,被问者也是非常不在意地回答,到了最后,当被问者突然意识到时,他已经掉到对方设的陷阱里爬不出来。这种说服法就像剥笋。笋在成为竹子之前,有多层外皮包裹,剥笋时总得一层层地剥开,才能剥到所需要的笋心。所谓层层剥笋,就是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紧扣主题,从一点切入,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浅到深,由轻到重,逐层展开,直至揭示问题的本质,进而达到让对方就范的目的。

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增强语言的影响力。层层剖析,由浅入深,不但可以在最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还可以顾及对方的接受程度,慢慢地将对方“吃进”。

找准位置,在对方软肋处下刀。

遇到不合作的对手,我们有时似乎无可奈何。不过如果我们能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找到对方的关键所在,在对方最重要的地方下手,在对方最害怕的地方下刀,只要位置找得准,再顽固的对手也只得举手投降,任你摆布。

美国第六任总统亚当斯是一个令记者头痛的人物,他从来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往往使很多记者失望而去。有位叫安妮·罗亚尔的女记者一直很想了解总统关于银行问题的看法,可屡次采访都没有结果。

后来她了解到总统有个习惯,喜欢在黎明前一两个小时起床、散步、骑马或去河边裸泳。于是她心生一计。

一天,她尾随总统来到河边,先藏身树后,待亚当斯下水以后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

亚当斯满脸通红,吃惊地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是一名女记者。”她回答道,“几个月来我一直想见到你,就国家银行的问题作一次采访。可是你从来不给我这个机会,现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让我采访就别想得到它,是回答我的问题还是在水里待一辈子,你自己选吧。”

亚当斯本想骗走女记者,“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让你采访。请到树丛后面去,等我穿衣服。”

“不,绝对不行”,罗亚尔急促地说,“你若上岸来抱衣服,我就要喊了,那边有三个钓鱼的。”

最后,亚当斯无可奈何地待在水里回答了她的问题。

名誉和地位是总统最致命的地方,在他的心中,好名声甚至比生命还重要。女记者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目的。

事实证明,在某人的“软肋”上痛下杀手,能获得比正面迎击好千倍的理想效果。

抓住某人对某事物的珍爱心理,不惜一次又一次使用破坏性的手段,对方一定会主动让步,接受你的操纵和牵制,最终为你所用。

把对手的底细摸透,了如指掌,始终是战胜对手的一个重要前提。一个人的实际状况是不会轻易显现的,这需要耐心细致的调查和取证才能搞清,在此不下大工夫是不行的,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底牌可出的对手是最脆弱的,在他们的要害处轻轻一击,也就致命了。清楚他们的虚实,便会掌握他们的动态,从他们的弱点下手,被动的就不会是自己。

以众敌寡,逐渐将其同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都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例如,大街上有两个人吵架,本没有什么大事,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导致交通堵塞。在超市的特价商品区,一大群家庭主妇争先恐后地抢购一些她们未必需要而价格也未必实惠的商品……

这些就是“从众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自己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也就跟着这么做。

为什么会产生从众行为呢?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就会感到有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也只有与众人保持一致,才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即使错了,也会因为“大家都这样”而感到安慰。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可以恰到好处地应用从众心理,其实它可以成为一种十分有利的武器,帮助我们起到同化对方的作用,让对方在寡不敌众的劣势下,不得不妥协,而加入到群体之中来。

从众心理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已被商家意识到,并灵活应用到了各种销售战略上。例如,一家卖烤鸭的连锁店,在分店开张时,就会雇用一大群人,围在店门口,制造人气,吸引顾客。再如,向年轻人推销MP4时,就先雇一些学生,让他们随时随地携带着,并装出一副自得其乐、陶醉万分的样子。这种故意烘托出的氛围对其他学生,也就是潜在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这么多人都有,而且这么享受,自己也要去买个MP4。

利用从众心理可以帮助我们集聚众人、增加人气,也可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时,对个别人起协调作用,使之与集体保持一致,可概括为:以众敌寡,逐渐同化。例如,与其用说教的方法强迫孩子读书,不如让他和喜欢读书的孩子在一起。虽然刚开始时,他会觉得别扭,不大合群,但久而久之就会被同化,变得喜欢读书。再如,如果想让那些不喜欢发言的职工在会议中开口说话,就可以让一些“引导人”先发言,从众心理会使那些不爱发言的人也不由得采取了“同调行动”,踊跃发言。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会对人们形成很大影响,给少数派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其心理立场发生动摇,最终放弃自己的主张而被别人同化。有时,我们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则需要制造一种以众敌寡的压倒性局面和氛围,迫使对方就范。

要劝服一个人遵从自己的意见,可以采取以众敌寡,逐渐同化的方法。一个人唇焦舌干地苦苦相劝,可能并不能达到说服的效果,而让多个人轮流去劝说,就会给对方造成压力,使其被同化。

紧抓对方心理弱点,加以利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商场竞争之中,若能够发现对方的弱点,对这些弱点加以利用,往往能够成为自己扭转局势的制胜法宝。善于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攻击其虚弱的地方。然后戳到对方的痛处了,对方就会出手。

美国海军军官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用非同寻常的审讯方式,从一名纳粹分子的口中获得了德军机密。

当时号称“狼群”的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横行一时,对盟军的海上运输构成严重的威胁。更令人吃惊的是,德军还研制了一种感音鱼雷,即将投入战斗。盟军派出了大量的谍报人员想搜寻有关的情报,但都一无所获。不久,美军在大西洋击沉了一艘德国新式潜艇,碰巧有一名曾参与感音鱼雷制造的军官正在艇上,他名叫汉斯。美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审讯,但汉斯立场顽固,软硬不吃,最后美军把任务交给了海军军官泰勒。泰勒会说流利的德语,知识渊博,风流倜傥,他不把汉斯当做俘虏反而与之交上了朋友。通过长期的接触,泰勒的风度、才华使汉斯佩服极了。

一天泰勒邀请汉斯到家中下棋,两人边下边谈,气氛融洽。“你为什么不审问我?”汉斯提出了他一直想问的问题。“你不过是一名普通军官,有什么好问的?”泰勒不屑一顾。“你错了,我是一名经过专业训练的优秀的鱼雷军官!”高傲的汉斯有点被激怒了。“得了吧,老弟,就你那三流海军,还有什么鱼雷?”泰勒更轻蔑地摆了摆手。“请不要小瞧我们,我们不但有鱼雷,还有比你们更先进的感音鱼雷!”汉斯有点控制不住了。“哈哈,感音鱼雷,你别编神话了。”泰勒用嘲讽的大笑刺激汉斯。汉斯终于再也忍不住了,顺手抓过一张纸,画出了鱼雷的原理图,以证明自己没有讲神话。就这样,美军轻而易举就获得了感音鱼雷的秘密,研究了对策,使得德国的这一新式武器没能发挥出任何威力。

泰勒正是抓住汉斯性格高傲的特点,抓住对方的心理,戳到对方的痛处,用激将法使他说出了本不会说的话来。戳到对方的痛处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是很普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处,求人办事时,戳到对方痛处也能成为激发他人办事的巨大力量。根据人性的弱点,戳痛对方的激将法在商战中需要求人办事的时候,要好好地加以利用,它能让你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英国的十大推销高手之一约翰·凡顿的名片与众不同,每一张上面都印着一个大大的25%,下面写的是约翰·凡顿,英国XX公司。当他把名片递给客户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相同的:“25%,什么意思?”约翰·凡顿就告诉他们:“如果使用我们的机器设备,您的成本就将会降低25%。”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客户的兴趣。约翰·凡顿还在名片的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您有兴趣,请拨打电话XXXXXX。”然后将这名片装在信封里,寄给全国各地的客户。结果把许多人的好奇心都激发出来了,客户纷纷打电话过来咨询。

人人都有好奇心,推销员如果能够巧妙地激发客户的好奇心,就迈出了成功推销第一步。只有知道了顾客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就找到了让对手购买的致命点。商场如战场,抓住对方的弱点,“打蛇打七寸”,自然大事可成,商战中,厚黑经营者善于注意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和消费者的心理,从顾客的喜好入手,适时制造紧张气氛,找到对手最软弱的地方给予一击。

八. 循循善诱、逐渐深入——母式催眠实施温情诱导

母式催眠是一种相对父式催眠来说更民主、更温和的一种催眠风格。母式催眠师以一种劝慰的方式让对方慢慢进入催眠状态,可以让受催眠者不知不觉地进入催眠状态中。但也正因为它的温和,所以效果通常比父式催眠要差一些。

向对方展示与之相同的爱好和兴趣。

人人都有被人理解的欲望,若与被求之人有了情感共鸣,满足他“被人理解”的心情,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对方也就乐于帮忙了。所以在交谈中,要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就应该投其所好。只有投其所好,你的话才能在对方心中发生作用。

有一次,美国黑人出版家约翰逊招徕真尼斯无线电公司的广告,当时真尼斯公司的领导是麦克唐纳,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总经理。约翰逊写信给他,要求和他面谈真尼斯公司广告在黑人社区中的利害关系,麦克唐纳马上回信说:“来函收悉,但不能与你见面,因为我不分管广告。”

约翰逊不能让麦克唐纳用那官腔式的回信来避开他,他拒绝投降。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麦克唐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广告政策。约翰逊再次给他写信,问他可否去见他,交谈一下关于在黑人社区所执行的广告政策。

“你真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年轻人,我将接见你。但是,如果你要谈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广告,我就立即中止接见。”麦克唐回信说。

于是就出现一个新问题。他们该谈什么呢?

约翰逊翻阅美国名人录。发现麦克唐纳是一位探险家,在亨生和皮里准将到达北极那次闻名探险之后的几年,他也去过北极。亨生是个黑人,曾经将他的经验写成书。

这是约翰逊急需的机会。他让他们在纽约的编辑去找亨生,求他在一本他的书上亲笔签名,好送给麦克唐纳。约翰逊还想起亨生的事迹是写故事的好题材,这样他就从未出版的七月号(乌檀)月刊中抽掉一篇文章,以一篇简介亨生的文章代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