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无声的课外老师:品德修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3328700000010

第10章 品德修养之知礼篇(2)

招手:在公共场合远距离看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

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三、学生与人交往、谈吐基本礼仪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说“谢谢”。

四、升国旗、唱国歌礼仪

参加仪式的学生要衣着整洁,系好衣扣、裤扣,戴好红领巾,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少先队队礼: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眼睛注视受礼者,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歌是音乐形式的国家象征。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五、学生校内礼仪

进校第一次见到师长,要止步立正鞠躬问好:“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

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

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坐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

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须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六、学生迎宾礼仪

宾客来访,要起立迎接,面带笑容,主动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为客人让座、送水;客人与家长谈话时要回避;客人离去,起身送至门外。

七、学生家中礼仪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离家前,向家长打招呼:“我走了,再见!”归家说:“我回来了!”

见家长离家或归家,主动招呼,递接物品等。怎样学会尊重他人?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懂得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一种道德要求。做到了尊重别人,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是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同时,亦是赢得他人对自己尊重的基础,自身的自尊方能得以周全。所谓尊人尊自己,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和学会尊重别人。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可以让人开心,使人奋进,助人成功。尊重,是一种理解与宽容。与人相交,求同存异,学会换位思考。千人千面,我们不能够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同样的方式活着。与人交往,你可以有所选择,却不要想着去改变一个人。豁达大度,是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因素。

人有地位高低之分,但无人格贵贱之别,只有灵魂高度上的差别,只有道德品质高下之别。任何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要用傲慢和不敬的话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一个真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尊重是一门学问。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将自信、善良和宽厚播种在他人的心田。我们要做一个言谈举止文雅而端庄的人,养成尊重他人的好品德、好习惯,就要敬爱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扶助弱小、乐于助人、关心他人。

一、要尊重别人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它是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在人格上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尊卑贵贱之分。尊重别人的人格,首先要做到不取笑生理有残缺的人,不做伤害他人的事,不给同学起绰号。

二、尊重他人还要关心他人

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主动关心老、弱、病、残及妇女和儿童,特别是那些老无所依的鳏寡老人和举目无亲的孤儿,要尽量在生活和精神上帮助他们。另外,我们要尽量把方便留给他人,而且不要做损人利己或者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三、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尊重他人的劳动,相当于尊重自己的劳动。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将心比心,多给予他人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不仅有利于把工作进一步地做好,做完善,也能促使他取得更大地进步和成绩,同时也激发了他人的劳动热情和欲望,还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如上课专心听讲,努力学习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在公共场所不随地抛纸屑、不随地吐痰就是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是尊重他人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要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人们的交往中,注重礼貌,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对待他人要热情、友善、文明、礼貌、体谅、诚实,无论他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相貌如何,都要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使用礼貌用语要自然。

青少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弘扬社会主义的人道精神,做一个尊重他人、对他人有爱心、对长辈有孝心的好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怎么办?

诗人把老师唤作“课堂里的树”,说老师的“语言,是富有光泽的树叶”。歌唱家以“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来赞颂老师的鞠躬尽瘁、无私奉献。老师是耕耘春天、播种希望的人,他撒播下希望的种子,辛勤耕耘,我们就是他培养的一颗颗种子,将我们育成参天大树。赞美老师,是对老师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那么,我们该如何尊重老师?

首先,要在认识上,感情上去理解老师、体贴老师,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师是为了某种功利来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记住“那块黑板擦去的是功利,写上的是真理”,老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备课,批改作业,学生全部酣然入梦的时候仍在查寝。这种辛勤的劳动,到底为了谁呢?如果真是想的这样,他们又何必如此辛苦地工作呢?大可不管我们的学习、纪律、卫生。这些超出工作时间的劳动又没有经济报酬呢?因为这些,所以我们更要理解老师的价值取向。

其次,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这也是尊重。学习中以进取的心态,严谨的风格,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对老师的尊重,有创新意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同样也是尊重老师的一方面。

第三,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成长过程,有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可关键是能否知错就改,如果能,那既表现出我们的宽广胸怀,也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遗憾的是有些同学知错但不改错,恶意顶撞老师。所有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你的不可理喻,缺乏改错的胸襟和你的无知、愚蠢。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知错就改,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同样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第四,要养成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向老师问好的习惯。如果你主动说了一句“老师好”,这样不仅反映出你的高尚品格,还增进了师生感情,体现出你文明礼貌的素养。上课时有顶撞老师的不良习惯,怎么办?

尊敬教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青少年应有的品质修养和文明行为。经常有一些学生有在上课时顶撞老师的不良习惯,这是对老师极不尊重的行为。那么,想改掉这种毛病怎么办呢?

1、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顶撞老师是不对的,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不讲文明,没有道德修养的表现,不符合中学生应具有的行为规范要求的行为。

2、要知道,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从粗俗到文明,从幼稚的孩子到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有志青年,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对教师保持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热爱。

3、作为学生,任何时候都要有尊敬教师的文明礼貌习惯。无论在校内外或任何时候见到教师都应主动、热情地向教师致意,问早、问好;上课迟到或到教师的办公室有事,都要先征得教师的允许方可进入;与教师交谈时,如果教师是站着的,自己就要站起来与教师交谈;进出门、走在楼梯上遇到老师要主动让路;如果教师生病了,同学们应主动到教师家里或医院探望、慰问;新年里可以给教师寄贺年信或到教师家里贺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养成的良好习惯。凡是不尊重教师、走在街上视教师为陌生人,给教师起绰号,顶撞教师的批评教育,都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不相容的,应当受到批评谴责。

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来,教师和其他人一样,身上也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在教育工作中也会有失误和过错。但是,当你觉得教师对你的批评教育有所不当时,是不是就有理由顶撞教师呢?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有修养、懂礼貌的学生完全可以对教师诚恳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可以对教育教学中不当之处提出意见,然后通过和教师交换意见,一起讨论、研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当然,我们对教师提出不同看法除了应采取正确的态度,还得注意适当的场合和方式方法,分寸得当。爱喊别人的绰号,怎么办?

我们有些同学与人相处,不爱喊人名字,专爱根据别人长相与性格,喊别人绰号。那些难听的、甚至带有恶意的绰号,常使被喊的人十分尴尬,翻脸又不好,心里不是滋味。我们讲百人百性,千人千面。性格是十几年或几十年形成的,长相是爹妈给的。有很多人已为自己的长相和性格苦恼不堪,可有人就去爱挑别人毛病给人起绰号。殊不知这样做既伤害了对方,又显示了自己低级趣味。何必做这种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呢?

那么,如何改掉这个毛病呢?

一、要尊重同学,要富于同情心同学之间,是姐妹兄弟,我们应该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同学长相有缺陷,已经很痛苦,我们就应该避免讲刺伤他的话;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别人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要用语言去宽慰别人。如果这一切都成为你与同学相处的准则,你就再也不会喊别人的绰号。

二、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

不要看到别人胖一点,就喊别人“猪”,看到别人瘦一点就喊别人“猴”。假如你长得胖一点,别人喊你“猪”你是作何感想?你也会有缺陷,长相没有,性格上也会有,人无完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因为别人同样可以把“快乐”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

三、要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摒弃一些庸俗的东西人的情趣是与道德、理想、艺术等密切联系的。情趣有高雅,低俗之分。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并且有可能走向犯罪;高雅情趣则能使人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修身养性,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作为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人,是决不会庸俗地喊别人绰号的。

总之,尽管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改掉这个坏习惯。总是莫名对人发火,怎么办?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当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常常对素不相干的人无端发火。有的人在家里吵了架,到外边也整天没好气,闹得周围的人不敢跟他接近。

动不动就对别人莫名的发火,这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它无缘无故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使自己给人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有人认为,心中有气发泄出来,可以痛快痛快。这其实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使你感到一时痛快,但它并不是消气、解愁的好办法。因为你这个火发得不是地方,往往会造成旧气未消又添新愁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