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无声的课外老师:品德修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3328700000017

第17章 品德修养之正义篇(2)

另外,有人仍然有这样的顾虑:怕伤者被抢救过来后,错把恩人当仇人。当然,这样的误会是有的,但是极个别的。怎样做,才能防止这样的误会呢?在送伤者去医院之前,可请交警或者在场的热心群众作证,记下他们的姓名和地址。如果身上带着相机或能拍照的手机,就要把现场照下来,最好也拍下围观者的相片,以便以后找起证人来比较方便。如果肇事者已逃跑,旁边也没有人证时,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和附近的派出所取得联系,然后再协助公安人员把伤者送到医院抢救。这样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总之,在人来车往的马路上,有人遭车祸是在所难免的。热心帮助交警维持现场秩序,及时地抢救受伤人员,这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社会公德。好朋友受到别人欺辱时,怎么办?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听到或看到自己好朋友被人欺辱的事情发生,由于处理方法不同,后果也就大不一样。有的帮助好朋友处理得有理有利有节;但有的当场就“拔刀相助”,替好朋友“出口气”;或者奉行“好汉不吃眼前亏”,劝好朋友暂且忍让,伺机报复,因而导演出许许多多的悲剧来。

如果是你的好朋友受到别人欺辱(并没有受到什么严重伤害),你应当冷静而果断地按以下方法处理:

1、事情如果发生在校园内,你应当帮助好朋友判断或了解肇事者的准确姓名和班级,并及时向学校报告,而不要想凭借自身之力解决事情。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有责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相信学校会严格处理这样一些事情,来伸张正义。当学校调查处理此事时,你应当以见证人的身份,实事求是地把事情发生的经过向学校叙述清楚,便于学校准确地处理好这件事。

2、事情如果发生在学校外,在无法抓住肇事者的情况下,你应当帮助好朋友记住肇事者的长相特征和穿着打扮,并尽快地向最近处的人民警察或公安部门报告,当人民警察或公安部门调查处理此事时,你也应当以见证人的身份实事求是地、详详细细地把事情发生的经过向公安人员叙述清楚,并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见证人,便于公安部门又快又准地处理好此事。切忌不要硬充好汉,而不顾后果的去与人动手,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映情况,一定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好朋友受到欺辱,或推波助澜,扩大事态;或出歪点子,唆使好朋友寻机报复;或夸大对方的责任掩饰好朋友的过错。如果这样,则是法律、情理、道德都不允许的。

四、事情得到妥善处理以后,你应该主动地劝慰自己的好朋友。这件事可能会对他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你应该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另外你还要帮助朋友冷静地、认真地反思一下已经发生过的事,并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以免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当然,相信你也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体会。

总之,在我们的好朋友受到别人欺辱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切不可因为一时冲动而使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朋友要我帮他打架,怎么办?

很多学生重友情,讲义气,这原本是件好事。可是,有些人把它发展到了极端,认为只要朋友相求,就应有求必应。结果,一念之差,铸成终身遗恨。也许当时是为了哥儿们义气,也许你的“帮忙”反倒把自己和你的哥儿们都帮错了,哥儿们义气是要讲,可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其实,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挚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友谊使你赢得朋友。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会无私帮助,如果有了烦恼和苦闷时,可以向朋友倾诉。友谊是有原则、有界限的,友谊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违背社会公德。而“哥们儿义气”源于江湖义气,会为“哥们儿”私利而不分是非,不讲原则。诚然,友谊需要互相理解和帮助,需要义气,但这种义气是要讲原则的,如果不辨是非地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顾后果,不负责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不是真正的友谊,也够不上真正的义气。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旧社会的影响和新制度的不完善,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事。对不公平的现象产生义愤,这是正直学生应有的品格。但是,今天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是阶级的对抗,可以而且应当通过组织调节或法律程序来解决矛盾。朋友受了委屈,应当同情,但同情并不等于一定要去帮助打架。当朋友有这种要求时,要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讲明利害,不能蛮干,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依靠组织去解决问题。这样做,朋友可能暂时不理解,甚至会不满意,但将来他明白时,会从内心感激你的。因为你没有在他感情冲动时火上浇油,更没有从哥儿们义气出发帮倒忙。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解、同情

看到朋友要去打架拼斗,说明他已愤怒到了极点。作为他的好友,你要及时给予理解同情和宽慰,让他获得一种友情的慰藉,使他从极度的愤激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比如,你可以说:“先消消气,有事慢慢说。”“你的脾气我最了解,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你不会火成这样。”“有我们这些朋友在这里,你尽管宽心。”

二、问明详情

看到自己朋友怒气冲天,你可切莫受到感染,感情冲动,意气用事,而是要保持头脑的冷静,仔细问清冲突的起因、经过,弄明冲突双方的情况,理出眉目,然后尽可能客观地作出初步判断。

三、妥善处理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的朋友感情冲动,一时判断不清的时候,作为他的好友,你要为他冷静思考、权衡利弊,处理面临的冲突时,要尽量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1.如果你的朋友是因为敢于坚持正义、挺身而出去制止不良现象的,我们就要全力支持。但在事前要充分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周密的对策,寻求多方的支持。务必使我们的行动,周密、稳妥、有力,而不能用打架的办法解决。

2.如果你的朋友是因为在认识上、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上与对方有了分歧,而引发出激烈冲突的话,那你就要帮他理智地处理好这一争端,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就需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首先你要让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一片赤忱,无论以往或如今,也无论你的言谈或行动,都是为了友谊,共同前进。在他的感情有所触动时,你再为他分析处理眼前冲突的两种方式和两种结果,并建议他采取明智的做法。当他的理智逐步占了上风,愿意做出明智的选择时,你要为他献计献策,并陪他一道,把一场激烈的冲突,逐步化解掉。

3.如果你的朋友因受到别人正确地批评、处理而心怀不满、意图报复,那你就更不能由他实施,不但自己不能参加,还要立即予以制止。帮助朋友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上认识清楚,做到心悦诚服,指出这是有利于朋友成长的、应该接受的批评和处理,如果报复实是错上加错。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之道。有人要我做违反纪律的事,怎么办?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一切都遵循着纪律的原则。纪律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自由和纪律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学生在学校受过多方面的教育,一般说来,每位同学都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当有人要你做违反纪律的事时,应该这样做:

一、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

凡是违反校规校纪、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甚至违法的事,自己坚决不去做。人是生活在纪律里的,守纪律,无论做什么都有成功的可能;不守纪律或全没纪律,就必然要遭到损失或失败。况且,一旦我们做出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违法的事,是要负责任的,所以我们坚决不能做违反纪律的事。

二、要坚持原则

如果当有人要你做一件违反纪律的事时,假如你考虑到朋友的情面,怕得罪对方,违心地做了违反纪律的事,结果收到老师或有关部门的批评甚至处分,那对自己来讲,对跟个人的荣誉和名声都是很大的损失。老师和同学们对你的信任也就会打折扣。而你如果坚持原则不做违反纪律的事,不仅不会使自己的名誉受损害,而且,你将更加赢得老师和同学对你的信任。

三、劝阻别人不要做违反纪律的事别人要你做违反纪律的事,你不仅不去做而且要努力劝阻他人也不要去做违反纪律的事。也许开始别人不理解你,但最终是会理解你的。那时,他会因为你坚持正义而格外敬佩你。由于你劝阻他人不做违反纪律的事,你必然也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由衷赞扬。当然,由于你坚持原则,可能会一时遭到别人的疏远。但这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别人对你逐步地了解。

总之,当有人怂恿你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时,你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一时糊涂违反纪律,还坚持正义,极力劝阻别人,避免他们做出违反纪律的事。见义勇为反被讥笑为多管闲事,怎么办?

现实社会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流氓在上下学之际在校门口滋扰,欺负一些同学。有的同学看不过去,出于义愤会痛斥他们的可耻行为,以致被打。而另外一些同学却会讥笑这样的同学。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制止了一起违法事件,却被讥笑为多管闲事,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1、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类“闲事”是应该管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人本应该相互关心、爱护。可是,就有这么一些人受剥削阶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思想的影响,他们靠偷、靠抢,靠诈骗来维持自己不劳而获的腐朽生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对于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光靠公安司法部门去管,每个公民,包括我们中学生,都应去管,这样才能压倒邪气伸张正义,才能维护公共道德,才能保护人民大众、包括我们自己的利益。

2、维护社会公德、见义勇为,敢于阻止违法犯罪行为,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感和正义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极不好的风气,有些人胡作非为,往往是看热闹的人多,敢于针锋相对进行斗争的人少,以致坏人肆无忌惮,好人频频遭殃。

3、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些人风言风语,甚至讥笑挖苦是难免的。说这些话的人心态不一。有的人对这些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是小题大做;有些人怕惹火烧身,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有些人则是嫉妒,心理不平衡……只要我们心中坦然,既然是对人民大众有好处的事,又何必对这些言论耿耿于怀、心中不快呢?并且对于这样的议论,必要时也可向学校老师汇报,以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自觉遵纪守法,敢于向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作斗争,这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我们应抛弃私心杂念,为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不为他人理解遭到非议,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