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无声的课外老师:人生健康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3328800000028

第28章 其他健康常识(1)

总是打嗝怎么办?

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是因为横膈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其实横膈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膈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嗝时,横膈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什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有外界物质,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经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幽门痉挛)、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如口涎过多或过少时)等,而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引起胃蠕动减弱所致时则发病率频繁且治疗时不易改善。

发生打嗝时不要心焦气躁,若因过饱过急饮食造成者,数分钟内可自动缓解,因慢性病导致在解痉、加强胃动力治疗后也无大碍。不过不要在打嗝时服冷饮,也不要做剧烈运动。生活中,打嗝是件让人难受且尴尬的事,总是一打起来就没完没了。由于打嗝很常见,所以人们早就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对付它了。

1.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这叫屏气法。在进食时发生打嗝可以暂停进食,作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2.你还可以试试喝水弯腰法,也就是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90度的弯腰动作10~15次,也很有效的。

3.有时趁患者不注意猛拍一下患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另外,嚼生姜片,喝生韭菜汁也有不错的效果。

其他健康常识4打嗝频繁时,可自己或请旁人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公分,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5.按摩有效治打嗝。取一根细棒,一端裹上棉花(如手边无棒,可用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代替),放入患者口中,用其软端按端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一般按摩一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突然岔气怎么办?

“岔气”又称急性胸肋痛,属于内伤范畴,是指气血、脏腑、经络受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以胸部闷胀作痛,痛无定处,疼痛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呼吸、咳嗽以及转侧活动时,因牵制胸部而痛或窜痛,并有呼吸急促,烦闷不安,胸背部牵引作痛等症状。一般外无红肿、压痛等客观体征。由于该病多发病于胸胁部,又称胸胁迸伤或胸胁内伤。

造成“岔气”的原因多以举重、推车、跳跃、攀高、挑抬或搬运重物时,用力过度或不当或突然进气受伤,使气聚结于胸内,不得消散,而出现疼痛、胀满;或在剧烈活动之前,准备活动不够或未做准备活动。剧烈活动时肌肉进入紧张状态,而内脏器官惰性大,不能马上活动起来,以满足肌肉活动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使呼吸肌紧张而痉挛;或是在身体活动需氧量加大时,呼吸不得法,只是加快呼吸频率而呼吸表浅,也能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导致痉挛。长期没有参加体育活动或天气过冷,以及大量出汗引起的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也能引起“岔气”。

“岔气”时,呼吸肌痉挛,刺激呼吸肌里的感受器,而产生疼痛。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当肋间肌痉挛时,胸部两侧就会发痛。当膈肌痉挛时,疼痛就会发生在左右肋下。制止和预防“岔气”的方法是:

1.改变表浅呼吸,加深呼吸,呼气慢而深,用力向外呼气,这样可以吸进大量空气,满足运动时氧的需要,使呼吸肌放松下来,消除疼痛。

2.调整呼吸节奏,把呼吸节奏与跑步频率配合起来,做到两步一呼一吸或三步一呼一吸。其他的活动也是一样。

3.若用以上办法疼痛还不能消除,可作深呼吸憋气,用力扣打胸腔两侧或肋下疼痛处,然后作缓慢深长呼吸气,重复几次可使呼吸肌逐渐放松,痉挛缓解。

4.剧烈活动之前,做好准备活动,使呼吸肌逐渐适应较快频率的收缩,不致引起痉挛。

5.冬天锻炼尽量用鼻子呼吸,若用口呼吸时,要半张口,让冷空气从牙缝中进入口腔,防止冷空气过分刺激。

6.按摩疗法治疗岔气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常运用按、摩、揉、滚、点、擦、搓于胸部。令患者仰卧或侧卧位,术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按揉或一指禅,或滚法施法于背部膀胱经。再点按天宗、大抒、章门、云门等穴。再令患者坐于凳子上,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掌面沿肋骨走向擦搓。在擦搓前先涂冬青膏,以增加疗效和预防擦搓时损伤皮肤。

经过以上治疗,可宣通胸胁之气机失调,气血同流、症状自消。一般“岔气”消除后,还可以继续进行体育活动,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及影响。 吃东西噎住怎么办?

有的同学吃东西时狼吞虎咽、慌里慌张,或吃东西时精神不集中,说笑打闹,这样是很容易噎住的。人到底为什么会噎住呢?吃下的食物经过咀嚼以后,被舌头推送到咽部。这里连接着口腔、鼻腔、喉腔和食道,只有把通往鼻腔和喉腔的通道大门关上,食物才能顺利地进入食道。怎么关门呢?在我们的喉部有一块会厌软骨,就像一扇门,在往下咽的时候这块软骨会抬高,同时咽喉的后壁向前突出,这样就关上了鼻咽的通道,食物不会吃到鼻腔里去。

大家都知道,如果不小心把食物吞进气管里,就会呛得很难受。平时呼吸的时候,会厌软骨在这个位置,喉咙通畅。往下咽东西的时候,声带往里收,喉头升高,往前紧贴住会厌软骨,这就封住了咽喉的通道,食物就不会进入气管了。如果边吃饭边说说笑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咙的入口,就可能有饭粒漏进气管,引起人剧烈的咳嗽。所以说如果噎住了,拍后背或者跳一跳的办法都是想把食物往下震,可是就算能震下去,食物也不会掉进胃里,而是顺着气管往下走,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噎住了但还能说话,说明食物在食管里,轻微的状况下可喝点儿水冲一冲,也许就可以解决。但也要注意噎住自己的是什么食物。如果是糯米团这类黏性大的东西,水会堵住余下的空隙,加重窒息。如果是花生豆这类的干果卡住了喉咙,也不应该喝水,因为干果遇水会膨胀,卡得就更严实了。如果食物已进入气管,问题就更严重了,立即求助医生是最重要的,否则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如果旁边的人吃东西噎住了,到底要怎样帮助他呢?给大家一个操作简单的急救方法:在人的两肺下端残留着一部分气体,如果突然挤压一下腹部,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然后推挤胸腔,肺内残留气体的压力迅速加大,形成一股强气流,顺着气管冲向喉头,同时把阻塞住气管的食物挤了出去。这就是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的急救法,操作简单,人人都能掌握。

当患者突然发生呼吸道异物导致窒息时,立即使其弯腰前倾,救助者立于患者背后,两手合拢抱住患者,其中一手握拳,在患者上腹部用力猛地向上提,借助胃泡内及肺内残留气体被挤出时产生的推力和患者上半部躯体倒悬时产生的对异物的重力,将气管内或卡在会厌部位的异物推出。连续6到10次就差不多了,要小心别伤着肋骨。

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自救,具体的方法是:站直了,抬起下巴,使气管变直。把心窝挤靠在东西上,可以是椅子背的顶端,或者是桌子的边缘,然后对着胸腔上方突然猛捶,噎住的食物就能咳出来了。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达到效果,那么要立刻将病人送往医院,请医生医治。总之,要想避免吃东西噎住的情况发生,最好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着急,要保持平和的状态,不打闹、不说笑,更不要往嘴里塞过多的食物。 异物进入眼睛怎么办?

俗话说“眼里不容一粒沙”, 眼睛里一旦进入异物,很是难受。行路中遇有刮风时,经常会有些细物吹入眼里,例如灰尘、砂粒、煤屑、碎玻璃、谷皮、飞虫以及铅笔木屑等,这些东西可以统称为异物,有的嵌在白眼球上,叫结膜异物,有的则嵌在黑眼球上,叫角膜异物。

眼睛的角膜(黑眼球)感觉十分敏感,当异物进入眼时,立刻引起疼痛、流泪、睁不开眼。这时千万不要揉眼,因揉眼有时会擦伤角膜,甚至会将异物嵌在角膜内不易脱落,以致加重损伤,影响视力。又因手脏,可能将细菌带入眼内会引起发炎。切忌用指甲、火柴梗、铁丝等胡乱挑剔,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和将病菌带入引起发炎。

当异物进入眼时的正确做法:

1.应轻轻闭眼一会,不要转动眼球,或用手轻提上眼皮,一般附在表面的异物可随眼泪自行排出。

2.若异物不能自行排出,仍有磨痛,异物可能在上眼皮里面的睑结膜上,可把眼皮翻过来找到异物,用湿棉棒或干净手绢轻轻擦掉,也可以用清洁的水冲洗,磨痛立刻消失;如果冲不出,可以求助周围的人帮你吹一下,具体做法是,对方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你眼皮的外缘,轻轻向外推翻,找到异物,用嘴轻轻吹出。另外,磁性异物可用电磁铁吸出。

3.酸碱腐蚀性物质如氨水、生石灰(水)、盐酸、硫酸等进入眼内时,应立即在现场找到水源如自来水、井水、河水,迅速冲洗眼睛15分钟以上。具体方法:将上眼皮尽量拉开,用水壶等倾注水流,使水柱直接流过眼球表面,一定要冲洗到眼球、眼皮内侧,决不可闭眼冲洗;或用脸盆盛满水,将面部直接浸入水中,连续做睁眼闭眼动作,或用力睁大眼睛,头部在水中左右轻轻摆动。冲洗完后,立即去医院急诊。

4.若翻过眼皮仍未找到异物,或者异物可能是玻璃,就应该立即找医生解决了,此时要注意不可揉眼睛,更不要自己取,而是要用纱布覆盖眼膜即可,并且要抓紧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异物排出或取出后,眼睛仍感磨痛不适,好像还有异物,这是因为角膜上有伤,只要检查确实无异物,点些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很快就可恢复正常。

如果只是沙粒或小虫就比较简单,因为眼睛受到刺激会流眼泪,我们可以利用眼泪将异物冲出来,主要采取低头眨眼的方式即可。 小虫钻进耳朵怎么办?

野外宿营或者在公园游玩时,难免会有小虫爬进耳朵的事情发生,这时切忌用手抠,防止小虫在耳内乱爬,并越钻越深,伤害耳膜。

人的外耳道是一条一端开口的管道,长约25~3厘米。许多小虫尤其是小飞蛾、蚊子等容易飞进耳朵里,小虫在耳道内爬行骚动,由于耳道里的肉皮比较娇嫩,神经丰富,往往会给人们带来难以忍受的耳鸣声和痒痛感。当虫子触及耳道深处的鼓膜时,还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你不断地触动耳道或耳郭,只会使耳道内的虫子乱飞乱爬,增加痛苦。严重的会引起鼓膜外伤,损坏听小骨,影响听力。

小虫子钻进了耳朵里以后,就好像人们走进了又窄又黑的地洞里,在里面一个劲地乱冲乱撞。这时候,“受害者”心里一定很紧张,不由得害怕起来,一些好心人也赶去帮忙,你掏一下,我挖一下,忙乎了好一阵子,不一定起到好的效果。因为耳朵的洞很窄小,里面的鼓膜又薄又嫩,如果侥幸掏出了虫子来倒还幸运,如果掏不出来,那就麻烦了。小虫子会觉得屁股后面有东西在追它,就会一个劲地往里面钻,钻到鼓膜上,鼓膜就难免受到损伤。如果真的弄破了鼓膜,进医院倒是小事;如果伤害了听力,那将是一辈子令人痛心的大事。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不必紧张。一旦有小虫子钻进耳朵里去,自己可以先歪一歪头往外倒几次,如果能够倒出来最好,如果倒不出来,也不要紧张。可利用某些小虫向光性的生物特点,在暗处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外耳道口,小虫见到亮光后一般会自己爬出来。另外,也可向耳朵眼里吹入香烟的烟雾,把小虫呛出来。

如果上述方法不奏效,也不要着急。我国古代医学书中有“百虫入耳,好酒灌之”, 可见虫子是怕淹的,可以请别人往自己耳朵里滴几滴油。方法是:侧卧使患耳向上,让别人从后耳内滴入一滴油(花生油、豆油、橄榄油、甘油均可)。油流进去后虫子就会慢慢地退出来,如果虫子没有退出来,也不要紧的,过一会儿,它就会被闷死在里面。当耳内的虫子停止挣扎后,再用温水冲洗耳道将虫子冲出或用棉签小心地掏出即可。 鱼刺刺入咽喉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在吃东西时不小心被鱼刺、竹签、鸡骨、鸭骨等鲠住咽喉的意外常有发生。吃饭时,不小心被鱼刺卡喉怎么办?大口吞饭、喝醋,大部分人都会使用这些方法,以图通过饭团将鱼刺带入腹中,或是通过醋来软化鱼刺后将其带入腹中。这些常用的民间土方法正确吗?科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