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3328900000026

第26章 社会交往之陌生人篇(3)

五、随机应变

冲突中你还可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必要的防卫。如当对方恶意中伤地骂道:“你是个伪君子、大骗子,什么坏事你都能做得出!”你不妨以解嘲的口吻反问:“哦,是真的吗?我倒要请你彻底揭露揭露。”诱使他继续“表演”下去,直到他再也找不到言辞。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尽量做到有礼、有理、有节。这样做,显然比大动肝火、暴跳如雷强得多。它不但不使你因暴躁而失礼、因愤激而失态,还可以在人数众多的场合,赢得周围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古语云:“有大度者成大器。”当别人对你恶语相加时,你要把它看作是对自己修养、意志和情感的最好的磨炼。为了实现将来能有一番作为的宏愿,愿你在这种磨炼中表现出积极和主动。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同就加以歧视或侮辱;一个民族生活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集体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生活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生活习惯,去处理与民族生活习惯有关的事情。由于民族生活习惯具有民族性、敏感性等特点,因此,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学生我们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呢?

一、要充分认识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它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心理感情。所谓生活习惯,主要指少数民族群众的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等方面的习惯。这些习惯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是一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对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人们的生活、思想以及民族的发展进步、民族间的关系都有很大影响。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或引以为自豪,或奉为神圣,不容他人亵渎。不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容易刺激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不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因此,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任何歧视、不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有害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家昌盛。

二、要了解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读一些介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书籍和文章。我们还可以在跟少数民族朋友接触交往过程中留心观察、虚心求教,还可以通过旅游、参观、调查访问、影视作品、专题研究等方式方法多层次、多侧面地了解。

三、认真地、诚心诚意地、不折不扣地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时,由于彝族群众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方针不了解,将红军团团围住不让通过。红军反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并由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喝鸡血酒、结拜兄弟并送枪支弹药,终于赢得了彝族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红军才得以顺利通过。由此可见,只有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才能加深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民族团结,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统一,推动社会建设的发展。

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因此,对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侵犯,也就是对民族平等权利、民主权利的践踏。在我国加强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成为学法执法的模范,带头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怎样与外国人交谈?

学生朋友如何与外国人交谈?让我们先从一则小故事说起。在我国北方的一座城市,有几名男女大学生星期天游公园,遇见一美国小姐,就主动与美国小姐打招呼。双方交谈起来后,其中一位大学生不停地问那位美国小姐:“你干什么工作?”“一年能收入多少钱?”“你今年有30岁吗?”直问得美国小姐满脸恼怒,拂袖而去。弄得几位大学生莫名其妙。

这是为什么?其根源是这几位大学生违背了与西方人交往的“七不问”原则,即年龄不问、婚姻不问、收入不问、地址不问、工作不问、经历不问、信仰不问。那么学生在与外国人交谈中究竟该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态度要热情友好,要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外国人主动和我们交谈,不要故意回避,羞于见人,也不要一哄而上,七嘴八舌,好奇围观;交谈时既不能自惭形秽,在外国人面前丢掉民族气节,也不要目中无人,妄自尊大,要体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良好传统,面带微笑,彬彬有礼。

其次,服饰要整洁、美观,仪表要庄重,要体现中国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在和外国人交谈时不要做与谈话无关的事,比如抠鼻子、掏耳朵,指手画脚;也不要一边交谈一边摇晃身体;站立交谈时,两脚要直立,不要交叉;坐姿交谈时,腰背要平直,不要跷“二郎腿”。

第三,语言要规范,不要用外国人难以理解的方言、土语,尽量用普通话进行交谈;要礼貌用语,用词要达意,不要用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言谈要把握分寸,褒扬不过头,自谦要真实。通过优美而有具体内容的语言,体现中学生富有涵养、谦逊有礼的气质。

第四,谈话的内容要维护我国的对外形象。对有关政治倾向性的问题,有关我国的经济、军事、科技、信息等,交谈时要谨慎,不宜深谈。外国人不愿交谈的事,不要穷问不舍,属个人隐私范畴的内容,交谈中一般均应回避。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外国人提问时不要随便作答复。交谈时要有答有问,有来有往,让人感到气氛和谐自然,但绝不能向外国人索要礼物,乱攀亲戚。发现外国人在交谈中有不端或不法行为,应及时向外事部门反映,不要自作主张处理。

最后,了解国外人们的种种忌讳,避免不礼貌情况的发生,这也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内容。礼仪内容包括:数字的忌讳,食品的忌讳,颜色的忌讳,花卉的忌讳,还有其他不同国家的各种忌讳。在国际参观访问中怎样与外国学生交往?

我国是文明古国,我国人民素来热情好客,作为学生在接待外宾时应该表现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真诚坦荡,友好相处;节礼适度,不卑不亢。要维护民族的尊严,不要妄自菲薄,丧失气节;要虚心学习对方的长处,不要盛气凌人,盲目自大;要在原则的范围内给予对方种种方便,但不要让对方对我们呼来唤去。总之,要坚持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保持“礼仪之邦”的民族形象。

具体说来,如果外宾走进学校向我们作友好表示时,应该自然地含笑点头或招手致意,问好。如果对方主动与我们招手、询问、交谈时,要以礼相待,不要羞于见人,故意回避。与对方交谈时,态度要自然和气,彬彬有礼;座谈时,坐姿要端正,切忌仰头叉腿或全身靠在椅背上;站谈时,站姿要规矩,切忌身体晃动,两手插兜,或抬头看天,或脚尖划地。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凝视倾听对方的讲话,切忌漫不经心,东张西望,答话要实事求是,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作答,注意保守秘密,称赞对方不宜过分,自己谦虚也要适当。如果彼此交谈投机,感情融洽并且都愿意互送礼物时,一般应该用双手送物接物,切忌单手随意一扔或重摔重放。如果外宾正在参观学校的教学设施,自己又无接待任务,切忌围观,尾随,或当着客人的面指手画脚地议论其容貌、肤色、服装等等。总之,要把礼貌与民族尊严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民族风貌。

反之,在国外的学校参观访问,又怎样与该国学生交往?

有位名人曾说过:“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硬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这也就是说,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密切联系的纽带,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你尊重对方,待之以礼,你才能得到对方给予的理解和友谊,才能与之和睦相处,获得种种帮助。因此,每个到外国学校参观访问的学生必须了解、尊重并践行各国人民的礼仪风俗。

假如你到欧美学校参观访问,遇到中学生应该行握手礼,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用右手紧握对方右手并上下微摇。如果对方是老师或女学生,则须对方先伸出手,才能握手;如果对方不伸手,只要点头致意即可。遇到老师或初次与女学生见面,应该行鞠躬礼,行礼时,须脱帽、脚立正,面带笑容,两目正视对方,上身向前倾斜约15度左右。

假如你到日本学校参观访问,一般按欧美流行的礼节行礼。若初次遇见日本学生,应该互相鞠躬后,作自我介绍。

假如你到东南亚各国学校参观访问,一般行合掌礼,行礼时,双手合拢,掌尖向上,手掌略向外倾,头微微低下。

无论到哪国的学校参观访问,进入集会场所时,脚步要尽量放轻,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入座时,两膝不可张得太宽,尤其不可跷腿;交谈时,切忌有剔牙挖耳之类非礼性的小动作,交谈的内容应避免政治上的争论,碰到个别敏感问题需要回答时,要请教带队领导,注意保守国家机密;进餐时,坐姿要端正,若吃西餐,先把餐巾打开,置于胸前或膝上,用毕再折好放在盘子右边,不要乱丢,更不可拿走;上街时,要遵守外事纪律,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上面所写的,就是你与外国学生交往的“通行证”,有了它,你就可以得到友谊、尊重和种种帮助。政府官员来校检查工作,怎么办?

学校是国家实施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所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其他部门官员来学校检查工作,是学校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关系到全校师生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所以每个学校的成员,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

从内容上看,检查工作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日常工作的例行检查,大部分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官员组织进行。内容就是学校的日常工作,学校从这项检查中所获得的是精神效益。二是落实政策情况的检查,如落实《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检查,落实《办学条件》情况的检查等。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视导、检查工作,如环境、办学条件、学生精神风貌、教师敬业精神等,这些则体现一个学校平时建设的情况。各项检查的准备工作与学生直接有关,如学校的整体风貌、学生的外在气质等,有的检查还要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座谈,在检查过程中也会与学生有个别交谈的机会。所以,在检查中要注意做到:

首先,注重仪表,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需要组织迎送时要积极参加,热情相待,注重礼节。校园内相遇要以礼相待,坦诚大方。谈话时要有礼节,谈吐文明。同时要整理好个人仪表,显不出一个文明中学生的气质。

其次,实事求是,正确全面评价学校工作。无论座谈或个别交谈时,都不能意气用事,而要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反映情况,不回避问题,也不夸大其词,漫无边际,以使人从中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再次,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有关活动。如准备展览图表、模型,打扫环境,布置会场,组织迎送接待等。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去办,不要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横挑鼻子竖挑眼等不予配合的对立态度。

总之,准备和迎接政府官员检查工作也是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既然要正确对待生活,也应该正确对待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