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3338400000049

第49章 不以一眚掩大德

埃里奥特·阿伦森

发现“仰巴脚效应”

一个人的能力比较突出,与众不同,其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使他人欣赏其才能并产生敬佩感,愿意与之交往。但根据心理学研究,最受欢迎的人并非全能的人,而是精明中带有缺点的人。心理学家阿伦森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这一点。

在该实验中,阿伦森将不同的四盘访问录像带,分别播放给四组被试者观看,让他们凭主观感觉判分,以表示他们对被访者的喜欢程度。录像带中的内容,都是访问者和被访者的面谈,被访者的身份都是大学生。四盘录像带中的被访者其实是同一人。只是在访问者事先介绍以及访问过程各不相同。

第一盘录像带的内容是访问者在介绍被访者时,把他描述为一个能力杰出的大学生——荣誉学生,校刊编辑,运动健将等。在访问过程中,也表现突出,对访问者所提出的所有问题,能毫不费力地答对92%,即给人的印象是完美无缺的人。

第二盘录像带的内容和第一盘大致相同,访问者的介绍相同,被访者回答的方式及表现也相同。其中唯一一点不同是在访问过程中加了一个小插曲:被访者表现有点紧张,不小心将一杯咖啡打翻,弄脏了一身新衣服,形成尴尬的场面。

在第三盘录像带中,访问者将被访者描述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在访问过程中,被访者也表现平平。第四盘录像带的内容和第三盘大致相同,只是也有第二盘中打翻咖啡的小插曲。

经分析评定结果后发现,被试者最喜欢的是第二盘中的被访者,其次是第一盘,再次是第三盘,最不喜欢的是第四盘中的被访者。

这个实验研究证明,才能平庸者固然不受人羡慕,而全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容易被接受的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将此现象称为仰巴脚效应(pratfall effect),或者称为“出丑效应”。pratl是英语中的俚语,意指不小心跌一跤而背脊着地,四脚朝天的姿势。

为什么在行为表现上略带瑕疵的人反而会讨人喜欢?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出丑效应”,意思是精明人不经意间犯些可以原谅的小错误,不仅瑕不掩瑜,反而成了优点,因为这样的人比起“全能”的人来,会让人觉得更有亲和力。

从主观的角度来说,仰巴脚效应告诉人们,没有必要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而力求完美。

完美只是人们的美好意愿,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万事万物都存在着残缺。杰出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面的观念。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产生心理强迫行为。强迫的心理机制使大脑对犯错误过于重视和恐惧,对错误行为反应过于强烈。在认知上表现为苛求完美,不允许有任何错误的发生,大脑时刻处于紧张中,注意力就会用来全部监控自己的错误的可能性,反而不能做其他事情了。但是有时大脑会彻底欺骗我们,发出的信号可能是错误的。生活中我们的错误一般没有那么可怕,犯错误的可能性也没有那么大,可是一个恐惧的大脑会将这种犯错误的信息夸大,让我们非常痛苦。

心灵智慧点滴

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那种理想的人。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所以不要怕犯错误,脸皮稍厚一些。有些时候,错误不是可以控制的,错误的产生不需要理由。

从不犯错误是不可能实现的,试图完全地、百分百地不犯错误,就会把自己推向自我挣扎的绝境。所以,我们提倡“最合理的过程是不想追求过分合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