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3338400000059

第59章 惊讶的肯格

科林·特恩布鲁

揭示知觉恒常性现象

在有些人看来,心理学实验就应该像所有“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样,是由穿着白色工作服的科学家在一尘不染的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这其实是个误解。其实很多有价值的科学实验看起来就像中学生的教学实验,但是却是极有价值的,心理学实验也不例外。

比如,现在心理学家普遍承认,知觉恒常性是经验的产物。知觉恒常性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一种按照规律和意义组织混乱的感觉信息的策略。

比如我们绕着一把椅子走一圈,椅子投射在视网膜上的映象会随着步伐而变化。然而,我们会觉得椅子的形状并没有改变。或者我们看见两个站着的人,一个距离3米远,一个距离则有30米,我们就能感觉到远处那个人只有不到一米高,但知觉恒常性是我们意识到那是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小矮人”。

那么,是什么样的经验使我们获得了这些能力?是否存在一种环境使一个人直到成年仍然不具备这种知觉天赋?科林·特恩布鲁(Colin Turnburu)的一个小实验对解释这些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恩布鲁不是一位专业心理学家,而是一位人类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进入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巴姆布提森林(Bambuti)研究俾格米人(f~ygmy)的生活和文化。

有一次特恩布鲁外出考察,他穿过森林从一个俾格米部落到另一个部落。随行的是一名叫肯格(Kenge)的22岁俾格米小伙子。肯格为特恩布鲁做向导。特恩布鲁开车走到一座小山的东边,那里的森林全被砍伐了。

由于树木稀少,便能越过森林一直看到远处高高的鲁文佐里山(Ruwen—zori)。而从未离开过丛林的肯格有生以来从未看到过远处的风景,他指着鲁文佐里山问那是山还是云雾。虽然特恩布鲁告诉他那是山,但是这些山要比肯格在自己生活的丛林中所看到的高大得多。特恩布鲁问肯格是否愿意一同驱车前去更近地观察那些山。肯格犹豫了片刻后同意了。他们启程时,下起了大暴雨,直到他们到达目的地时雨才停下来。

大暴雨使能见度降低到大约90米,这使肯格无法看到渐渐接近的群IlJ的情景。到达山脚下时,雨停了,鲁文佐里山没被一丝云雾遮挡,整座山耸立于傍晚的天幕下。肯格抬头仰视群山时,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准备离开时,肯格在平原上放眼望去,看到一群野牛正在几公里外吃草。这时,肯格问特恩布鲁:“那些是什么昆虫?”特恩布鲁回答说那是野牛。肯格立刻笑了起来,认为他是在开玩笑,并再次询问那是些什么昆虫。然后,他自言自语,觉得他的这个同伴实在不够聪明,并试图把野牛比成他所熟悉的各种甲虫和蚂蚁。

特恩布鲁立刻回到车里,和肯格一起开车接近吃草的野牛。肯格是个勇敢的年轻人,但当他看到动物的形体在不断增大时,他挪到特恩布鲁身旁,小声地说这应该是魔法。最后,当他们到达野牛身旁,看到野牛的真实大小时,肯格也不再害怕,但他仍不明白为什么刚才它们看起来是那样小,并且怀疑它们是不是在刚才那段时间里渐渐长大的,或者这其中是不是有人在耍花样。

在回到森林前的日子里,肯格观察远处的动物并试着猜测它们是什么。特恩布鲁明白,肯格已明显不再感到害怕或怀疑,而是在不断让自己的知觉适应这种全新的感觉信息,并且他学得很快。

关于大小恒常性,特恩布鲁的小实验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这种能力是后天学到的而不是先天的。肯格生活的丛林中没有开阔的景象。实际上,他们的视野通常被限制在30米以内。因此对于俾格米人来说,没有发展大小恒常性的条件。

心灵智慧点滴

特定的知觉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我们并非成长在同样的环境之中。因此,为了使我们的生存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一些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得到展现,从而使我们适应周围的物理世界。

知觉恒常性的一个应用是电影特技。比如电影导演可以设计一个轮船在大风暴中颠簸的场景,其实这个场面是用一艘0.6米长的模型船在特殊布置的水池中拍摄的,但我们的知觉却判断这艘船与真船大小相同,这不仅是因为知觉的大小恒常性在起作用,也是由于缺少能提供线索的对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