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3338400000087

第87章 加薪非必然

爱德华·德西

证实过度理由效应

有个企业老总每每向人抱怨自己的高级人才大量走失:“我已经连续给他们涨了很多次工资了,怎么看不到一点成效呢?”就薪金这个角度来看,原有的外加报酬如果距离人才需要满足的水平太远,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又不足,必然导致“德西效应”。如果人才觉得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都不尽如人意,即使外在报酬不断增加,也无法达到他的预期,另攀高枝是必然的结局。

“德西效应”又称为“过度理由效应”。1971年,爱德华·德西(EdwardL Deci)和他的助手使用实验方法,很好地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

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者,请他们分别单独解决诱人的测量智力的问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每个被试者自己解题,不给奖励;第二阶段,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被试者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l美元的报酬;第三阶段,自由休息时间,被试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目的是考察被试者是否维持对解题的兴趣。

结果发现,与奖励组相比较,无奖励休息时仍继续解题,而奖励组虽然在报酬时解题十分努力,而在不能获得报酬的休息时间,明显失去对解题的兴趣。第二阶段对实验组的金钱奖励,作为外加的过度理由,造成明显的过度理由效应,使奖励组被试者用获取奖励来解释自己解题的行为,从而使自己原来对解题本身有兴趣的态度出现了变化。到第_一阶段,奖励一旦失去,对态度已经改变的被试者,没有奖励就没有继续解题的理由。

而控制被试者对解题的兴趣,没有受到过度理由效应的损害,因而,第三阶段仍继续着对解题的热情。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总是喜欢为发生过的行为寻找原因。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还往往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如果找到的理由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人们也就不再往更深处追寻了。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心灵智慧点滴

为工作而工作,才是工作的真义。希望借工作而获得报酬的人,只是在为报酬效劳而已。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它应包括精神上的沐泽,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使一个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应该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而不能只靠外在奖励。

奖励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工作”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升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管理者如果希望自己的员工努力工作,在给予恰当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必须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而不能简单地把工作与待遇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