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3340600000014

第14章 做最棒的自己(3)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时,丝毫无伤。那一幕恰好被一个从该地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看到这个镜头的观众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只是一个普通工人。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不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新闻几乎震惊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但在生死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一个人一生必须要有一样是出色的,这样,你才有赖以生存的资本,因为你在那一方面别人无法替代。所以,你要保持自己的最出色的这一方面,不要因为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放弃了自己最有优势的一点。

把缺陷转换成优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有缺陷并不可怕,因为缺陷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是人就有缺陷。但可怕的是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或者无视自己的缺陷。分析自己的缺陷,从自己的缺陷中找出闪光点,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势。

你也许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其实这看似不可能中就有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成功的可能性。

麦肯马做为美国足球队的一员,很多年轻人认为他有了一个极富魅力的工作,但麦肯马得用他每年11250美元的薪水抚养两个孩子再加一个又怀孕的妻子。他要求一年给他涨300美元薪水,但遭到了拒绝。

麦肯马带着全家回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老家,他那时候只想做点生意,却没有更明确的具体打算。当一个在大学的老朋友邀请他一起买下一个比萨食品店时,他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合伙买下了那个店。于是麦肯马就开始了每天12小时制作比萨和伺候那些不耐烦的顾客的工作,此外每天开始营业前他还要擦炉灶、拖地板,真是好辛苦。但一个月下来,麦肯马只带回家518美元。他是既疲劳又沮丧,但他不愿就此放弃。他用在球场学到的策略,致力于使他的比萨店提高效率,他既要他的伙计表现得热情友好,又使他的比萨价格合理,让人买得起。就这样,经营日益兴旺起来。裹肯马和他的合伙人买下了更多的经营特许店,而他自己还是那么卖力地工作。

后来,麦肯马成了美国最大食品供应公司的首脑,这家公司每年有41亿元的销售额。当年为300美元离开了国家足球联盟的麦肯马还当了一个投资集团的首脑。对于这一切,麦肯马说:“我如果不是刻苦工作并且敢于冒险,是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在接受采访时,麦肯马还对电台记者讲了一个给过他激励的故事。故事是关于军官普利策的:

普利策在他那枯燥乏味的病房内盯着一棵圣诞树发呆。手榴弹的散碎片进入了他的左小腿,为此,医生定下了把腿切除的日程。

普利策毕业于西点军校,他在那里是个棒球队队长,而且计划着以军事为终生职业。可现在看来,退役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他知道严重受伤的军人是很少能回去担负有行动的职务的。

手术后,普利策最感忧伤的是他完全失去了在棒球场上的勇猛劲头。在每周一次的棒球赛中,他只能用棒击球,而由别人替他跑垒。有一天,当他正等着击球时,他看见一个队友连摔带滑地去占领了第三垒。当时他想:如果我也去试试跑垒,最多也就像他那样嘛。于是,在他将球击出后,推开了替他跑垒的伙伴,自己忍住疼痛,一瘸一拐地跑了起来,当跑到第一和第二垒之间时,他看到对方球员巳接到了球并准备向守第二垒的人扔过来。他闭上眼睛,命令自己头朝前地滑入了第三垒。当他听到裁判员喊出“安全”的口令时,他胜利地微笑了。

三年以后,普利策要带领一个中队去一处地形复杂昀地方演习。

他的上级担心他由于切除了一条小腿,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而普利策告诉他们说可以,并且说:“这甚至可使我与士兵更加亲近。

如果我的假肢陷在烂泥里了,我会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我没有两条完整的腿。”

后来,普利策成了个四星级将官了,而且既可以跑步,还能稳稳地骑自行车。他说:“失去一条腿,教会了我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陷的限制是可大可小的,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关键是应该注意发挥你所具有的长处,而不是老想着你的缺陷。”

要改掉自己的缺陷,就不要把自己的缺陷当成了自己的精神负担,反而要用一种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的心态,激发自己的意志,即把缺陷当成催促自己具有奋发精神的催力器。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8岁时是一个脆弱的小男孩,脸上时常挂着惊恐的神情,老师让他背诵,他会吓得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然后颓唐地坐下来。

罗斯福的缺陷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堪的,他常常因此而招致别人的嘲笑。罗斯福认为自己必须战胜缺陷。于是,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以克服嘴唇颤动不已的缺陷,并以此来克服恐惧。他强迫自己去打猎、骑马,在亚利桑那追赶牛群,在洛基山猎熊,在非洲打狮子。

经过一系列锻炼,他终于成为一位强悍的男子汉,并且成为最成功的美国总统之一。

缺陷是一种常态下的对人的性格、能力、行为、阅历等的认识。在不同的状态下缺陷也是可以转化的,彼时是缺陷,而此时就不一定是缺陷。

有的成功者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在于他们能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势,把那些在一般标准下的所谓欠缺或不完善变成获得成功的优势。缺陷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认识到自己缺陷并勇敢地去面对它,并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缺陷就能成为一项优势。

第四节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项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任何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敢想才行,也就是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提升起来,而不要退缩在一个蹩脚的、狭小的角落。

卓越的人生都是崇高理想的产物。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只敢想而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人,也不会拥有成功。

有一个人曾经问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你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多思多想!”苏格拉底回答。

这个人如获至宝地回到家中,开始整天躺在床上,进入“多思多想”的状态。

一个月后,那个人的妻子找到苏格拉底,愁眉苦脸地诉说道:

“求求你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从你这儿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整天躺在床上痴心妄想!”

苏格拉底赶去一看,只见那个人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苏格拉底说:“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苏格拉底问道。

那人回答道:“想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感觉脑子里都已经装不下了。”

“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点: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成功像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爬不上去的。”接着,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是邻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性格更是有着天壤之别,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发财致富。

每天,教授都翘着二郎腿在那里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旁边虔诚地洗耳恭听。他非常敬佩教授的常识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付诸实际行动。

几年后,文盲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而那位教授依然是囊空如洗,还在那里每天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许多人都为自己制订了人生目标,从这一点上说似乎每个人都像一个战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订了目标之后却没有落实下去,不敢采取行动,结果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

“做”即行动,这是成功入生的起点,因为成功来自于身体力行。同样地,也只有通过确实有效的行动,你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追来幸福之神的垂青和厚爱。相反,无论你有多么美好的目标,多么缜密的计划,如果你不实际地行动起来,成功之门永远不会开启。

行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因为凡事都不去行动,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采取了行动,你的潜能就会随着行动发挥作用,辅助你由消极转为积极,让你在每天的行动中都享受到成就带来的满足。

迈克是牛津大学的学生。有一年寒假他去当导游。因为他总是高高兴兴地做着许多额外的服务,因此几个旧金山来的游客就邀请他去美国观光。旅行路线包括在前往旧金山的途中,到华盛顿特区做一天的游览。

那天,迈克的外套口袋里放着飞往旧金山的机票,裤袋里则装着护照和钱。他随着游客抵达华盛顿后就住进了“希尔饭店”,有人为他预付了账单,他真是乐不可支。可是后来迈克突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当他准备就寝时,才发现皮夹不翼而飞。他立刻跑去柜台那里求助。

“我们会尽量想办法。”经理说。第二天早晨仍然找不到,迈克连两块钱的零用钱都找不到。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应该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向他们求援,还是到英国大使馆去报告遗失护照?或者坐在警察局里干等?

他突然对自己说:“不行,这些事我一件也不能做。现在仍有宝贵的一天待在这里。今天晚上还有机票到旧金山去,一定有时间解决护照和钱的问题。我要好好看看华盛顿,说不定我以后没有机会再来。我跟丢掉皮夹子以前的我还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快乐,现在也应该快乐呀。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现在正是享受的好时候。”

于是他立刻动身,徒步参观了白宫、国会山和几座大博物馆,还爬到华盛顿纪念馆的项端。他去不成原先想去的阿灵顿和许多别的地方,但他看过的,他都看得很仔细。

等他回到英国以后,这趟美国之旅最使他怀念的却是在华盛顿漫步的那一天如果他没有用敢想敢做的态度去处理那件事,就会白白地浪费了那么充实的一天。

几天之后,华盛顿警方找到了他的皮夹和护照,并且送还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