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同理心
3344700000018

第18章 解决难题,倍增业绩(2)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凡事都应该立即行动,绝不拖延。这样才能够为自己做出更多的业绩和成就,更容易赢得老板的重视。

同理心思考题

1.你习惯于拖延吗?如果是,怎么改变?

2.阿蒙罗的改变能给你什么启发?

3.文中商人为什么会遭遇大损失?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只有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为公司避免风险,才能获得老板的器重,才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赢得一席之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遭遇: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却总是吃力不讨好;精心地准备和策划的事情,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事与愿违。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使用了正确的方法却没有做正确的事,或者我们是在做正确的事情,但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

只要出现了这两种情况,我们都是很难赢得成功的。如果我们是职场中人,却总是没能提供良好的结果,总是没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显然是老板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呢?只有上述两者兼备,也就是说,只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帮助我们如愿以偿地取得预计的结果。否则,我们只能迎来失败的结局。

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上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标题叫《CEO们为什么会失败》。

《财富》杂志特邀了38位10年来黯然下台的大公司的CEO们(曾领导IBM、通用汽车、柯达、菲利普等世界著名公司)讲述自己败北的经历。

通过对这些失败的CEO进行深度的采访,《财富》杂志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些CEO们智商都很高,经验也相当丰富,有着明确的方向和无懈可击的战略,并不缺少才智和远见,导致这些CEO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效率过低。比如,柯达公司之所以解雇凯·维特摩尔,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把握好方向,而是他根本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实施这一套战略。这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对这两者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是效率,‘做正确的事’则是效能。效率和效能两者都不应偏废。”

对此,我们还可以通俗地解释为:“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做事的过程上面,主要强调做事的方法要正确,要符合原则和要求,要有效率等等。这属于战术问题。而“做正确的事”则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整个事情的发展方向,分析利弊,在做事之前仔细考虑,进行认真的判断,然后找对方向和目标,最终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属于战略问题。

一个出色的员工,一个能够受到老板器重的员工,必定是能很好地把握这两个因素的员工。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抓住时机取得成功,这两个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阿里巴巴老板马云在2007年举办的杭州第四届网商大会上,分享了自己以及阿里巴巴成功的经验。

马云特别强调了“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重要性,他说:“做事前首先要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在做错误的事,那么方法越正确失败得越快。我很庆幸阿里巴巴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战略确定下来之后,就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执行。因为无法线下见面,网商群体若想成功就一定要靠诚信,所以阿里巴巴一直诚信做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和做正确的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诚如马云所言,只有将“做正确的事”和“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成功。

对此,有关调查机构曾做过一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人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有近55%的人在用错误的方法做正确的事,25%的人在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剩下10%的人则在用错误的方法做错误的事。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能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小的。也许正是如此,成功者总是少数,大部分人正在与平庸为伍。

由此,我们不妨反观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属于哪个行列?如果想跻身金字塔顶端的那10%,就应该在处理事情前先行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然后再用正确的方法去执行。只有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为公司避免风险,才能获得老板的器重,才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赢得一席之地,进而成就自己。

同理心思考题

1.请谈谈你对“做正确的事”与“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的理解。

2.请谈谈“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重要性。

什么时候都用业绩说话

无论对企业来说,还是对员工而言,业绩都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指标。有业绩,一切都好说;没有业绩,寸步难行!

一个人要成长,最基本的需求是食物。一个公司要发展,最根本的条件是利润。利润从何而来?从经营效益中而来,从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中来。因此,身为职场人士,我们必须勇于接受并且尊重这样的现实——在企业和老板的心目中,最看重的就是业绩。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业绩,必然走向倒闭,员工们也会面临着失业的危机;如果一个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业绩,就很难在企业立足;如果一个员工不能创造出色的业绩,就很难获得职业生涯的大发展、大成就。

换言之,无论对企业来说,还是对员工而言,业绩都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指标。有业绩,一切都好说;没有业绩,寸步难行!

20年前,IBM公司遭遇了经营上的挫折,处在了损失惨重、即将分崩离析的时刻。为了挽救濒临倒闭的公司,郭士纳出任其董事长兼CEO。

新官上任三把火。郭士纳也不例外。他刚一上任,就开始大幅度裁员,至少裁掉了35000名员工。

很多人都知道,此前IBM公司一直奉行的是“不解雇政策”。作为公司创始人的托马斯·沃森更是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员工都觉得公司安全可靠,他们的内心会充满着安全感。

然而,郭士纳却公然废掉了这一政策,执意进行大裁员。原因何在?在一份备忘录中,郭士纳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被裁掉的这些员工里,有不少是为公司效力了很多年的,到头来只能作为‘冗员’被裁掉,显然会引起大家的伤心和愤怒。我也知道这样做对大家来说很残忍,我也能够深切感受到大家的痛苦。但大家都必须明白,此举势在必行。”

此次大裁员行动告一段落之后,郭士纳对留下来的员工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效力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可薪水还这么低,职位还不高升。这些人不知道,你想要多拿薪水,你想升迁得快,就必须多拿出业绩来给我看啊。我现在的立场就是,是否能继续留任,能否升职加薪,只要看员工自身的表现。业绩是每个人唯一的证明!”

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郭士纳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逐渐把IBM这个曾经的传奇式偶像企业挽救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的IBM早已重新走上了业绩增长、帝国复兴的康庄大道。

市场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在规律面前,市场是无情的。如果没有可持续的业绩,世界上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关门大吉,哪怕它是微软、GE、IBM、海尔、联想……

有人曾经问过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什么是你们评价职业化员工的标准?”他们给出了统一的答案,那就是:业绩。考核一个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要看其业绩。只有业绩才能体现其价值,使其得到应有的报酬。

站在老板的角度,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个企业要想蒸蒸日上,离不开好业绩;一个员工要实现卓越,也离不开好业绩。没有业绩,一切都无从谈起。

已故的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这句话要告诉我们的是,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存活,更无法发展。

企业怎样才能获得利润呢?只有靠老板和员工共同努力去获得业绩,创造利润。

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业绩在其核心价值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GE为员工提供着有竞争力的薪酬,GE的工资增长计划也是根据员工的业绩确定为了A、B、C三级的。在这家企业里,员工的工资增长都是根据员工的业绩来制定的,员工上一年的业绩好坏,直接决定着工资增长的周期和工资的涨幅。

A级部分的人,工资增长的幅度高、周期短。表现非常优秀的员工,根本无须一年时间,有的人10~11个月就可以获得加薪。

GE公司的事实启示我们,作为员工,一定要努力创造好的业绩,要把为老板和企业谋利当作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即使你有千般好,万般优,如果你没有创造出好的业绩,一切都是零。

在如今这个市场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已经很难看到迁就员工的老板了。如果你不能为老板赚钱,你在公司里就等同于没有价值。谁为公司赚得多,谁的工资就领得多。如果你为公司赚得少,对不起,你被裁员、减薪的时候到了。

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没有能力改善公司业绩,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予他回馈的,因为这种人正是公司打算裁掉的人。

一个真正要让自己有所成就的员工,往往都会主动地多为公司着想,多想办法为公司创造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拿业绩说话。换言之,业绩是检验能力的最佳手段。因此,与其费尽心思地去推卸责任,不如努力提供拿得出手的业绩。

一家企业如果不用业绩来衡量员工,这样的企业势必很快便会走向衰落,甚至倒闭。要想让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明智的老板往往都会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样,看重业绩,发展业绩。为了实现这一核心目标,老板们对待员工的根本原则通常都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所以,你此时应该明白,想在职场中有很好的成长与发展,就一定要学会让业绩说话。

同理心思考题

1.你认可“没有业绩,寸步难行”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2.郭士纳让IBM复兴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请谈谈对“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解。

努力上进,屡创佳绩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做出优异的业绩,才能远离被职场淘汰的命运。

上过学的人也许都知道,学校老师往往更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喜欢进步大的孩子。在职场里,老板则更喜欢业绩优异的、上进心很强的员工。其实,不断做出好业绩、不断取得好进步,也不完全是为了赢得老板的青睐,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职业前程。

任何一位职场中人,都希望自己的职业之路能走得更顺畅一些,都期待自己能够赢得职业的成功。要想通过工作来达成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造出喜人的业绩。

一个偶然机会,毫无销售经验的李青进入了一家颇有名气的上市公司,成为了一名销售人员。

由于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所以一开始接触客户时,李青就遇到了困难。原来,在第一次面对客户时,他居然紧张得双手直哆嗦、额头直冒汗,说话结结巴巴的,没有任何条理,对客户提的问题更是一问三不知。

看到李青这副囧囧的样子,同事们都嘲笑他说:“这样一个没文化的农村人也能卖出产品?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嘛!”

听着耳边这些讽刺、挖苦自己的话,李青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坚持。他相信,自己终会有做得很出色的一天。至于怎么让自己提高,李青想到了虚心学习这个方法。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切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努力学习,尽最大努力地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销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