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斯大林
3345800000003

第3章 两伟人亲切会面,留下了层层悬念(1)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古老大国,人杰地灵,英雄辈出。黄河、长江,滚滚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夏禹、孔丘、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大帝……一个个都成了历史的过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20世纪的中国大地,又造就了一位超夏禹、孔丘,越秦皇、汉武,胜唐宗、宋祖的伟大人物。他,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湖南那穷乡僻壤里走出来,读无字的书,学马列主义,探改造社会的“本源”,究宇宙万物之真理,领导工人斗争,发动农民运动,创建革命军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历尽千难万险,打出了一片红彤彤的江山。

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批判了孔孟之道的封建糟粕,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的吃人本质,摈弃了苏联的教条模式,实事求是,锐意革新,将农村作为革命的基点,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使那些所谓“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惊讶不已。

他,伟大的军事战略家,身经百战,深通战略,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战争全局,从不干涉下属的战术部署。他善于集中兵力,出奇制胜,用“小米加步枪”一个又一个地战胜那强大的敌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他,不仅是哲学家,理论家,而且是诗人和艺术家。他深入浅出,好大众化,能把宇宙万物变化的奥秘讲得风趣而明白,勇于实践。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意味无穷;他的书法汪洋恣肆,任意挥洒,妙趣横生。他的艺术造诣和语言艺术使他的领导思想、军事思想、文艺理论都熠熠生辉,魅力无穷。

他,是圣人,也是凡人,他绝对不是神。他遭过挫折,犯过错误,受过处分,有过苦恼,但现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当他走到位于古都北京城中央的天安门城楼上时,聚集在这儿的百万群众翘首仰望,凝神注视,都想看一看这位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人——毛泽东。

毛泽东神采奕奕,热情地摘下帽子向欢呼的人群招手。他,身材魁梧,面容慈祥,宽阔的前额,长长的黑发,使他那一双明亮的眼睛显得分外明亮。丰满的鼻子,厚厚的嘴唇,圆圆的下巴上有一颗显眼的黑症。正如一位缅甸人说的,“他没有周恩来的清秀,但是显得慈祥宽厚”。今天,为了开国大典,他没有穿他那宽松的裤子和朴实的上衣,而穿了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显得十分精神。他的胸前佩戴着一条鲜红的绸带,上面印着八个黄色大字: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时整,毛泽东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低声对身边的周恩来打了个招呼,然后手持讲话稿,对着中央话筒,用他那乡音浓厚的湖南话,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毛泽东亲手按动了面前的升旗电钮,他那有力的大手,伸出一个指头,稳稳地按在那白色的按钮上,久久地没有松开。

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地升向天空,迎风飘扬。

54门礼炮齐鸣28响,每一响都惊天动地,这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先烈们前仆后继牺牲奋斗的28个年头。广场上空,响彻了激越高昂的国歌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现在,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中国人民终于筑成了新的钢铁长城,终于站立起来,第一次以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然而,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复杂的世界,是否承认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的政权呢?毛泽东的心里并不十分乐观。

毛泽东深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开天辟地的革命伟业。它不仅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扫除近百年来的民族屈辱、陈规陋习;而且打破了世界的格局,惹恼了帝国主义列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些一直想鲸吞蚕食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们不但不会承认它,而且会千方百计地破坏它,推翻它;那些受侵略受压迫的弱小国家,虽抱着同情,有心支持,但无能为力;而苏联的斯大林对自己又有怀疑……所以毛泽东说,我们建国以后,如果外国三天不承认,就有问题了。

升旗结束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他郑重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第二天,即10月2日,苏联政府从首都莫斯科发来了世界上第一份照会: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俄文翻译师哲把这份热情的照会译出来,亲自送给了毛泽东。

紧接着,一批新民主主义国家相继发来贺电,纷纷正式承认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

当红色的电波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音传遍世界的时候,许多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冷眼旁观,蒋介石更试图依靠美国来孤立新中国。苏联的首先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与声援,打破了美国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孤立图谋,使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的红色政权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苏联承认新中国的问题,在1949年7月***访苏时,斯大林已经作了明确表示:“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就立即承认你们。”但这毕竟是口头的承诺,能不能兑现,还不一定。现在,口头的承诺已成为现实,并且昭告全世界,这对于新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支持。毛泽东十分高兴。他在1949年11月8日致斯大林的电报里表达了这样的心情。他说:“政府成立第二天即获得苏联的无条件承认,并很快即获得各新民主国家的同样的承认,这件事给了我们以有利的地位,使许多经常摇摆的人们稳定下来,觉得人民政府势力大了,不怕帝国主义了。又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抛入被动地位。”

曾经担任苏联驻国民党政府北平领事馆总领事的齐赫文斯基,亲历了中苏建交这一历史时刻。他回忆说:1949年9月底,我接到邀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盛大阅兵仪式结束后,人们仍然不肯离去,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周恩来的秘书过来告诉我,周总理要我等一下,有封信交给我。过了一会儿,周总理的秘书给我一封信,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我阅完信,立即译成俄文,让领事馆工作人员发回莫斯科。由于时差关系,收到我的电报时,斯大林还在工作,他立即指示苏联所有报刊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并决定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2日,苏联政府把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并任命我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的文件正式交给中方。这样,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

在这以前,1949年6月至8月,***受中共中央委托,秘密访苏。***此行,主要是向斯大林介绍中国国内的情况、今后的任务,以及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方针;陈述中国对1945年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的处理意见;争取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听取斯大林对当前国际形势、战争危险以及苏联与英、美关系等问题的估计和分析。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在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斯大林还对于他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妥协的错误,主动地作了自我批评,说:“胜利者是不能被审判的,凡属胜利了的都是正确的。”

***这次秘密访苏,为毛泽东的访苏作了重要准备。

10月2日,苏联政府宣布断绝同国民党“广州政府”的外交关系,从广州召回苏联的外交代表。

10月3日,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参加开国大典后,毛泽东回到住处,已是晚上11时许。尽管他劳累了一天,但仍精神饱满,毫不疲倦。他顺手取来一本关于斯大林的书,打开封面,便看到斯大林那庄重而神秘的半身照片,端详起来。

斯大林的形象,是那样庄严而深沉,嘴边的胡子好像掩盖着无数的秘密。淡淡的笑容,似乎又表示出深厚的友谊。

毛泽东没有见过斯大林,他只是在书本上、电文中和别人的传言中听到过斯大林的心声,而现在,在新中国正式诞生亟须得到国际承认的关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首先伸出了友谊之手,同志之手,使他倍感温暖,倍感亲切,也倍受鼓舞,大大地增加了他的自豪感和自信力。

他记得很清楚,在三个月之前,1949年6月30日,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经作出过明确的判断:“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知道,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友谊的援助,要学前人的经验。而在这方面,苏联的经验是可资借鉴的。因此,他明确指出,苏联共产党人开头也有一些人不大会办经济,帝国主义者也曾等待过他们的失败。但是,苏联共产党是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而且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写道:“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想到这里,毛泽东立刻拿起电话耳机,打电话把周恩来、***等人请到自己的住处,商谈着手准备出访苏联、亲自会晤斯大林的问题。

“恩来同志,我看现在我到苏联去一趟比较合适了。”英俊潇洒的周恩来,轻轻地点了点头:“是啊,今年是斯大林同志七十寿辰的生日,苏联准备庆贺。记得他六十寿辰的时候,主席在延安不是还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吗?”

毛泽东感慨地说:“是啊,一晃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呀!”

“今年12月21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领导人都要到莫斯科去为斯大林同志祝寿,主席选择这个时候去苏联很合适。”

毛泽东笑着说:“我可是只管去祝寿喔!有关中苏双方的会谈、协定、签约之类的事情,还得靠你这位政务院总理了。”

周恩来知道,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因为过分劳累,体力不支,需要休息,就说:“主席可以先在苏联休息一段时间,好好休息,恢复恢复;有关中苏双方商谈的具体工作,我到苏联后按主席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决定去办。”

“好哇!”毛泽东点点头,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叮咛周恩来组织人做访苏的准备工作,并要和苏联方面及时联系。

新中国成立,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破天荒地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剥削与奴役,使帝国主义者气急败坏,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内外串联,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要孤立新中国,封锁新中国,不择手段地要把这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搞垮。

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不但准备自己于年底访苏,与斯大林会晤,而且在10月20日又致电斯大林,介绍王稼祥出任驻苏大使,同时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资格接洽两党事务。这样,中苏两党、两国的联系渠道完全打通,可以不失时机地开展打破帝国主义严重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斗争。

秘密的电波,把毛泽东的意思带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性格多疑的斯大林看着毛泽东那热情友好的电文,禁不住内心愧疚,左右为难。

他轻轻地把电文放在桌面上,取出他那特制的烟斗,装烟、点火,抽起烟来。一团团的白烟,从斯大林的嘴里出来,袅袅上升,变化以各种形态。斯大林望着那变化无穷的烟气,已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他觉得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简直似个神秘难测、变化无常的奇特世界;中国革命,又像个勇猛豪强、力大无比的雄狮,令人难以驾驭!为了中国革命,他不惜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花费过多少心血啊!然而,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几次,甚至是事与愿违,妨碍了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