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斯大林
3345800000078

第78章 斯大林重视中国经验,建议出版毛泽东著作(18)

他当上将时,先任欧洲盟军总司令,后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当时当过他的参谋长。二次大战中的太平洋群岛作战,这次美军的仁川登陆,都是他军事艺术的得意之作。现在,他认为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不敢冒险,也没有能力与美国作军事较量。以布莱德雷为首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于对麦克阿瑟的盲目崇拜,也同意他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出兵也只是为了边境的安全和控制接近边境的缓冲地带。他们主张“轰炸满洲”中国军队的基地和鸭绿江上的一切桥梁,阻止中国军队继续投入朝鲜战场。以英、法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则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轰炸满洲”有挑起世界大战的危险,主张在鸭绿江两岸设置“缓冲地带”,然后再通过政治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美国为了实现其既定方针,一方面向其盟国重申“无意扩大冲突”、不放弃其“在欧洲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扩大战争准备,支持麦克阿瑟发动更大规模的所谓“最后攻势”——圣诞节攻势。

毛泽东深入地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于11月9日回电批准了志愿军提出的作战计划。在回电中,毛泽东说:“(一)8日15时电悉,目前部署及下一步作战意图,均很好,请即照此稳步施行。(二)争取在本月内至12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二个仗,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我军就在根本上胜利了。”

当时,斯大林答应支援中国军队的汽车、武器等物资快要运到了。所以,毛泽东在电报中,针对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物资特别是汽车损失严重的情况写道:

“苏联汽车不久可到达第一批,损车虽多,是可以补充的。以平均每天损车30辆计,一个月损车九百辆,打一年仗也不过损车一万辆左右。并且损坏之车,有些可以修好,有些可以取回若干零件,又可缴获一部,故汽车是完全有办法的。要修几条(不止一条)宽大公路达德川宁边孟山区域,这是极重要的战略任务,后面各路均须修好修宽,请抓紧办理。”

另外,毛泽东在电报中特别提出:“请高贺用一切可能方法保证东西两线粮弹被暖(保障御寒)之供应。”

毛泽东的电报给志愿军官兵以巨大的鼓舞。从11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发起了第二次战役,共歼敌36000余人,并于12月5日收复平壤,把敌人基本上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就在这次战役中,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壮烈牺牲。毛岸英聪明能干,很有才华,牺牲时年仅28岁。他的成长和入朝参战,凝聚着毛泽东的无限深情;他的牺牲使毛泽东非常悲痛。

且说麦克阿瑟连吃败仗,才如梦初醒,知道中国志愿军不是少数部队,而是主力出击,急令美军全线撤退。中朝部队乘胜追击。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败逃的路上因车祸身亡。麦克阿瑟鼓吹的所谓圣诞节“总攻势”,变成了圣诞节总退却。志愿军的英勇善战,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御。美国报纸把这次失败说成是“继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不少人认为麦克阿瑟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是“历史上最大的愚蠢事件”。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2月16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将美国军队从当时的250万人增至350万人,并要求将其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在一年之内分别提高4至5倍。然而,毛泽东不怕压,不信邪。他不但有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毅力决心,而且有多种多样的克敌制胜的雄才大略。12月13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

(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

(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敌人。然后看情况,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以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的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流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击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6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再继续战斗。

彭德怀和中国志愿军、朝鲜人民军的领导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经过反复研究,拟出了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于12月28日晚电报毛泽东。

12月29日,毛泽东即给彭德怀复电,再次强调了打过三八线的重要性。毛泽东说:

“12月28日20时电悉,同意你的计划……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旧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我军在三八线以南或以北休整,均无关系。但如不打这一仗,从12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能照你们目前部署,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营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在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强大攻势下,美伪军丢枪弃炮,狼狈逃窜,汉城也不要了,一直退到了水原一线。中朝人民军于1月4日晚解放了汉城,8日又攻占仁川,将敌人驱至三七线附近,歼敌19000余人。在胜利面前,有些人产生了轻敌速胜思想,主张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把美国侵略军从朝鲜半岛赶下海去!彭德怀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实际的,在军事上是有害的,毅然下令停止追击,结束了第三次战役。

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反对彭德怀的看法,指名道姓地指责彭德怀道:“哪有打了胜仗不追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呢?”他坚持要志愿军继续追击,一直打到釜山,将敌人赶下海去。

彭德怀不听苏联大使的意见。苏联大使把意见反映到斯大林那里去了。彭德怀闻讯,便给毛泽东发电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把彭德怀的意见转给了斯大林。

具有雄才大略的斯大林,完全同意彭德怀的观点。他给毛泽东回了一封电报,说彭德怀以那样劣势装备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彭的意见是对的。另外,还批评了拉佐瓦耶夫,不准他再乱发言,以后,又把拉佐瓦耶夫调回苏联去了。

斯大林给毛泽东发电报表扬彭德怀,实际上也是在赞扬毛泽东。这不仅因为朝鲜战争是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具体指挥的;而且斯大林清楚地知道,坚持用那样劣势装备去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的“当代天才的军事家”,首先是毛泽东。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能教育人。毛泽东力挽狂澜,派中国志愿军(包括自己最亲爱的长子毛岸英)抗美援朝的具体事实;毛泽东和新中国在斯大林也不敢出动苏联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通过三次战役,就把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侵略军打得狼狈逃窜,丢平壤,弃汉城,直逃到三七线以南的生动事实;使斯大林不得不反躬自问:当初怀疑毛泽东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吗?当初怀疑毛泽东离开工人阶级而孤立地建立红军对吗?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离开工人阶级的军队能有这样高的觉悟和战略战术吗?新中国成立后,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可自己又怀疑他们是第二个南斯拉夫,怀疑毛泽东是第二个铁托,现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用铁的事实,用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的盖世奇迹,不证明自己错了吗?

斯大林是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当事实证明他的认识错了的时候,他能够面对事实,承认错误,纠正错误。这时,他不仅下令调回了反对彭德怀正确指挥的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而且指示加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的实际步骤。

1951年1月16日,中苏联合委员会发布公告指出:1950年内,苏联方面已将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市苏联方面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苏联经济机关在东北从日本所有者手中获得的财产以及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财产移交中国。1月19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示中说:

“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