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当李晓峰成为SKY
3351900000045

第45章 永远的YolinY(2)

全国亚军,要放在以前我肯定会高兴得整晚睡不着,但这时候我已经很淡定了。相比起大学时拿到一个小网吧举办的比赛冠军就能开心好多天,我的野心已经慢慢膨胀起来了。正所谓“得陇望蜀”,一个全国亚军已经满足不了我了。能让我动心的,是获得全国冠军,乃至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名次。从进入Yoliny俱乐部开始,我再也没有为生活费用发过愁,这也让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电竞,追求更多的荣誉。

在Yoliny俱乐部取得成绩的同时,另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是:Yoliny的财务状况实际上已经相当糟糕了。这种情况下也能稳定军心并拿到成绩,不能不归功于俱乐部经理——Yoliny.King。

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中国电竞史上,King都是一名传奇人物。

King,原名裴乐,陕西西安人(说起来中国电竞圈内好多名人都与西安有很深的渊源)。早在2002年他就一手创建了Lion星际战队,后来相继担任Yoliny和WE(Yoliny于2005年5月改组为WE)电竞俱乐部的经理。

从2004年加盟Yoliny开始,我与King一直共事到现在差不多有八年了。这期间国内的电竞俱乐部起起伏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好多都坚持不过一年就倒下去了。只有WE奇迹般地挺过了电竞产业的春夏秋冬,其中的核心因素就是King的人格魅力。具体来说,我认为在King的身上,有三个特质促成了WE的成功。

第一个特质:沟通。

作为战队经理,King有非常强大的沟通能力和外交技巧。Yoliny俱乐部诞生之初,是接受友菱公司赞助的,但时间并不长。由于队员买套衣服就要几千元,却从不去Yoliny公司上班,只是每天在网吧练习,公司其他员工都对此表示相当不满(在他们看来电竞就是玩游戏),最后老板难敌众怒,忍痛割爱(也有可能是顺水推舟吧)停止了对Yoliny的赞助。从这一天开始,俱乐部的所有赞助都必须由King拉过来。

不善交际的我很难想象King是怎么四处奔走,给俱乐部拉来赞助的。但不管怎么艰难,King还是把Yoliny坚持了下来。当俱乐部更名为WE后,他又和另一个纯粹的电竞爱好者Zax一起,把WE建设成了中国最专业的电竞俱乐部。其他电竞俱乐部,要么走的是“富二代”出资模式,要么走的是集团公司组建模式,只有WE走的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WE能闯过资金缺乏的难关,成为一家能够自给自足甚至盈利的俱乐部,与King的长袖善舞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特质:冷静。

King是一个从不生气的人。他的名言是:“只有无路可走的人才会生气,只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必生气。”

管理俱乐部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对外需要搞好关系,对内更需要搞好平衡。我刚进入俱乐部的时候,只发了一个月工资友菱就撤资了。但那时候从King的脸上,我们看不出任何俱乐部陷入经济危机的端倪。直到我们在WCG上全面取得成绩之后,King在庆功宴上才把一切情况和盘托出。

接下来他来了一番真情告白:“这些没必要提前跟你们说,影响军心。跟老板去谈,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其实说起来挺对不起你们的,但我是问心无愧的,我没有从赞助款中拿一分钱。大家也知道电竞行业,就是这种环境。我不开空头支票,也绝不赖任何队员的工资,就希望大家以电竞的名义团结起来,共渡难关……”这话讲完,我们几个队员啥也没说,共同举杯,挺King没二话。

此外,当时俱乐部会接到一些邀请赛的名额。如果名额只有一两个,就必然面临“谁去谁不去”的问题。在确定人选时,King永远都拿状态和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从来不让私人关系影响决定。就算是老乡兼好友的Suho,也得不到他的照顾,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受委屈的对象。而当得不到名额的人生气时,King也从来不和他争吵,只是冷静地说明原因。这种气量,天生就是当经理的材料。

第三个特质:坚持。

通过一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King的坚持。Yoliny原来有两个领队,一个是King,一个是党旗,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2004年友菱撤资之后,他们却分道扬镳了。分道扬镳的过程非常耐人寻味。

在友菱撤资已经无可挽回之后,他们召集所有人开会,宣布了一个决定:北京的消费太高,也拿不到赞助,只好返回西安训练。因为西安是他们的老家,在那里可以找到免费训练的网吧,日常开销也比北京低了不少。

当时King和党旗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友菱的老板同意他们两个留在北京,到友菱公司上班。留在前途稳定的电子行业,还是投身于看不清未来的电竞行业?面对这个不太难的选择题,他们作出了相反的决定:党旗留在了北京,而King与我们一起回到了西安。

数年后,Yoliny公司已经上市,党旗也已经成为公司在香港的高管,拿着很高的薪水和分红。与此同时,King把WE带成了中国最知名的电竞俱乐部之一。以King的能力,如果当初留在友菱,职业发展会取得怎样的成就?我想,至少收入方面会比留在电竞圈高出一大截吧。

我问过King,有没有后悔过当初没留在北京?

King淡淡地说道:“没什么好后悔的,我跟党旗的路不同而已。我走了自己喜欢的路,每天与电竞相伴,把WE发展到心目中的高度,我觉得自己挺成功的。做人要知足,成功也不仅仅是拿金钱来衡量的。”

这就是King的人格魅力。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而选择与挑战同行。有了这样一个经理,队员谁不乐意与他共面艰难?友菱刚撤资那会儿,我们连着几个月没发工资,几乎没有人抱怨过King,也没有人想到过离开。

当然,不得不说,庆幸的是那时候我们在WCG中国区打得很好,拿了不少奖金,生活上暂时压力不大,也给了King不少周转的时间。要不然,King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归根结底,这不是钱的问题。最打动我们的心的,是一帮意趣相投的少年,为了梦想而集结,努力拼搏,共同前进。最终我们从无到有,把一个四处漏风的小帐篷建设成为电竞爱好者们朝圣的殿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成功。这条路走下来,我们差不多可以淡定地直面人生中的任何挑战。而Yoliny俱乐部所获得的一切荣誉,不过是我们在路上随意采摘的几束花朵而已。

在Yoliny的岁月,连同着那时的欢乐与拼搏,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这是我电竞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历程,也将是我永远怀念的一段人生。

话题还是回到2004年的秋季,King带着我们转到西安,训练基地设在一家叫“联通网苑”的网吧。King与网吧老板谈判了几次,老板同意让我们免费训练。作为回报,我们也必须利用自己的名气给网吧作宣传。

说起来,网吧给我们安排的宣传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老板在网吧里圈出一块空间,用几面白色的木板墙把它隔了出来。在背后的木板墙正中央,印刷着几个非常大的字:“2004年WCG中国区冠军苏昊训练专区。”墙上其他位置按照“腕儿”的大小,分别写上了其他队友的名字,包括FIFA的李君、星际的兔子等等,我的名字也位列其中,只是位置比较偏一点。那时我还暗自咬牙,发誓一定要努力取得成绩,让自己的名字把苏昊挤开,写到正中间去。

当时许多西安地区的电竞爱好者都会慕名而来,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比赛,网吧方面特意安排了一个投影仪。当我们在BN上遇到韩国那些非常知名的高手时,就把我们的第一视角连接到投影仪,直播整个比赛进程。我们在里面打,一大帮人在外面的临时大屏幕上观战,看到精彩的地方,欢呼声、加油声、鼓掌声不绝于耳。一旦出现失误,也会有哄笑声和嘘声传来。这情形,跟参加正式比赛没什么区别。

这一招真可谓一举两得,既让远道而来的爱好者过足了眼瘾,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鞭策。虽然只是训练,但在众多人围观下,心中的弦也不得不紧绷起来。一旦获胜,大家的掌声会让自己有无上的成就感;如果失败,那种想要报仇雪恨的心理也会比平常更加强烈。

而且,这家网吧的人气也因此而获得了不小的提升,这对我们和网吧的合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回到西安后不久,WCG世界总决赛即将开赛。之前我和苏昊都已经获得前往美国参赛的名额,可惜跑了几趟领事馆,得到的却是让大家沮丧的结果:我和苏昊都被拒签!原因是我和苏昊没有房子这种不动产,让签证官怀疑我们有移民倾向。

美国是世界中心,是霸主,所以其他国家的人想去美国必须证明自己没有移民的企图。而只要你在原来的国家不是“受过高等教育,出入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他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想借机移民美国……这就是美国签证官的逻辑。倒在这个无解的强盗逻辑面前,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是最后一批。没办法,中国人穷,所以欧美国家老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我们。他们也不想想,现在中国早已非吴下阿蒙,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大国,不都指望着中国人去拯救他们吗?

话说回来,这次WCG签证没过,我并没有感到太多遗憾。毕竟自己以前从没出过国,对于出国还是有点畏首畏尾的。而且当时国内Suho正是如日中天,我跟他的实力还有一定差距,加上韩国那些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高手,我就算出国也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相对而言,这次未能出国,对Suho的打击更大。因为这一年21岁的他正处在巅峰时期,此前ACON4世界总决赛,他击败过兽王Grubby,中韩对抗赛上更是一人AK了当时韩国最强的FrienZ战队。如果去了美国,他很有可能创造一些奇迹。说不定“第一个WCG夺冠的中国人”这顶帽子,就落不到我头上了。后来荷兰的帅小伙Grubby在美国夺冠,一战定鼎,奠定了他在魔坛上的至尊地位。而Suho逐渐从巅峰状态下滑,没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更多好成绩,确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美国拒绝我们后不久,另一个国家却向我们敞开了怀抱。而这个国家正是我们更想去一探究竟的电竞第一强国——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