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当李晓峰成为SKY
3351900000047

第47章 韩国之旅(2)

但真正一起生活了几天后,我们发现自己似乎进入了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我和苏昊都算是苦练型选手,我比较喜欢午夜练习,而苏昊喜欢早上练习。奇怪的是,半夜两点我睡觉时,Moon还在练习;第二天早上8点苏昊起床,Moon还在练习!这也太诡异了吧,难道Moon不睡觉的?另外一个诡异的地方是Moon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看不懂名字的瓶瓶罐罐,乍一看还以为Moon是个喜欢嗑药的瘾君子。他之所以这么瘦,莫非正是因为嗑药?这种推断好像既很合理又很合逻辑……

后来才发现,Moon训练确实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桌上那些瓶瓶罐罐,其实都是韩国大补品,为的是弥补他那种变态训练给身体带来的消耗。

早就听说韩国职业选手训练不要命,从Moon身上终于领教到了!这么拼命地练,怎么可能不瘦呢?相对来说,小甜甜Sweet还停留在正常人类的范围,和我们两个的训练时间差不多。这大概也是我们觉得小甜甜更容易接近的原因之一吧。

熬夜训练多了容易有黑眼圈,也容易长痘痘。在中国,男同胞们好像对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在意。但在视外表如生命的韩国,电竞选手们普遍把护肤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就算是训练再忙再累,Moon和Sweet都会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做个面膜!每次看到他们像戴着一个白色面具一样在室内晃荡,我都有种被雷到的感觉。苏昊跟我偶尔还会调侃一下韩国人的“爱美之心”,以及传说中的“无人不整容”,反正Moon和Sweet不懂汉语,再怎么调侃他们也只会嘿嘿地笑着表示友好……

Moon训练时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习惯。一旦比赛打到很投入的时候,他就把凳子拉到贴近桌子的位置,然后身体向后一仰。这样凳子的前两条腿就会悬空而起,只靠后两条腿支撑着。我和苏昊在旁边看得提心吊胆,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失去平衡倒下来。Sweet倒是一点都不诧异,似乎已经对此熟视无睹。

大部分情况下,Moon都很给力地证明了自己保持重心的能力。但“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有一次Moon也终于中招了。那一天也许是比赛太紧张,操作太激烈,Moon后仰的动作大了些,“哗啦”一声连人带椅摔了下去。

我和苏昊忍不住乐了,就连旁边的忧郁王子Sweet也笑了。

苏昊问了一声:“Are you ok?”

Moon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迅速爬了起来,把椅子摆正。看着他敏捷的身手,我们已经知道他的战斗力没有损失。Sweet用韩语跟他说了几句,然后大声笑了起来。Moon跟着尴尬地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赶紧回身继续自己未打完的那一盘魔兽去了。剩下我和苏昊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说话的“笑点”究竟在哪里。

话说回来,跟两位韩国顶尖高手同住一屋,对我们魔兽水平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我经常跟他们对战,只不过刚开始几乎难得一胜。在Suho与两位韩国室友对战的时候,我也常常在他们身后观战。韩国选手确实手速快,特别是Moon,切屏的速度堪比最顶尖的韩国星际职业选手。除了惊叹于他们的APM外,从他们的第一视角当中,我也发现了许多独特的小诀窍。当我把这些小诀窍学以致用之后,跟他们的对战胜率也慢慢地开始攀升了。不过一直到离开韩国,我跟他们的胜率都始终有一定的差距。

2005年的春节是在韩国度过的。

韩国人也有过农历春节的习惯,按照惯例,他们应该在那天放假。但考虑到远道而来的中国选手,不少WEG工作人员缩减了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特地为身处韩国的所有国外选手办了个小餐会。

小餐会上大家都玩得很疯,操着结结巴巴的英语跟来自各个国家的人聊天喝酒。毕竟国籍不同、语言不通,这种国际交流虽然有趣,却得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有可能大家你来我往谈笑风生了大半天,也只是搞清楚了对方叫什么名字而已。这时候,能派上用场还是唯一全球通行的礼节——喝酒。不管对方是谁,也不管他在说什么,酒杯一端,大家就都知道要干什么了。

到最后,饭菜没吃多少,好几箱啤酒倒是喝得干干净净。

疯够了,玩够了,中国选手纷纷开始给家里打电话。韩国的电话费极其便宜(我后来才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外国的电话费都比国内便宜很多),但驻地的小山上只有一个IC卡电话机,于是春节那几天,电话机前几乎每天都要排起长龙,而且清一色的都是中国人。

我也穿着厚厚的外套排队打了几次电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国外乐不思蜀可以,电话还是要打的。

每次打电话时,父母都只询问我的生活与身体状况,再也不谈论工作上的事情。

之前得知我来韩国,他们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当然是我能够获得免费出国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向来只有大人物才能出国的,我能出国绝对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担心的则是我是否习惯韩国的生活,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在外面被人骗。出国既然是一件好事,突然降临到我这个不起眼的孩子头上,他们自然会有一点不敢相信,总是担心被人骗了。只不过有了HUNTER的经历,他们口头上再也不表达这种担心了。

不管怎么说,父母亲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走的路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他们不理解我现在的状况,更看不清我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后,我的一切都只有我自己把握。他们将会成为后面的支柱,但也仅仅是精神上的支柱而已。那个为了我能上大学而使出浑身解数的父亲,已经老了。

离家的春节,站在首尔郊外的寒风中,我开始真正感受到:我长大了!我需要承担,并且应该有能力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首要的责任当然是魔兽比赛。

在韩国生活的后期,WEG第一赛季打响了我们征战2005年的第一枪。对于即将满20岁的我来说,电竞生涯的巅峰期即将来到。就像魔兽战役中雷克萨常常说的那句话:“What lies before me?”这一年,有什么样的成绩在等待着我呢?

WEG是韩国人雄心勃勃发展魔兽的产物,其经营理念完全来自于已经取得成功的星际联赛。简单地说,他们邀请世界上最著名的电竞选手和队伍,集合在一起进行比赛,由韩国游戏电视台OGN全程转播,依靠电视转播费和现场门票收入来形成产业链。

韩国人对WEG的热情是无可怀疑的,他们免费邀请那么多选手齐聚韩国就是明证。但这一模式有一个很重要的缺陷——参与者过少。

与WCG的海选赛制相比,邀请赛的参赛者总是最有名的那几个人。同样是吸引人气,小范围选人的比赛靠的是明星,而WCG靠的是纯粹的比赛。你觉得你行,就来参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斤两。也许前一年你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菜鸟,后一年就可以凭借努力连爆冷门,杀到冠军。这样的冠军明显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打动网游爱好者的心。而邀请赛受限于名额,明星们受到的保护实在太大。

WCG的影响越来越大,而WEG的影响却只是昙花一现,当然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但我认为,海选赛制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话虽如此,2005年的第一次WEG仍然让我非常兴奋。

Moon、Zacard、Insomnia、MadFrog、DEADMAN……全世界最顶尖的魔兽选手聚集在一起,个个都声名显赫、如雷贯耳,我能参加这样的比赛,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意味着我在魔兽的江湖里,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门某一派的高手,而成为了代表着中原武林的一代豪杰。WEG就像是一个跨国的武林大会,我们会向那些来自西域或者东夷的高手展示中原武林的强大。

WEG电视联赛安排非常正规,完全按照他们的星际联赛的套路来。在一个不大的演播厅里,台下是热情的观众,台上则是两个小玻璃房。参赛的选手们就坐在玻璃房里比赛,还要戴上厚厚的隔音耳罩,以防止被现场解说和观众的欢呼所干扰。

记得我第一次出赛,对手是俄罗斯精灵族选手DEADMAN。

当我们在闪烁的灯光中登上舞台时,台下的观众席上响起了整齐划一的欢呼声。由于演播厅很小,观众并不很多,但他们显然是经过训练的,无论是喝彩还是加油都非常卖力而有秩序,气势一点都不输给室外足球场上的观众。说起来我也参加过不少赛事了,但WEG是我第一次经历如此高规格的直播比赛,那种初当明星的感觉至今都记忆犹新。

对于与DEADMAN的比赛内容,我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主要是韩国人营造的电竞气氛确实给力,我光顾着在炫目的灯光下体验明星的感觉,反而对比赛本身没啥印象了。整个比赛期间,我好像跟DEADMAN、Zacard还有EAT交过手,但没遇到Moon。当时我还觉得挺遗憾的,虽然训练中我跟他打过不少,但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完全没得比。

WEG第一赛季小组赛的具体胜负已经记不起来,只知道我闯入了四强,然后输给了前WCG世界亚军Zacard。另外一场半决赛中,MagicYang输给了Moon,等于说两场中韩对抗都以我们的失利而告终。

对于我们这些选手来说,输给韩国选手是一件特别郁闷的事情。这时候随着魔兽在各大校园的普及,国内很多大学生都开始在网上关注各种世界大赛。我们在WEG上的出局,也引起了各种口水。有些人觉得相比起星际项目,魔兽选手们的表现已经算是不错了。有些人则认为,输了就是输了,而且是输给韩国人,这种表现是不能接受的。

看了网上的争吵,我们几个队员都觉得挺自责的。由于星际多年以来被韩国人所压制,大家都憋了一口气希望看到魔兽能够大败韩国人,这种心情我们知道。

但是我们也清楚,由于暴雪游戏发布时间的问题,我们练习魔兽的时间比其他国家的选手都晚,他们自然暂时走在了前面。

不过,一时强,不等于一世强。

只要努力,有朝一日中国选手也会拿到世界冠军——我一直坚信这一点。只是我不知道,这个历史性的任务,会在哪一天,由谁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