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倾世缘
335500000123

第123章

“这是哥哥命下人专门种来给自家饮用的茶树,水也是收的荷花上的露珠。”黛玉本不想搭理她,但忍不住就拿话刺刺棠锦,我哥哥这么厉害,谁找谁算账还不一定呢。

“哼,一个大男人的成日家就知道摆弄这些东西,有什么出息?”这绝对不是棠锦的心里话,可她就是这样的人,半点不肯吃亏,而且口是心非。

“哦?不知世子爷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正好让我哥哥多跟着世子爷学学。”黛玉笼了笼衣衫,抬头笑看着棠锦,很有一点诚心好学的样子。

棠锦被问得一窒,她那哥哥,京城里出名的霸王,玩女人玩**,只要有热闹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连太后都头疼不已,时不时地狠狠训斥他一通,更别说忠顺王爷了,时常感叹自己没有生个好儿子,日后谁来继承郑家家业。

但她不会像黛玉示弱,用眼神啘了黛玉一记,故意打量着屋子里的摆设,惊讶万分:“这是林墨涵的屋子,他好歹是一个郡王呢,怎么就住这样的地方?你看看,这个屏风,这个条案,这个青铜鼎,都是大街上最差的货色,难道你们林家这么穷吗,连主子都供养不起了,只要你们稍微低一下头,明儿我就让人拉几车过来。”

黛玉看着她过分夸张的表情,强忍着笑意,这个棠锦郡主还蛮可爱的吗,至少心眼不多,她指的那些东西是好是坏,大家心里有数没有必要分辨。含笑谢道:“郡主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哥哥自来不喜外边的东西。”

“什么是外边的东西,给你你还敢不收?哼。林墨涵那小子怎么还不回来,难道不知道本郡主在等他吗?”眯着眼睛向院子外张望,自己都等了这么久,林墨涵也太摆架子了,回头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不知哥哥是哪里得罪了郡主,如果果真是哥哥的错,我们自会赔礼道歉。”黛玉话说得柔,但意思硬得很,话说她并没有使唤人去通知哥哥,棠锦愿意等就让她等着吧。

棠锦冷冷的扫过黛玉,这个丫头,长得跟个狐狸精一样的:“那是我与他的事情,与你无关,轮不到你来管。”

“我的事情妹妹可以全权做主,咱们家的家事倒是轮不到郡主置喙。”微带怒气的声音,俊脸罩满寒霜。

一进院门,就听见那个女人大声质问自己的心头挚爱,墨涵的怒气到了即将膨胀的边缘,若不是素日的修养好,对方是个女人,他早就一把将她扔出去了。

听到声音,棠锦就知道来的人是谁,脸上带了笑意,当细想起他刚才的话后,立时不满得很。

“昨儿的事情你还没有向我道歉,现在又对我这个态度,难道你就不怕我去向太后姑妈告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小脸气得红红的,站了起来与墨涵对视。

墨涵作了一个请的手势:“恭送郡主,这里离太后娘娘的千秋殿不少路呢,要不要给郡主备个敞轿。是我糊涂了,想必郡主来时已经带了,雪雁,不用去了,免得多此一举。”

黛玉没发现哥哥还有这样的表演天赋,几句话就把棠锦气得半死,指着墨涵说不出话来,小脸紫涨,半晌,忽然“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惊得黛玉和墨涵面面相觑,这个祖宗,方才牛的要杀人的样子,一眨眼怎么就哭了,他们有惹她吗?没有。

跟着棠锦一起过来的人,吓得手忙脚乱,又不敢劝,生怕引火烧身,这个主子,变脸比翻书还快。

凄凄惨惨的哭声呜咽声不绝于耳,黛玉被逼得无法,只得硬着头皮劝道:“那个,棠锦郡主,咱们有话好好说。我哥哥他说话直来直去的,你不用放在心上。”

棠锦哭得更大声了,不过能隐隐约约听见她在说话:“呜呜,他……他必须给我,呃,道歉……我,我就……原谅他、、呜呜”

墨涵头痛不已,他还真没遇见过这样的破事,又不是小孩了,都大姑娘了,在他这里哭,叫人听见以为他把人家怎么了呢,薛宝钗的风波还没平息下去,难道还想再演一出啊。墨涵觉得自己很冤,他一没招惹她,二没欺负她,怎么就要他道歉呢。

乞求的看着黛玉,黛玉知道不是哥哥的错,可是棠锦继续哭下去她都要陪着哭了,只得用眼神宽慰哥哥:你就当是哄小孩吧,快把她送走了咱们早安生。

墨涵得了妹妹的指示,不敢不听,勉强吸了一口气,尽量显得诚恳一点:“郡主啊,你别哭了,再哭嗓子就哑了。之前的事,是我的错,我向你道歉行不行,求你别哭了吧。”

说到最后,墨涵自己都带了哭音,他时常哄黛玉,觉得那是一种极美的享受,原来除了黛玉,让他哄别人,还不如杀了她呢,太痛苦了,太没有尊严了。苍天啊,请你保佑我林墨涵,以后就是遇到鬼也不要撞见这个疯子,太可怕了。

棠锦在墨涵开口之后就放低了哭声,细细张耳听着,勉强算是满意,渐渐止了泪,恨恨地瞪着墨涵。

黛玉就差放鞭炮欢喜庆祝了,她自己以前也爱哭,可是从来不像棠锦那样嚎啕大哭,实在折磨人啊。好在,这回停了,只希望她别再想出什么幺蛾子了。

梳洗之后,棠锦抛开了恼意,反而抓着墨涵说东说西,黛玉看得气闷不已,扔了墨涵回了自己院子。

自此后,那棠锦隔三差五的就来找墨涵,把墨涵吓得一听到她的响动就从后门逃出去,不是去刘瑄那边躲一天,就是找关泰避风头。黛玉看得又好气又好笑。

吐蕃王子选妃之事,在郑尚书和墨涵的安排之下,顺利开始了。不出太后和元春所料,吐蕃王子一眼就相中了探春。

当日一起闻召的女子亦有四五个,其中以探春最为出挑。探春之貌不敌宝钗的牡丹国色,不及黛玉的风流雅致,但肌肤细腻若瓷,眉眼间顾盼神飞,说话行事自有一股子别的女孩儿没有的爽利泼辣劲。倒是颇和吐蕃人的性情,而且这样标致的美人在吐蕃是难得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