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日援朝1592(下)
3361700000007

第7章 雄师援朝(7)

他斩钉截铁地说罢,又目光灼灼地扫视了一圈帐下诸将,凛然说道:“古语有云:‘能和则和,以和为上。’《司马法》又云:‘忘战必危。’倭虏签了这份停战协议书,至少证明他们对我大明是深怀惧意的。当然,依本提督之见,也不能排除这是倭虏用以麻痹我们的‘缓兵之计’!所以,我们决不能坐失战机,要随时准备整装待发!”

听了李如松的话,宋应昌、沈惟敬、李有声、李如柏等人都不禁点头称是。

李如松缓缓说道:“本提督决定:无论倭虏是否真心停战撤军,我们都要随时做好主动出击的准备——传令下去,按照先前的作战部署,今夜让将士们和马匹都好好休息一下,明早饱餐一顿,卯时全军出发,直取平壤城!”

“是啊!”宋应昌微微笑道,“倘若倭虏真是有心求和,见我天朝大军从天而降,自然会收械撤军,乖乖退出城去,那样我们也不会为难他们;倘若倭虏本就无意求和,意欲负隅顽抗,我天朝大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而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平壤城中!——李提督如此决断,当是‘亦和亦战,两手准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倭虏无论是和是战,必定尽落我等谋划之中!”

李如松听罢,却是淡淡一笑,起身向宋应昌施了一礼,道:“另外,李某尚有一事欲求宋经略……”

“李提督所言何事,但讲无妨,”宋应昌也急忙站了起来,谦谢不已,“只要本座力所能及,一定会帮你到底。”

李如松看了看身后布幕上挂着的那张朝鲜全境军事地形图,说道:“是这样的,虽然朝鲜人给我们提供了这张军事地形图,但是其中颇有不少错漏之处,实是不足为据。李某希望请宋经略出面,到肃州城向柳成龙大人、李溢将军那里要求调拨一批熟悉平壤周围地形的朝鲜将士来做我们大军东征的向导——这样一来,在攻打平壤城时,我们就能做到‘知己知彼’,增几分胜算。”

“原来是这件事哪……”宋应昌听了,哈哈一笑,抱拳答道,“本座此刻便立即返回肃州城,连夜去见柳成龙大人、李溢将军,马上让他们把这事儿办了……本座保证在明天清晨卯时之前,让这批熟悉平壤周围地形的朝鲜将士及时赶到为东征大军效力!”

遥远的东方渐渐露出了一线鱼肚白。四万明军像一片红云铺陈在顺安郡郊外的雪原上,迎着飒飒的寒风,一个个肃然而立,整装待发。

李如松骑马站在阵前,不时抬眼望向立在一旁的日晷,卯时早已过了一两刻钟了——然而,作为东征向导的那批朝鲜将士却一直迟迟未到。

他紧紧蹙起了眉头,终于按捺不住,挥手招来祖承训,冷冷说道:“祖将军,你马上赶往肃州城一趟,看一看宋经略把那批朝鲜将士调拨过来没有。”

他说到此处,语气稍稍一顿,又道:“如果你在半路上碰到他们,就说我们东征大军只能等到辰时初便出发了。到时候,就让他们抓紧时间从后面赶上来!”

祖承训应了一声,正欲拨马而去。却见远远的一骑飞驰而来,扬声高呼:“李提督!李提督!……”

李如松定睛一看,来人正是昨夜陪同宋应昌赶去肃州城的东征参军李应轼。

李应轼奔到李如松面前,看到祖承训拨马欲去,急忙喝住:“祖将军哪里去?”

“祖某奉了李提督之命前去肃州城,催促那批身负东征向导之责的朝鲜将士及时赶到此地和我们一齐出发呢!”祖承训看了一眼李如松,向李应轼答道。

李应轼闻言,摆了摆手,喘着粗气说道:“原来如此……祖将军暂且莫走,卑职正是奉宋经略之命专为说明此事而来……”

“说明此事而来?”李如松听了,暗吃一惊,正欲开口再问。李应轼瞧了瞧沙场上如红云般森然而立的明军将士,在马上将手往旁边一伸,低声道:“李提督,卑职请借一步说话。”

李如松点了点头,拍马和他并辔走出二三十丈开外,方才停了下来。李应轼见离那些将士们远了,才抱拳禀道:“李提督,宋经略昨夜赶回肃州城,马上便召见柳成龙、李溢等人,正欲要求他们调拨一批朝鲜将士做向导。唉……没想到朝鲜大臣们拿着那份明倭停战协议书缠着他要讨什么‘说法’,一个兵儿也不肯派出……”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李如松心头一跳,愕然问道,“真是怪了,他们闹着要讨什么‘说法’?”

李应轼从袖中取出一份明倭停战协议书的复写件,急急展开,伸手指着其中一项条款,说道:“他说这一条‘倭将决定,立刻无条件停战,并将平壤城拱手让给明军接管’的内容错了,闹着要宋经略派人重新去和倭虏再签订一个停战协议书,把条款改成‘倭将决定,立刻无条件停战,并将平壤拱手交还给朝鲜将士接收’……”

“唉!……这不是一回事嘛?!”李如松伸手一拍右膝,嗟叹不已,“我们倘若接管了平壤城,还不是马上就转交给他们朝鲜人自己去打理?——况且,倭虏能不能真的将平壤城拱手交出,现在还是八字没一撇,难说得很啊!他们朝鲜人此刻反倒生了二心,生怕我大明朝占了他们什么便宜!……”

“是啊!宋经略昨夜和他们说得口干舌燥,可他们就是不听!”李应轼也很是气愤地说道,“他们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是固执地认为在这份停战协议书里我们强占了他们朝鲜人的利益……”

“真是岂有此理!”李如松勃然大怒,当场便欲发作,转头看到身后诸位将士的表情,咬了咬牙忍住了,压低了声音对李应轼说道,“李参军,你马上和祖承训一同返回肃州城去,把本提督的意见当着宋经略的面告诉柳成龙、李溢他们:一、把宋经略手头那份停战协议书当众烧了,它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为了它而掀起无谓的争执,实在是毫无用处!二、告诉柳成龙、李溢他们,就说我大明天兵正是洞察到这份停战协议毫不足恃,才决定厉兵秣马,今天一大早便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往平壤歼灭倭虏,而不是去搞什么‘接管平壤’;三、告诉他们,由于他们的延误,我东征大军误了出发时刻,眼下本提督没有什么耐心等待他们的朝鲜向导了,马上就会拔师出发——倘若他们还不及时将那批朝鲜向导派出,误了征倭大事,就休怪本提督一怒之下回过马来斩了他们的人头!”

“李提督……”李应轼听李如松说得这般冷毅刚猛,话语之间杀气逼人,不由得惊出了满头冷汗,“您……您真要卑职把这些话带给那些朝鲜大臣们?……”

“不错!你要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说给他们听!”李如松冷冷说道,“你在结尾也可以加上这么一句话:我李如松是‘对事不对人’,他们照本提督的意见切实照办了,本提督绝无记恨之心,一切烟消云散,万事皆休;倘若他们不顾大局、不明大义、不识大体,违背了本提督这番意见,那就休怪本提督手下无情、军法从事了!”

“好!卑职和祖将军一定把您这些话及时带到!”李应轼点了点头,急忙拨马转身,喊过祖承训,一道向着肃州城疾驰而去。

李如松伸手扶了扶顶上的凤翅冲天黄金盔,紧了紧背后的大红披风系带,正了正脸色,缓缓骑马来到东征大军面前,然后稳稳立定,“铮”地一响,拔出腰间的“天泉古剑”,举到半空猛地劈了下来,高声宣道:“全军出发——”他的声音如洪钟长鸣,在广阔的雪原上空远远传开,在四周的山谷之中荡起了阵阵回音,经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