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3365800000105

第105章 洞察真情

【原文】

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文理密察,必属于至圣。察其所安。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分其目曰“得情”,曰“诘奸”,即以此为照人镜而已。

察见渊鱼者不祥,是以圣人贵夜行,游乎人之所不知也。虽然,人知实难,己知何害?目中无照乘摩尼,又何以夜行而踬乎?明察并举,子舆赞舜,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譬之大照当空,容光正领,岂无覆盖,人不憾焉。如察察予好,渊鱼者避之矣。吏治其最显者,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精察。

【释译】

一个人如果自以为聪明,而不善于观察事物,那么,他的智慧也就不会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同样,一个人虽然善于观察事物,但如果没有聪明的大脑,那么,他的观察就不会精微透彻。条理清晰、观察精微,那一定是天下最大的圣人了。“要观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善于观察的作用是多么神奇和巨大呀!善于看相的先生,况且能够通过对一个人的察颜观色,而推断这个人是否富贵、贫贱、孤独、长寿,更何况是通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来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呢?掌握了这个方法,那么,一个人是否忠诚、奸邪、贤德、狡诈,不就昭然若示了吗?不过是想用这些事来作为人们观察他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罢了。

俗话说得好:“能看到深水底下游鱼的人,就好像是窥探他人隐私的人,是不吉利的。”因此,圣人喜欢夜间行走,在人们未到过的地方漫游。尽管如此,欲知人的真实想法的确是很困难的,但有自知之明又有什么害处?眼前一片漆黑,仅凭眼球的视觉,又怎么能保证在夜间走路而不摔倒呢?“明察并举”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个人的眼光不敏锐,就不能体察入微;不能体察入微,事物也就不能显山露水。譬如太阳当空照,万物沐浴着阳光,但大地就没有黑暗的地方了吗?虽然不是,但人们却并不因此而感到遗憾。所以,对于那些明察秋毫的人,我是乐于接近的;但对于那些窥视他人隐私的人,我是厌恶而回避的。我认为:一个官吏最重要的政绩,就是要能够明辨是非曲直,而使他的百姓中没有一个喊冤叫屈的;能够明察心术不正的奸邪之徒,而使他的百姓中没有一个无辜被害的;这样才称得上是精于明察。

【悟语点拨】

世间的人是各式各样的,一人一个性格;世间的事情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因此要想清楚认识一个人,看清事物的本质,就要有聪明的头脑,善于察颜观色,能够明辨是非曲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