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3365800000186

第186章 用兵之道贵智

【原文】

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为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差之暴骨,不如践之问孤;楚之坑降,不如晋之释原;偃之迁延,不如之斩嬖;季之负载,不如孟之焚舟。虽欲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不可得也。又况夫泓水之襄败于仁,鄢陵之共败于信,阆中之飞败于严,河之水之襄败于勇。越公委千人以尝敌,马服须后令以济功,李广罢刁斗之警,淮阴忍胯下之羞。以仁、信、勇、严而若彼,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若此,其故何哉?智与不智之异耳。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正胜,或谲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时,敌异情,我亦异势。用势者,因之以取胜焉。

【释译】

南宋名将岳飞在评论将帅用兵时指出:“仁爱、智谋、信义、勇敢、严谨,这五条缺一不可。”我认为,这五条中“智谋”尤其重要。所谓“智谋”,就是懂得事理即就能行仁爱、明信义、重勇敢、讲严谨。作为三军将帅的,就怕不懂这些啊!事实也是如此,吴王夫差的穷兵黩武,却不如越王勾践的吊死问孤;楚霸王无情坑杀投降的士兵,却不如晋文公讲究信用撤离原城;荀偃姑息部下战而无义,却不如忍痛斩嬖严明军纪;季孙氏背负盟约以求一和,却不如百里视渡河焚舟背水一战。由此观之,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将帅即便是想做到不仁爱、不守信、不严明,也是不可能的啊!譬如,当年宋襄公在泓水之滨败于楚国,就在于过分讲究仁爱,楚共王在鄢陵败在郑国手下,就在于过分讲究诚信;张飞在阆中为部下所杀,就在于治军过分严厉;先在河全军覆没,就在于一味地斗勇。而杨素遇敌以一千多名将士的生命来试探其虚实,赵奢因欺骗秦军的使者而成就大业,李广有意解除刁斗警报以使将士安心休息,日后威震四方的韩信甘于忍受一时胯下之辱。以上宋襄公等人都是过分地讲仁爱、守信用、严纪律、逞蛮勇了,因此遭到失败;而杨素等人虽然不讲仁爱,不守信用,不严要求,不逞蛮勇,却因此获得了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有智谋与没智谋的差别罢了。因此,愚者遇到智者,总是智者获胜;两智相遇,智高者获胜。所以,军事家中有的不战而胜,有的百战百胜,有的以正规打法而胜,有的以诡谲奸诈而胜,有的以出其不意而取胜,有的以模仿古代兵法而获胜。在战场上,天时、地利、敌情、我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善于用兵的军事家,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根据敌方的情势而变化,因此才能取得胜利。

【悟语点拨】

作为一个将领必须懂得用兵之道。用兵之道,仁、智、信、勇严固然不可缺少,但是智却占着主导地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