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营造素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3374100000018

第18章 杜绝消极的因素(4)

许多治疗理论都是基于这个假设——情绪是我们的敌人,要想治疗,就唯有回归过去。这个假设错得离谱,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意焦,只要我们有心打断先前的想法,而这种意愿又够强烈的话,那么在转眼之间我们的哭声便可化为笑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一直想挖掘过去那些“深埋且隐藏的秘密”,其原因就是认为能够用以解释现在的问题,然而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一直在寻找某样东西,那么就必然会找到那样东西,如果你不断寻找致使现在痛苦的以往的原因,或为何会遭此等“不幸”,那么你的脑子就会提供给你理由,让你能为这些负面情绪自圆其说。为何不采取这种想法:“我的过去并不就等于未来。”忘掉过去而重新开始,将会使你的人生过得更好。

每一个问题之中都藏着解决的方法,只要你真正拿出行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事情就终有解决的时候。

不管情绪有多痛苦,如果你按照下述六个步骤去做,就可以很快地打破消极的念头,进而找出脱困的方法。

(1)确认你真正的感受。人们并不经常确切地知道自己真正的感受,只是一头栽进那些负面情绪里,承受不当的痛苦折磨。其实他们并不需要这么苦待自己,只要稍微往后退一步,问问自己这句话:“此刻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直觉地便认为愤怒,那么再问问自己:“我真是觉得愤怒吗?亦或是其他?也许我真正的感受只是觉得自尊心受了伤害,或者觉得自己损失了些什么。”当你明白了真正的感受只是受伤或者受损失,那么它对你的影响就不如愤怒来得强烈。只要你肯花点时间去确认真正的感受,随之针对情绪提问一些问题,那么就能降低所感受的情绪强度,以客观且较理性的态度处理问题,自然就能更快且更顺手了。

譬如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为别人所接纳,那么就这么提问自己:“到底我是被人完全拒绝,还是有条件的拒绝?我是真被拒绝了呢,还是只有些怅然?对这样的拒绝,我是否真的那么不舒服?请不要忘了转换词汇的神奇魔力,它可以很快地降低我们情绪的强度,再加上如果你真能确认自己的感受,那么从情绪中必然可以很快地学习到不少东西。”

(2)肯定情绪的功效,认清它所能给你的帮助。绝对不可“扭曲”情绪的积极功能,任何事物若是被我们“预设了立场”,那么我们就无法看出它的真貌,而对别人善意的建议也无从接受了。幸好我们的脑子并不是那么愚顽不灵,当有时候我们那一套行不通时,它就会提供正面的建议,告诉我们有些地方必须改变,可能是认知,也可能是行动。如果我们依赖情绪,就算是对它并不完全了解,也应该明白它具有帮助我们的功能,从而我们就可走出内心的煎熬,很容易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一味地压抑情绪,企图减轻它对我们的影响不但没用,反而会更加缠着我们。因此,对于一切你所认为的“负面情绪”都该重新认识,给它们重新定位,日后当你再遇上相同的情况,那些情绪不但不再困扰你,反倒能带你走人另一片天空。

(3)好好注意情绪所带来的信息。还记得改变情绪所能产生的力量吗?当你为某种情绪所困时,要想把它摆脱掉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新认识情绪的真义,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让它未来不再发生。

日后当你有某种情绪的反应时,要带着探究的心理,去看看那种情绪真正带给你的是什么。此刻你到底得怎么做才能使情绪好转?如果你觉得孤单,不妨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孤单呢?亦或是自己曲解了,事实上我的周围有不少朋友?如果我能让他们知道我要去看他们,他们是否也会很乐意来看我呢?这种孤单的感觉是否提醒我该拿出行动,多跟朋友联系呢?”

各位可以运用下面四个问题,来帮助你改变情绪:“到底我想怎么样?”“如果我不想这么继续下去,那得怎么做呢?”“对于目前这个状况我得如何处理才好?”“我能从其中学到些什么?”

只要你对情绪有真正的认识,那么就必然能从其中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不仅在今天能帮助你,在未来亦复如此。

(4)要有自信。你对自己要有信心,确信情绪是能够随时掌控的。掌控情绪最迅速、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记取过去曾经有过的经验,然后针对目前的状况,拟出可以让你成功掌控情绪的策略。由于过去你曾面对并处理过这种情绪,而现在对情绪又有了新的认识,相信这可以帮助你怎样拟定策略。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某种情绪,那么请你停下来回想一下过去类似的情绪经验,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有无改变自己的意焦?有无对自己提问某种问题?你是何种认知?你有没有采取新的行动?你应如何拿来作为这一次的参考?只要你决定按照上次成功的模式去做,带着信心,那么这一次依然会如上一次地有效。

如果你目前觉得沮丧,而这种情绪以前也曾有过,但当时顺利地消除了,那么可以这么提问自己:“当时我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你拿出了什么新的行动?是出去跑了一趟呢,还是打电话找朋友吐诉了一番?如果那一次的方法有效,那么这一次你仍可以重来一遍,你将会发现这次的结果大致不差。”

(5)要确信你不但今天能控制,未来亦然。要想未来依然能够很容易地掌控情绪,你必须对自己目前的做法有充分的信心才行,因为那在过去你已经使用过,并且证明确实有效,如今你只要重新拿出来使用即可。你要全心全意地去回想、去感受当时的情景,让怎样顺利处理的经过深印在你的神经系统中。

此外,你要再想出其他三四种可能的处理方法,把它们写在小纸片上,不时提醒你自己。这些可能的处理方法包括:改变你的认知、改变你的沟通方式或改变你的行动等。

(6)要以振奋的心情拿出行动。之所以振奋,是因为知道自己可以很容易地掌控情绪;而拿出行动,是为了证明自己确有能力掌控,可千万别让自己陷于使不出力的情绪状态之中。

当你熟知这六个简单的步骤,差不多就能掌控跟我们人生最有关的几种情绪,如果这六个步骤你又能运用得很灵活,日后就能很快地确认及改变情绪了。

这六个步骤在一开始运用时可能会有点困难,不过就象学习任何新的事物一样,只要你不时地练习,就会越来越顺手。很快地,过去你认为是情绪的“地雷区”,如今便仿佛拥有了探测器,走起来内心觉得十分笃定,每一步都那么有把握。

别忘了,处理情绪问题最好的时机永远是它刚出现时,当它已经困扰得让你受不了,要想一下子斩断就得费很大的劲。罗宾在处理情绪上一直信守着这套哲学:“当怪物还不大,就得处理掉。”只要你确实认识情绪的真面貌,再加上能有效地运用这六个步骤,不用多久便会发现自己在处理情绪上得心应手。

不要被消极击垮

14世纪蒙古皇帝莫卧儿在一次战役中大败,自己蜷缩在一个废弃马房的食槽里,垂头丧气。这时,他看到一只蚂蚁拖着一粒玉米,在一堵垂直的墙上艰难地爬行。玉米粒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蚂蚁爬了69次,每次都掉下来。当它尝试第70次时,蚂蚁终于拖着玉米粒爬上墙头。莫卧儿大叫一声跳起来!蚂蚁尚能如此,我为什么不?莫卧儿终于重整旗鼓,打败了敌人。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够象莫卧儿一样最终取得成功呢?经过研究,心理学家发现,以下几点常常是阻碍一个人成功的原因:

(1)热情不足。

黑格尔说:“没有热情,世界上没有一件伟大的事能完成。”美国的《管理世界》杂志曾进行过一项调查,他们采访了两组人,第一组是高水平的人事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第二组是商业学校的毕业生。

他们询问这两组人,什么品质最能帮助一个人获得成功,两组人的共同回答是“热情”。

热情高于事业,就象火柴高于汽油。一桶再纯的汽油,如果没有一根小小的火柴将它点燃,无论他再质量怎么好也不会发出半点光,放出一丝热。

而热情就象火柴,它能把你具备的多项能力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你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动力。

试想,一个没有热情的领导,整天无精打采,没有丝毫的朝气,那么,他的职员也会因此而失去工作的兴趣,当大部分职员都没了工作热情时,领导再怎么努力地去工作也会于事无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单位垮掉。有许多出色的领导者,都是凭了一股对事业的执著与热情,历尽艰辛,最后才取得成功的。

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要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你必须具有一种原动力——热情。”

英国的乔治·埃尔伯特指出:所谓热情,就象发电机一般能使电灯发光、机器运转的一种能量,它能驱动人、引导人奔向光明的前程,能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才干和活力,它是一股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也是从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一种力量。

蒸汽火车头为了随时产生动力,即使停放在车库中时,也必须不断加燃料,让锅炉中的煤炭始终处于燃烧状态。人也同样如此,他必须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热情。甘·巴卡拉曾说过:“不管任何人都会拥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热情只能维持30分钟,有的人热情能够保持30天,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却能让热情持续30年。”

当你的脚踩上加速器时,汽车便会马上产生一股动力,向前行驶。而热情也理应如此。因此,你必须牢记:

热情是动力;

思想是加速器;

而你的心就是加油站。

(2)适应能力差。

适应性关系到一个人处理压力的能力,这是因为人的压力主要发生在他进行转变或改革的时候、成功者不仅有能力去适应转变,而且能促进转变。

这个本质的本质,就是参加冒险的能力。高水平的成功者知道,转变与冒险是相互伴随的,对成功者来说,顺时地转变不仅是需要的,而且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一个人如果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能够适应这种转折性变化。

(3)缺乏自信,情绪悲观。

独木桥的那边是结满硕果的果园,自信的人大胆地走过去采摘自己喜爱的果子,而缺乏自信的人却在原地犹豫:我是否能走过去?——而果实,早已被大胆行动的人采光了。

自己都信不过自己,别人怎么能相信你?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充满自信。强烈的自信心,能鼓舞自己的士气,在许多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政坛巨头哈瓦·法勒斯曾经说过:“对一个企业来说,一个政府部门来说,乐观和热情就象克服摩擦的润滑剂一样。乐观能使人对新的选择或方案保持开放,能够使人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心态来看待和处理他所面对的事情。”

相反,情绪悲观,则让人始终沉浸在郁闷、消极的心境里,不能正确对待新的挑战。

在你合作的群体里,每个人的能力不会相差得太悬殊,每个人的机遇也是大致均等的。因此,在你合作的一群体里,你总想能取得竞争的胜利,占据竞争的优势,这个想法是不太正确的,也是不太现实的。

你和你那合作伙伴中的任何人一样,既有在合作中的竞争胜利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胜利了,固然可喜可贺,但失败了,一定要想得开。你必须明白:阳光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照耀着你,而不去照顾一下别人,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竞争失败的结果,即使失败了,自己的情绪也应该乐观,不要始终沉浸在悲观之中,好象觉得自己永无出头之日一样。

你如果在你合作的竞争中被对手打败,你不妨笑着面对现实,并且向你的合作者兼竞争者表示友好和祝贺,这既能在你的合作者中显示出大将风度,又能增添自己战胜失败的信心。

你在一次竞争中失败了,并不意味着你以后的竞争都会失败。你失败以后,在保持乐观情绪的情况下,认真总结经验,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你的竞争对手获胜的原因,那么在下一次较量中你很有可能尝到胜利的滋味,把失败的痛苦留给了你的竞争者。

相反,如果你一旦失败,悲观低沉,一蹶不振,那么,你在下一次竞争中会再次名落孙山,那就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这些,希望每位读者朋友,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年朋友能认真体味体味。

(4)三心二意。

无论做任何事,“三心二意”都是一大障碍,不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你要做的事情上,而去想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心猿意马,难免会在你想做的事上分散精力。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上去,那么这项事业肯定是要失败的。专心致志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欢迎,他的事业往往也会比三心二意的人成功的机会大。

把你的意志集中于现在时刻,就会大大加强你自己,就如同激光的强力在于集中一样,假如你能专心致志于你现在正在进行的事件上,你将变得更有效率。

(5)意志不坚定。

大多数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始终如一地在自己的事业上坚持下来。

美国社会学家特莱克考察了他所遇到的所有企业家,发现他们具备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

成功取决于坚持不懈的探索,正如曼迪纳所说:“在道路的每个拐弯、曲折的地方,我们必须坚持住,因为绕过这一个拐弯,这一个曲折,可能就是我们竞争的目标。”

(6)过于相信机遇。

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研究了美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后写了许多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