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越自我(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3374500000013

第13章 心平气和地对待不可避免的事实(1)

下面是戴尔·卡耐基所经历的一件事:“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北密苏里州一间荒废的老木屋的阁楼上玩。从阁楼爬下来的时候,我先在窗栏上站了一会儿,然后往下跳。我左手的食指上带着一个戒指,在我跳下去的时候,那个戒指勾住了一根钉子,把我整根手指拉了下来。”

“我吓坏了,还以为自己死定了,于是便歇斯底里地尖叫着。可是在我的手好了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为这个烦恼过。再烦恼也于事无补,不会让我的手指重新长好,我接受了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现在,我几乎根本就不会去想,我的左手只有3个手指头和一个大拇指。”

在纽约市中心一家办公大楼里有一个开运货电梯的人——他的左手齐腕砍断了。当有人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线的时候,我才会想起这只手来。”

一般情况下,我们差不多能接受任何一种情况,并渐渐使自己适应,然后就整个忘了它。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间15世纪的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那句话译成中文就是:“事情既然是这样,就不会是别的什么样。”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不如人意的情况,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别的什么样。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或者我们可以用忧虑来毁了我们的整个的生活,甚至最后可能会弄得精神崩溃。

威廉·詹姆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这样忠告人们:“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接受事件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住在俄勒冈州波特南的依莉莎白·康黎,却经过很多困苦折磨才认识到这一点。下面是她抗拒忧虑的故事:

“在美国庆祝我们陆军在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我接到由国防部送来的一封电报,我的侄儿——我最爱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失踪了。过了不久,另外一封电报说他已经死了。”

“可想而知,我悲伤到了极点。在那件事发生以前,我一直觉得我的人生是多么美好快乐,我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努力带大了这个侄儿——在我看来,他代表了年轻人一切美好的东西。我觉得我以前的努力,现在都有很好的收获……然而,这两封电报却粉碎了我整个世界,我觉得再活下去也没什么快乐而言了。我开始忽视我的工作,忽视我的朋友,抛开了一切,既冷淡又怨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好的孩子还没有开始他的生活就死在战场上?我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我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离开我的家乡,把我自己藏在眼泪和悔恨之中。”

“就在我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我已经忘了的信——一封从我这个已经死了的侄儿那里寄来的信——几年前我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写给我的一封信。于是我怀着缅怀的心情打开那封信:当然,我们都会记住她的,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撑过去的,以你个人对人生的看法,你就撑得过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教我的那些美丽的真理:不论生活多么糟糕,不论我们分离得有多么远,我永远都要微笑,要象一个男子汉,承受一切发生的事情。”

“我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他似乎就在我的身边,正在向我说话。他好象在对我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撑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把你个人的悲伤藏在微笑后面下,继续生活下去。”

“于是,我坐下来继续工作,并且不再对人冷淡无礼。我一再对我自己说: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我再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不过我能够象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地活下去。我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我写信给前方的士兵——给别人的儿子们;晚上,我参加了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我几乎不敢相信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变化。我不再为那些已经永远无法挽回的事悲伤了,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里都充满了快乐——就象我的侄儿要我做到的那样。”

依莉莎白·康黎学到了我们所有人迟早都要学到的事情,就是我们必须接受和适应的那些不可避免的事。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学会的一课。

就连那些在位的皇帝们也常常提醒自己这样去做。已故的乔治五世在他白金汉宫的墙壁上挂着下面的这几句话: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错事后悔。

叔本华是这样说的:能够顺从,这是你在踏上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是不快乐,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都得忍受住灾难和悲伤,甚至对它们视而不见。有人也许会以为自己办不到,但我们内在的力量却坚强得惊人,只要我们肯加以利用,就能帮助我们克服一切。

已故的布思·塔金顿总是说:“人生带给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除了一样——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没有办法忍受的。”

然而,在塔金顿六十多岁的时候,有一天他低头看着地上的地毯,色彩一片模糊,他竟然无法看清楚地毯的花纹。他去找了一个眼科专家,证实了一个不幸的事实——他的视力在减退,有一只眼睛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离瞎也为期不远了。他最怕的事情终于降临到他的身上。

塔金顿对这种“所有灾难里最可怕的事”有什么反应呢?他是不是觉得“这下完了,我这一辈子就此完了”呢?没有,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还能活得那么开心,甚至还能善用他的幽默感。以前,浮动的“黑斑”令他很难过,现在它们在他眼前晃过的时候,他却会说:“嘿,又是黑斑老爷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空,它要到哪里去。”

当塔金顿完全失明之后,他说:“我发现我能承受我视力的丧失,就象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种感官全都丧失了,我知道我还能够继续生存于自己的思想之中,因为我们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看,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生活,不论我们是否相信这一点。”

塔金顿为了恢复视力,在一年之内接受了12次手术,为他动手术的是当地的眼科医生。他有没有害怕呢?一点也没有。他知道这都是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逃避,所以唯一能减轻他痛苦的办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

他拒绝在医院里用私人病房,而和其他病人一起住进大病房。在他接受好几次手术之后,他还试着使大家开心——而且他很清楚在他眼睛里动了些什么手术——他只尽力让自己去想他是多么幸运。“多么好啊,”他说,“多么妙啊,现代科学发展得如此之快,能够在人的眼睛这么脆弱的部位动手术。”

假如一般人过上这样的生活——一年之内接受12次以上的手术,不见天日,恐怕大部分人都会精神崩溃的。可是塔金顿说:“我可不愿意把这次经验拿去换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这件事教会他如何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这件事更使他了解到,生命所能带给他的没有一样是他力所不及、不能忍受的。这件事也使他领悟了约翰·弥尔顿所说的:“瞎眼并不令人难过,难过的是你不能忍受瞎眼。”

对于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要是我们因而退缩,或者是加以反抗,为它难过,我们也不可能改变它。可是要是我们改变自己,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它。我知道,因为我就试过。